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蘿卜哪傢強?深挖蘿卜的文化價值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作為秋冬季節的時令菜蔬,蘿卜是山東人飯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光有“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藥用價值,蘿卜在山東還有以蔬代果的特殊定位——“煙臺蘋果萊陽梨,比不上濰坊的蘿卜皮”。辣嘴的蘿卜,竟然有與煙臺蘋果萊陽梨相媲美的地位,真讓人不容小覷。那麼,看似不起眼的蘿卜,是如何與山東人建立深度連接的呢?

在古代也有“高光時刻”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將蘿卜與青菜並列,可見兩者在飲食文化中“當傢蔬菜”的地位。山東大白菜成為最優品質擔當,遠銷海內外。與白菜同屬十字花科的蘿卜明顯“低調”許多,但細究其發展歷史,蘿卜絲毫不遜色,深深融入了中國社會文化之中。

在古代,外表平平無奇的蘿卜擁有過多個“高光時刻”。

中國蘿卜栽培歷史十分悠久。《詩經》中說“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菲”即蘿卜,這也是關於蘿卜較早的記載。到了唐代,相關記載逐漸增多。民間流傳著一段武則天的“奇緣”,使蘿卜的美譽度大漲。據說當時洛陽城東長出了一個巨大的蘿卜,長約3尺,被視為吉祥之物送入宮中。武則天命人將其烹飪成一道菜肴。禦廚精心設計,將蘿卜切成絲,並配以很多珍貴的食材和繁復的手段煨制。武則天品嘗後大加贊賞,因為口感近似燕窩便賜名“假燕菜”,蘿卜成了當時的“網紅”。今天,這道以蘿卜為主的“牡丹燕菜”依舊是洛陽水席中的頭牌菜品。杜甫曾作詩“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其中土酥即指的是蘿卜。無論是樣子還是滋味,蘿卜都和酥有一比,算是十分貼切了。

蘿卜的另一個命運轉折點在烹飪水平飛升的宋代。當時,蘿卜栽培發展迅速,品種也更為豐富,蘿卜在人們飲食生活中的地位與影響力獲得提高。宋代《證類本草》中記錄過一個故事,反證了蘿卜的醫學價值。“昔有婆羅門僧東來”,這位外國僧人看到人們吃麥面大驚,認為此物大熱,又看到人們搭配蘿卜食用,才放下心來,認為全靠蘿卜“解其性”,自此,“食面必啖蘆菔”受到人們推崇,在民間傳統養生理念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現在,蘭州拉面中會放幾片蘿卜片,就是這種觀念的延續。“冬吃蘿卜賽人參”“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卜保平安”等關於蘿卜醫用功效的俗語依舊廣為流傳。

“首席美食傢”蘇軾對蘿卜也頗多著墨,《擷菜》中寫“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秋天采摘蔬菜的日常,讓詩人產生了對生活的思考,雖然秋天有霜露,但蘿卜長勢良好,像繁衍了子子孫孫一般。

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蘿卜特產區迅速增加,山東脫穎而出,成為北方地區數一數二的優質產區。據當時方志記載,濰縣、壽光都是著名的蘿卜盛產區。“東北人參鳳陽梨,難及濰縣蘿卜皮”“煙臺蘋果萊陽梨,比不上濰坊的蘿卜皮”等說法口口相傳,可見山東蘿卜在人們的集體記憶中非同一般的地位,無疑是地方特產及飲食文化中一抹鮮明的亮色。

從味蕾到精神的深度連接

放眼餐桌上的常見蔬菜,沒有幾種能像蘿卜一樣,衍生出一系列的民俗文化。雲南滇西北山區的彝族人將蘿卜視為神靈崇拜,還為其量身打造了蘿卜節,歷時半個月。每年蘿卜豐收的時節,人們都會從自傢田地裡挑選個頭大、又嫩又甜的蘿卜當“壽星”,為蘿卜祝壽,傢傢戶戶還會制作一系列的蘿卜副產品,互相贈送作為祝賀。

