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行軍之時為挽救49個人,創造出一種美食,現在每天都有人吃

2024年2月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諸葛亮行軍之時為挽救49個人,創造出一種美食,現在每天都有人吃

包子,是我們日常可見的,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早餐吃包子,我想估計沒有人沒吃過包子吧。它是流傳很久的一種古老的傳統美食,主要是由面粉加水揉成皮包裹著餡蒸煮而成。就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包子,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來歷,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有多少種?

包子源自於四川,傳說是諸葛亮創造出來的。話說諸葛亮曾經率兵攻打孟獲,最後七擒七縱使得孟獲臣服,於是班師回朝,行駛途中路過滬水之時,突然狂風四起,浪卷千尺,天昏地暗,鬼狼嘶鳴,軍隊沒有辦法過江。就在這個時候,孟獲和諸葛亮說,這是兩軍陣亡的將士英魂在阻攔他們回傢,若想過江,就要用49個人頭祭奠,才能使風平浪靜。

諸葛亮心想,兩軍交戰已經是死傷無數,何以再殺49人祭奠?於是就想出一個計謀,讓廚師用米面加水揉成皮,將黑牛和白羊的肉剁成餡包裹在裡面,制造出49個人頭形狀代替祭奠。後來民間就有了饅頭的說法,諸葛亮也被認為的用面塑形的祖師爺。

那麼,這裡還是沒有說出包子是怎麼回事?其實包子這個說法是到了宋朝才出來的,根據歷史記載:「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註曰:「即饅頭別名」。包子起源於漢朝,宋朝興,清朝盛,從而傳承至今,而且全國各地也各自發展處自己的特色包子。比方說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廣東的叉燒包,還有小籠包和灌湯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