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社·全民健康】剛拍的CT,為啥換傢醫院就不認了?

2024年2月5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明明剛在醫院做完檢查,換一傢醫院甚至換一個院區或者科室,還需再查一遍,費錢又費時,這種情況讓許多患者看病就醫時頗為上火,還沒開始治病單據先攢了一堆。

  近日,河南的郭女士不慎摔倒導致頭部受到撞擊,於是在市裡的醫院做完CT,帶著片子回到縣城醫院後卻又讓重新做。“同樣的檢查項目,同樣的檢查部位,為何換到小地方的醫院,反而認不了?”郭女士滿心疑惑。最終,兩次檢查結果完全相同,都是顳骨骨折。

  和郭女士經歷相同的患者不在少數,不管是在同一個城市還是不同城市的醫院,不管檢查做了多久,經常被要求重新做檢查,醫院之間對檢查結果互不認可。事實上,為減輕患者負擔,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相關部門持續落實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以下簡稱醫檢互認),但仍有部分醫療機構存在不願認、不敢認等顧慮。

  圖源:卡樂圖片 攝影/賈瓊

  不同科室、院區不互認檢查

  去年,重慶的何先生吃海鮮後感到肚子疼。在某醫院消化內科就診時,做了腹部CT、核磁共振、查血等多項檢查,結果顯示為腸梗堵塞。醫生認為情況比較嚴重,需轉到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第二天,何先生轉到外科後,醫生要求重新檢查。“前一天剛查完,重復做不僅多花時間、金錢,還可能耽誤病情。”何先生說。某知名三甲醫院醫生對此表示,如果外科醫生認為何先生的病情經過一天後發生變化,可以重做CT和血常規,但其他檢查一般不需重做。

  河南的邱先生遇到過同一傢醫院不同院區要求重復檢查的情況。他在鄭州某三甲醫院就診,做了穿刺檢查後,被確診為某惡性腫瘤,醫生建議其轉到新院區治療。5天後,邱先生轉到新院區,醫生要求其再做一次穿刺。“醫院周五和周末不做穿刺,做完後要等4天才出結果,相當於前後要多等一周時間。”邱先生說。

  醫檢互認難點在哪?

  據媒體調查,由於不同醫療機構檢驗水平的差異性、醫療檢查本身的特殊性、責任劃分不明等原因,加上醫檢費用占醫院收入比重較大,醫檢互認容易受到醫生的隱性抵制,導致部分醫療機構對檢查檢驗結果“不能認、不願認、不敢認”。

  “有些項目要實施互認其實是很難的,能不能互認要根據情況來定。”北京某三甲醫院的醫生介紹,對於一些比較穩定的項目如肝功能、腎功能等,或者腸鏡、胃鏡等短期內不需要重復做的醫學影像檢查,醫院之間進行結果互認沒有問題。但是有些醫學檢查檢驗結果變化特別快,多次檢查對於疾病診斷有重要意義。

  這名醫生曾接診過一個病例:一位32歲的女性病人在老傢醫院做超聲檢查顯示右側乳腺結節8毫米,一個月後來他所在醫院檢查卻發現結節長至1.2厘米,且出現乳房脹痛、溢液等不適癥狀,立即手術做病理檢查確診其為早期乳腺癌。

  “如果當時沒有再做一次檢查,後果可能會很嚴重。”該醫生說,所以一些可疑結節的動態隨訪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反復檢查能準確判斷是否有惡性傾向,從而及早幹預。

  還有醫生擔心,各醫院之間由於技術水平差異,可能影響檢查檢驗結果。不同儀器、不同層級醫師做的檢查結果會有一定出入。有時候檢查數據幾乎是一致的,但各醫院醫生的判斷出入很大。

  另外還涉及利益問題。“不可否認,檢查項目仍然是醫院的一部分經濟支撐。而且醫院的檢查設備都是自己花錢買的,不便宜,要盡可能把成本賺回來。如果患者的檢查都在其他醫院做了,到我們醫院不需要重新檢查,那成本怎麼回得來?”北京某三甲醫院的一位管理者說。

  醫檢互認有利於降低費用負擔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有助於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降低醫療費用,簡化就醫環節,提高診療效率,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按照醫保政策,參保人的檢查費用多由個人和醫保基金支付。減少重復檢查,也就意味著降低參保人、醫保基金及政府的費用負擔。”有專傢這樣說。此外,對醫院來說,醫檢互認最直接的好處是加快床位周轉,減少住不上院或排隊等候住院的情況。

  專傢表示,個別醫療機構可能為了獲得更高利潤,開展重復檢查、過度檢查。部分醫院就醫流程固化,至於患者是否剛檢查過,醫生認為跟自己沒有關系,不進行靈活掌握。還有些醫務人員為避免執業風險,可能作出防禦性醫療行為,要求患者重新檢查。

  任重道遠仍需穩步推進

  2022年3月起實施的《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明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在不影響疾病診療的前提下,對標有全國或本機構所在地區互認標識的檢查檢驗結果予以互認,以及對其他檢查檢驗結果予以互認。

  2023年11月7日,國傢衛生健康委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所有的二級公立醫院要實現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調閱。

  近些年醫檢互認制度不斷完善,很多地方建立了互認機制,但專傢們普遍認為醫檢互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沖破一些障礙、建立綠色通道,比如更好地提供質控保障、加大信息化建設和人員培訓,才能更好地保證檢查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更好地服務患者。

  在專傢看來,醫療機構應打破不同院區、科室間的信息壁壘,做到院內檢查檢驗結果能互認的及時互認。相關部門應幫助基層醫療機構及時更新硬件設備,加強對檢查檢驗人員的培訓,統一技術和質控標準,推動更多檢查檢驗項目跨機構互認。

  同時,醫檢互認仍帶有一定主觀性。專傢表示,一方面,何為重復檢查、由誰來認定,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另一方面,有的重復檢查可能涉及多個醫療機構及醫生的處方自主權,認定起來困難重重,這也是阻礙進一步實行和推廣醫檢互認的因素之一。

  針對為創收導致的重復檢查問題,有專傢建議推廣按病組付費和點數法付費,依據歷史數據,將診療方案按照消耗醫療資源的多少劃分為若幹付費組,同一付費組無論醫療機構實際花費多少醫療資源,醫保基金都按照統一的付費標準支付,讓醫療機構缺乏過度檢查、重復檢查的動力。

  理想的醫檢互認模式是建立醫共體,統籌地區或臨近的多傢醫療機構組建醫療服務共同體,共同體內部采用相同的診療方案和互認機制,在增強醫療服務能力的同時,提升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優化參保人的就醫體驗。

  (透視社綜合工人日報、大皖新聞報道)

  編輯:劉淞菱

  校對:李旭穎

  審核:龔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