湖南米粉第一城,憑什麼香翻全國?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湖南人嗦粉鄙視鏈,

這座城市憑什麼站在頂端?

提起湖南常德,也許很多人還沒去過,但在耳熟能詳的《桃花源記》裡,我們早就和她打過照面了——

陶淵明筆下的武陵一帶,即是今日的常德。雖然故事本身是個無從考證的浪漫傳說,但常德的確是很美的,它把守湘北門戶,向西是號稱“湖南屋脊”的壺瓶山;向東是八百裡煙波的洞庭勝景

常德武陵區的大小河街,映照著歲月的變遷。

攝影/君作刃

更多人,則是通過米粉認識了常德沅、澧兩條大河流過常德,供養出一片魚米之鄉,也成就了當地豐盛的飲食,肉香濃鬱的常德津市米粉開遍全國各地;熱氣騰騰的缽子菜,有著“一缽足以裝萬物”的豪氣;當地的早酒文化和鄰居湖北一脈相承,從早餐就開始滿桌饕餮,滋潤十足......

常德人喝擂茶,也要配上一整桌的壓桌菜。

攝影/哲哲呆不住

如今的常德不算什麼熱門網紅地,但不妨礙這座城市的怡然自得。當地流傳著一句老話,“不願朝中為附馬,隻要燉缽爐子咕咕嘎”,熱辣鮮香的吃食圍出了一個美妙的市井江湖,個中幸福不足為外人道也。

常德人的幸福藏在一日三餐中。

攝影/like一隻菠蘿

一碗常德米粉

何以叫板全湖南?

與其他以省名開頭的面食不同,湖南米粉實在沒法指代某一種特定味型,在這片龐大紛繁的米粉王國裡,各市州分屬不同流派,誰也不服誰。你說衡陽鹵粉最咸香,我說青樹坪米粉才夠味,你說棲風渡魚粉鮮掉牙,他說長沙肉絲粉最滋潤.......

但無論吵了多少輪,腰板挺得最直的還得是常德人。雖說口味方面難分高下,但論實績,也隻有常德完成了“出圈”使命,把米粉帶出湖南、讓津市牛肉粉的招牌全國可尋。如今的常德,同時坐擁“常德米粉”“津市牛肉米粉”兩個國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米粉江湖的頭把交椅坐起來倒也不虛。

一碗常德牛肉粉,慰勞了太多湖南遊子的鄉愁。

攝影/夏唓

根據市米粉產業辦數據,去年年底常德米粉店在本地已經突破1萬傢,這密度體現了常德人對嗦粉的無上熱情;在常德地區以外,常德米粉店也數量眾多,逾1.3萬傢。人人都覺得常德人幸福,在哪都能吃到傢鄉味,但執著的常德“好七佬”(好吃佬)還是惦記這地地道道的一口鮮,在外的常德人返鄉第一站通常不是回傢,而是沖到相熟的老店裡搞碗粉——走進嗦粉聲四起的店子,嗅到四處彌漫的牛肉香氣,這才算到傢哩。

常德對米粉的定義和湖南其他地方不太一樣,老板娘才不會問你“七圓的還是七扁的”,而是操著一口“德語”問,米粉還是米面?米面即是我們理解裡的扁粉,不過比長株潭的扁粉要更寬一些,吸汁效果一流;而常德的米粉就隻是指圓粉,常德人偏愛圓粉,因為能成全這一口“嗦”粉的快感,粉質柔韌,用筷子也不會挑斷,入口卻又是足夠善解人意的香滑。

米面和米粉,各自頂起常德米面江湖的半邊天。

攝影/會吃會玩的劉海兒

常德是湖南地位重要的糧倉,此地的制粉工藝也體現著對稻米的至高理解,要用當地的早秈米進行幾日的自然發酵,讓米香達到極致;再磨漿、蒸片、壓膜,成就米粉口感的Q彈。為保證最佳口感,店子裡用的都是每日現做的濕米粉,這一份精細,在許多地方都很難成全。

常德圓粉都是濕米粉,入水幾下便能燙熟。

攝影/阿朱

燙好的濕米粉上岸、摞成整整齊齊的“梳子背”,接下來澆頭就要閃亮登場了。在常德人眼裡,放青菜的都是異端,正經的碼子必得是真材實料的牛肉,能吃辣的就點麻辣,不能吃辣就來個紅燒,牛雜、牛腩軟爛彈牙,也是好選擇,想奢侈一把還可以點個雙碼粉。洞庭湖流域的水牛肉質傲人,和香料大火煸炒後濃香四溢,燉煮已久的牛肉湯鍋也油潤香濃,把牛肉塊混著原湯盡數澆在米粉上,粉還沒吃到嘴裡,人已經迷糊了。

常德牛肉粉的肉碼,塊大味又濃!

攝影/Rita

常有網友吐槽常德的阿姨不舍得舀湯,其實不是如此,原湯實在太濃鬱,貪多會咸,恰到好處就夠了。吃之前記得先翻攪幾下,讓米粉裹滿碗底的紅油再送入口中,肉香、紅油香在口中混合,又被米粉溫柔包裹,懂吃的饕客還會再點上一個穿眼粑粑,蘸上湯汁一同享用。

穿眼粑粑配上一碗湯粉,

構成常德人一天的完美開端。

攝影/夏唓

常德粉在湯粉之外也有其他選擇,幹醃更入味,燉粉更豪華。當地的圓粉質地滑韌,下鍋久煮也不會斷,和咕咚咕咚燉煮的牛肉濃湯是絕配。常德北部鄰著澧水的三地(安鄉、澧縣、津市),上世紀曾是航運繁忙的水路碼頭,纖夫們喝早酒的習俗一直保留至今,一鍋燉粉配牛雜是早酒攤上經常出現的主角。肉香氤氳之間,一天的活力又被積蓄起來。

湯粉,幹醃,燉粉,各有各韻味。

圖/網絡

常德,

沒有缽子不成席!

