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間•牽“掛”

2024年2月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隆冬時節

隴南大地天氣晴好的出乎意外

陽光穿透清晨的薄霧

照亮了院子裡一排排

細如銀絲、根根分明的掛面

喚醒了勤勞的人們

帶著年味越走越近

1麥子➡掛面

從溫暖季節裡收獲的小麥到冬日暖陽下的掛面,麥子從形態到味道,不斷經歷演變,隻為帶來更具風味的佳肴。

人們從未把自己的味覺束縛在一張簡單的食品清單上,面匠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對手工傳承的敬畏和對面條的無比深愛,在寒冬中不斷探尋著面粉到掛面最好的轉化過程。

和面、搓條、盤條、繞條上棍、拉條、上架、晾曬……經過十幾道工序,一簾又一簾的掛面掛滿整個庭院,絲絲縷縷的面線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如絲絲雨線,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面香。

俗話說:掛面若要拉得好,“一撐、二拽、三要挑”,掛面最主要的環節——拉面,面匠們將面條扯成直徑約兩毫米、長度約兩米五至三米的掛面,這其中速度、力度與熟練程度是決定面條成功與否的關鍵。

為了防止面條之間粘連,還要用小竹棍把晾好的面條分開。輕微晃動之間,一根根普通的面條仿佛活了過來,呈現出一種藝術的美感。

當夕陽西斜,在晴朗日空下晾曬了幾個小時的掛面也已定型,小心地收起每一簾曬幹的掛面,放到案板上裁面、紮把、裝箱,等待著每一位“面食愛好者”將它帶走,成為餐桌上一道贊不絕口的美味。

2掛面➡生活 院子裡,掛面隨風擺動,雪白透亮,空氣中散發著清淡的面香,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透過一簾簾掛面的空隙,一張張歡欣燦爛的笑臉清晰可見。

每當冬季來臨,隴南各地的農村隨處都會看到掛手工掛面的場景。

西和縣西峪鎮葉大村傳統制作的手工掛面迎來了生產銷售旺季,趁著天氣晴好,村民們正在忙碌著進行掛面,農傢小院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成縣紙坊鎮邵坪村村民李紅傢的院子裡懸掛的細如銀絲的掛面,隨風飄動,面條特有的麥香味鉆入鼻尖,還帶著陽光的味道。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李紅就開始制作掛面,三個多月的時間能做2萬斤左右,除了客戶上門選購外,還通過網絡銷售到廣東、山東、新疆和蘭州等地,銷售額達3萬多元。

康縣平洛鎮團莊村致力於將記憶的味道、傢鄉的味道轉化成鄉村生產力,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手工掛面加工廠,將傳統手工掛面推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如今,掛面廠日產手工掛面達350公斤,手工掛面成為了村裡一項特色產業,帶動了16位村民就業。

那一簾簾掛面,就如同一道道清淺的時光,帶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簡單平凡的幸福,和年復一年的收獲。

3掛面➡鄉愁

一碗掛面,十分鄉愁。

千百年來的人們把鄉情投射在掛面裡,歷經歲月的沉淀與發酵,化為舌尖上的萬般鄉愁。在各種美食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樸實、純粹的隴南人依然傳承著祖輩留下來的手工掛面制作工藝,保留著這份最原始的情感。

掛上柔若銀絲,入水翩若遊龍!說的就是古法炮制的手工掛面的兩種狀態。

熱好油,蔥熗鍋,將雞蛋炒好,放入西紅柿,水燒開放入掛面煮開,再放點小青菜,香噴噴的雞蛋西紅柿手工掛面依舊是那個味道。

年關將至,年味從農傢小院的一簾簾掛面裡氤氳開來,牽引出一道道綿長的鄉土情思和鄉情記憶,那是來自傢的召喚。

“上車餃子,下車面。”從遠方歸來的遊子往往來不及卸下疲憊都會先來一碗掛面,那一口軟滑勁道、咸淡適中的掛面,最能擊中味蕾,是記憶深處最溫暖最想念的味道,也是拉不開扯不斷的故鄉情懷。

日子細碎

平凡的煙火日常裡藏著簡單的幸福

快過年了,走吧

回傢吃碗熱騰騰的傢鄉掛面

為這一年的拼搏畫上圓滿

(來源:隴南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