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沒文化真可怕!

2024年2月5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1—

近日,揚州網友@求真務實的閑話者說:“平橋豆腐、朱橋甲魚、欽工肉圓、高溝捆蹄、碼頭羊肉,光就這菜名都起得土得掉渣的地方,能是精致菜系文人菜,或是他們自己吹噓的官府菜的發源地?”

淮安網友“請別寬以待己”回復道:“你敢說這些不是淮揚菜?幸虧有地名,要不又成你揚州的了,趙麗蓉老師的小品還記得嗎?一盆大蘿卜,取名“群英薈萃”,明明是諷刺,到你揚州這就標榜成高大上了

這才真叫懟,直接懟了某些揚州人的軟肋!

—2—

平橋豆腐,乃淮安市的一道名菜,屬於淮揚菜。如今,該菜肴作為淮揚菜系的扛鼎之作,自有其過人之處。制作平橋豆腐時,宜選用內脂豆腐,廚師常將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塊,配以雞肉丁、香菇丁、香菜末,用鯽魚腦起鮮。“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其起鍋時淋了一層明油,看似不冒熱氣,其實很燙,食用時一定要小心。平橋豆腐經濟實惠,美味可口,食而不膩,清素入肺,深受食客的青睞。

在淮安區平橋集鎮的南首,今平橋飯店遺址,就是林傢大院。林傢的前輩林秉直(當時為朝廷命官)因接駕乾隆皇帝成就了“平橋豆腐”的故事。直至今日,人們當地人在吃平橋豆腐時,還會聊到當年乾隆吃豆腐的那些陳年往事。林傢大院規模宏大,當時堪稱“平橋名片”之一。

平橋飯店遺址

相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時途經平橋古鎮,平橋積谷倉負責人林百萬(林秉直)駐守平橋,負責積谷倉的事務。他為了討好乾隆帝,特意為皇上準備了一道菜。這道菜結合了鯽魚腦、木雞湯和嫩豆腐等食材,經過精心烹飪而成。乾隆皇帝食用後大為贊賞,隨即將其命名為平橋豆腐,並禦賜為“天下第一菜”。

乾隆大帝

近日,有揚州網友質疑道:平橋豆腐的來歷,隻不過是傳說而已,你能拿出歷史記載嗎?其實,盡管平橋豆腐的確切來源已無法考證,但它極有可能是在乾隆皇帝南巡期間,由當地廚師發明的一道創新菜品,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一種著名的淮揚菜系傳統名菜。

—3—

朱橋甲魚,是一道以野生甲魚為主料的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系。此菜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實為筵席之珍品。朱橋甲魚烹飪技藝,已入選淮安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朱橋甲魚

朱橋甲魚烹飪技藝歷史悠久,距今至少200餘年歷史。淮安區朱橋邑志有載:康熙帝南巡治水途經淮安時,伴駕的朱橋籍京官劉自竑以鄉珍“朱橋燴甲魚”一菜敬獻皇上。彼時,康熙帝龍顏大悅,稱之為“精靈之膳”。時人有詩贊曰:“瑤池精靈鱉作羹,帝王贊許為膳尊。朱橋名廚當感知,旌揚榮耀傳後人。”後來,朱橋甲魚多為歷任漕運總督的食補美味,亦為招待過往達官貴人的當傢極品。

康熙大帝

說到朱橋甲魚,不得不說到朱橋甲魚席。它是以淮安區地產甲魚為食材,經清蒸、紅燒、軟燴、煲湯等多種技法烹飪而成的美味佳肴。朱橋甲魚席系淮揚菜中之珍品,始見於20世紀三十年代,由一代廚藝大師郭炳燦先生研創。

清蒸甲魚

甲魚的營養價值很高,對人體有滋補作用。我國食鱉歷史很早,周代就有食鱉的歷史記載。甲魚在元代叫團魚羹,清代叫燉腳魚。“清燉甲魚”的做法是,取砂鍋一隻,放入甲魚塊,加蔥薑佐料等,加清水淹沒魚身為度,放旺火上燉沸,改小火燜兩小時。待爛熟後,去蔥薑,加精鹽調味,吃時撒蒜泥。

清燉甲魚

“燒鱉裙”為甲魚極品。甲魚邊裙是甲魚肉質最美的部分。五代時謙光和尚愛食鱉裙,曾說,“但願鵝生四掌,鱉留兩裙。”鵝掌、鱉裙均為席上珍品。鱉裙有幹鮮兩種。幹而大者,為海鱉裙,質味遜於江湖中鱉。江河湖塘的鱉裙是上品。裙鱉宜雄不宜雌,宜大不宜小,至少斤半以上者方可取裙;否則裙小而薄,其味不佳。

甲魚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