對每個沒有暖氣的湖南人來說,冬天是永恒的痛。南方的冷意簡直侵入骨髓,尤其湘北一帶臨水的地方,濕冷更甚。好在常德人有獨特的禦寒良方,身子冷了?去吃個燉缽缽兒吧!

燉缽缽兒的傢族相當龐大,山鮮河鮮皆可“缽”。

攝影/like一隻菠蘿

流連於常德的街頭巷尾就會發現,“”字在餐館門面的出鏡率極高,燉缽缽兒之於常德人,就像火鍋之於川渝人一樣,這是常德人待客的保留節目,一桌滿滿當當的缽子菜體現著對客人的最高尊重,主要是酒過三巡菜也不會涼,還在缽裡咕嘟咕嘟地燉煮,一切都剛剛好。

這種對古人“烹於斯、食於斯”鼎食文化的化用,不僅便於當地人民驅寒,也成就了常德獨有的美食味型,和火辣鮮香的爆炒不同,土陶制成的缽子是個“慢性子”,初步炒制過的食材裝到缽子裡之後,還有時間和調味料進行更久的交融,隨著小火的加熱,裹著肉的湯汁越來越濃稠,口味在火辣之餘更有香濃

肥腸在缽裡越煮越軟爛,一個字,香!

攝影/like一隻菠蘿

人都說“常德缽子是個筐,麼得東西都可以裝”,小小的缽子能成全太多的美味,最為經典的大概是谷鴨缽土雞缽湘北的好水土豢養了靈魂自由的土雞土鴨,它們自小就在山野水塘裡摸爬滾打,肉質一絕。用小火煨出來的雞鴨肉塊,裹著厚厚的油脂一抿就脫骨;常德漢壽甲魚是當地的名產,做成紅燒甲魚缽,肉多汁還鮮;還有牛肉缽,切成巴掌大的肉片在久煮過後浸滿湯汁,幾口下去隻能舉手,老板,幫我再搞五缽飯!

雞鴨缽、甲魚缽,牛雜缽.......

燉煮之下滋味更濃鬱,實乃下飯殺手。

攝影/哲哲呆不住、君作刃

在缽子宇宙裡,更多食材還實現了強強聯手,比如常德石門的上好肥腸豬頭肉成了好搭子,在缽子裡煮到後半程就加入酸菜,既解膩又酸爽;還有腦花魚雜缽,兩者都柔嫩軟爛,是內臟愛好者的饕餮盛宴;當然,缽子菜也是個濃淡皆宜的存在,吃得太頂了也可以點個油豆腐缽,用溫和的湯水滋潤唇舌。

魚籽魚泡缽,送到嘴裡全是幸福感。

攝影/夏唓

冬夜是冷的,但看向街邊的缽子菜館,人人都吃得滿面紅光,再冷的夜也被暖融融的缽子捂熱了。

醬板鴨、鴨霸王......

街頭巷尾的常德味

不少人的常德醬板鴨初體驗,都來源於身邊的常德朋友——醬板鴨是常德遊子們每次回傢必要帶走的特產,畢竟牛肉粉和缽子菜都裝不走,隻能往行李箱裡多塞幾隻鴨子以慰鄉愁了。

醬板是湖南的獨特魔法,它不隻是鴨的專屬,還可以遷移到別的食材身上,比如醬板鴨,醬板牛肉,甚至醬板甲魚.....萬物皆可醬板。鴨肉經過數十味香料和中草藥醃漬入味,再經歷熏烘、鹵煮、風幹,鹵料的滋味滲進肌理,麻辣甜香、後勁極強,諒是資深吃辣星人吃完也要灌上兩瓶水。

常德的醬板系列,香到想舔塑料袋。

攝影/夏唓

然而即便是真空鎖鮮的醬板鴨,也難以完全復刻常德人的快樂——在當地的老牌醬板鴨門店買到的散鴨,味道往往比真空的整鴨更誘人,這裡甚至還有醬鵪鶉,醬蚌殼肉等等選項,都是超出外地伢子認知的新世界。

除了醬板鴨,鴨霸王也是常德小吃界一霸,鹵好的鴨頭、鴨脖、鴨掌、鴨翅、鴨腸、鴨肝、鴨胸架等部位一字排開,選好之後再放進鹵水裡回鍋加熱,變成香掉眉毛的下酒菜;常德市一中對面就是北堤麻辣肉的總廠,這種酸酸辣辣的豆皮零食,也是眾多常德伢子的白月光.......

醬板鴨和鴨霸王,是常德伢子唾手可得的快樂。

攝影/夏唓

如此種種代表美食都走出了這片土地,構成了外界對常德的印象。然而常德人知道,那些無法帶走的部分同樣重要。缽子緩慢蒸騰的熱氣之間,嗦粉閑聊的人群之間,常德獨有的愜意才是這座城市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