在山東,蘿卜雖然沒有上升到神靈崇拜的地位,但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蘿卜的看重亦不遑多讓。在青島,有以蘿卜命名的廟會,已經延續了七百多年。蘿卜會前身是元代清溪庵廟會,因廟前有溪水流過而得名,由於水質好,種出來的蘿卜特別甜,人們就來這裡買賣蘿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規模。民間有“正月初九吃蘿卜不牙疼,可防百病”的說法,又有立春吃蘿卜的習俗,加上蘿卜有消食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們消除過節期間的積食,因此,蘿卜就成了廟會的主角。逛一圈廟會,再捎帶幾個蘿卜回傢,是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廟會便搖身變成了“蘿卜會”。蘿卜擁有年節廟會的冠名權,足見其在山東人心中的位置。

在濰坊,蘿卜進一步融入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濰縣蘿卜是中國國傢地理標志產品,已經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它靠脆爽清甜的口感不僅在蔬菜圈叱吒風雲,還打入了水果圈。在這裡,招待客人的不是常見的瓜子果盤,而是沏壺茶,再搭配幾根切好的蘿卜。把蘿卜抬到如此高位置的,非濰坊人莫屬。

濰縣蘿卜將自身價值發揮到了極致。濰坊有一道叫“啞巴辣椒”的特色小吃,雖然聽上去與蘿卜毫無關系,但卻是將蘿卜絲與辣椒一同炒制,搭配單餅食用,因發明人為聾啞人而得名。單餅加蘿卜,可謂融匯了濰坊地道美食的精華,除此之外,燉、煮、炒、炸,蘿卜的烹飪方式應有盡有,當然最能保留蘿卜原始風味的吃法還是生吃。

在種蘿卜、吃蘿卜的過程中,人們琢磨出了不少經驗和體會,甚至從中提煉出人生智慧。“頭辣腚臊,吃蘿卜吃腰”,是精通蘿卜妙訣的經驗之談,把最好吃的部位,留給老人和小孩,則是尊老愛幼傳統在吃蘿卜上的體現。“一個蘿卜一個坑”,指各人有各人的分工,沒有閑人和多餘的崗位,同時暗含著做事踏實認真的敬業精神。“光吃蘿卜沒吃藕”,用來形容隻有實心眼沒有鬼點子的老實性格。口口相傳的諺語刷足了蘿卜的存在感。小小蘿卜,暗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世代累積的生活哲學,這些傢喻戶曉的諺語,生動地反映了蘿卜與山東人從味蕾到精神層面的深度連接。

深挖蘿卜的文化價值

從產業發展看,山東蘿卜撬動火紅的產業前景,穩定的品質始終放在第一位,出口內銷不斷增長,撐起了百姓的錢袋子。除了濰縣蘿卜,還有壽光浮橋蘿卜、泰安紅心蘿卜、濟寧北漸興水蘿卜、棗莊龍陽綠蘿卜等知名品牌。

憑借技術改造及品種創新,山東可謂把蘿卜玩出了“花”,產量高,品種優勢明顯。在濰縣,有“咔粉”蘿卜,白色肉質裡透著粉紫,口感清脆甘甜,糖度與藥用價值高,深受年輕人喜愛。此外,還有牛奶蘿卜、富硒蘿卜、冰激凌蘿卜等眾多蘿卜品種,可謂極具特色。僅濰坊寒亭區一地,蘿卜年產量15萬噸,產值達10億多元。

深挖蘿卜價值,經濟價值之外,應該註重與文化價值的“珠聯璧合”。蘿卜穿越古今,承載著農耕文明智慧的結晶,也要在後人智慧中做到歷久彌新。具體而言,山東蘿卜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塑造的資本得天獨厚。結合當地特色,許多地方定期舉辦蘿卜文化節,拓展其附加值。比如,濰縣的蘿卜文化節已經舉辦了十幾屆,與品蘿卜、逛展會、看演出三者緊密結合,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節會。同時,與負有盛名的山東文化名片“黃河大集”實現深度連接,把蘿卜文化推向更廣闊的人群,在大集上,蘿卜丸子香氣四溢,感受濃濃年味。

產業發展有興衰更替,但文化的力量綿延不絕,實際上,與蘿卜相關的民俗文化還有很多,文化價值拓展的空間還很大。要深入挖掘並與本地特色文化結合,塑造優勢加以推廣,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領悟,真正實現讓蘿卜的文化味兒聲名遠揚。(大眾新聞客戶端 李夢馨 朱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