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被低估的面食,它排第二,沒誰敢排第一

2024年2月6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封面|叮叮笑笑生 ©

海報|圖蟲創意 ©


極物君語:

餃子代表年節,面條煮盡歲月,包子承包早餐,大餅也成熱梗……

唯有餛飩,隱於日常,卻讓人念念不忘。

如果說早餐與宵夜,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原始風味。

那總有一種餛飩,會在晨昏時分叫醒你的腸胃。

圖片|網絡 ©

或許是豐子愷筆下的“餛飩擔”,熱乎乎一碗,在寒冷冬夜暖了女兒的心;或者是《花樣年華》裡“蘇太太”的一碗雲吞,看張曼玉身著旗袍,拎著保溫桶穿越於市井,暖意動人;又或是尋常巷陌裡,被早起的人團團圍住的路邊攤,當笊籬帶著湯湯水水在白霧中“潛行”,多少個重復的日期被過濾,留下的都是暖心而難忘的歲月……

不論命運以何等兇猛的姿態,擾亂我們的生活,隻要有一碗暖意融融的餛飩,就能將我們重新拉回正軌。

圖片|網絡 ©

餛飩身上的輕柔與暖滑,能撫平生活的粗糲;而它的包容與治愈,也裝得下世間的廣大與細微。

一點裊裊升起的煙火氣,就這樣撫慰了凡人的心扉。

圖片|南京甩貨 ©

走遍萬水千山的徐霞客,稱它為“天下第一鮮味”;食盡禦膳宴席的慈禧,味覺失靈時也念叨著“刀魚,刀魚”。

如果說哪種餛飩最金貴,昔日長江三鮮為首的刀魚餛飩,列作第一位。

圖片|網絡 ©

骨骼清秀,身姿修長的它,如一抹華麗而閃著銀輝的刀。與柔嫩的春韭相合,便是一方白玉新綠,極鮮極美,將整個江南的春天化為舌尖的風味。

考究的江陰人會挑選早春出水的鮮貨,肥碩而鮮活。由於細刺繁多,他們會在剔去魚主骨後放於鮮豬皮上輕輕敲打,當軟刺嵌入肉皮,刮取下來的便是最嫩的魚肉。以此做餡兒,配以豬骨雞湯與刀魚骨湯,翩然入口,無上香鮮。

▲自從長江禁補,就連湖刀與海刀也水漲船高,一份刀魚餛飩貴至千金,卻仍有老饕趨之若鶩,揮霍一擲,隻為一嘗早春的鮮美。(圖片|有妖氣の射手座 ©)

或許是地如起名,一個江蘇的“蘇”字有草,有禾,有魚。這裡的風味離不開水。鮮字入水,魚蝦不離。若是刀魚太金貴,別急,包容的餛飩,也能容納平凡的鮮意。

一碗無錫的開洋餛飩,一樣能奏響鮮美的序曲。

江浙滬一帶,對“開洋”一定熟悉,其實就是蝦米。不過包入開洋餛飩的蝦幹要豐滿大隻些許,點入鮮肉與榨菜,煮後飄揚於豬骨湯裡,還要加上金黃的豆腐幹、蛋皮絲點綴,三鮮齊聚,得名三鮮餛飩。

圖片|網絡 ©

手推的皮子薄厚均勻,一咬有韌勁兒,卻在光滑之餘,牢牢鎖住三鮮之味,難怪無錫人贊它“皮薄、餡多、湯鮮”,不論是清晨的一勺清湯撫慰,還是深夜食堂的美味約會,隻對它有感覺。縱然未有刀魚之金貴,卻有另一番平凡之美。

而到了上海,三鮮餛飩裡的豆腐幹絲就變成了紫菜。包容度不光延展到了食材,更連大小都裝入“胸懷”。

上海的小餛飩會在湯底裡加入蝦皮,一勺化開豬油的鮮湯環流碗中,香氣升騰,肉餡兒彈牙。再要一屜小籠饅頭(小籠包),才是阿拉上海寧心底的老味道。

圖片|網絡 ©

大餛飩則肚皮鼓鼓似元寶,用更厚實的面皮裹入飽滿的餡料。一點清新的芥菜讓豬肉都變得爽口,一咬下去全是餡兒,真叫人忍不住淪陷其中。難怪民謠裡唱“實墩墩,香噴噴,團團坐,熱鬧鬧”。

小餛飩飽腹,大餛飩管飽。餛飩之鮮,裝得下中國人的童年回憶和兒時味道。

圖片|Laurel ©

南疆風沙猛烈、晝夜溫差大,碳水與牛羊,是當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奇招。

在浩蕩天地間遊牧的新疆人,放養著肥美的牛羊,也將五分豪氣化為風味——一碗用羊肉與洋蔥、胡椒、孜然、鹽混合包成的新疆版餛飩(曲曲),不但能夠提供充足的熱量,也能踏實抗餓,成為他們遠距離跋涉的力量來源。

圖片|叫我哦吧 ©

餛飩到了新疆,豪氣層層遞增。不光是餡與別處不同,就連湯也更重味濃。

不單獨下在清水,而是直接在羊骨湯裡煮熟的曲曲,徹底將羊肉的肥腴浸透了面皮。新疆特有的多汁番茄,又用一抹酸甜,在酸湯中賦予了回甘。

於是你便能夠在一碗餛飩裡體驗到羊鮮、洋蔥辣、番茄酸甜的三味交織。配上北方特有的開闊景致,不免酣然暢快。

若是遇上了胃口更大的知音,新疆朋友還會端上剛炸好的油香,配涼拌小菜。當滾燙的酥脆、多汁的餛飩和清鮮食蔬匯聚一堂,風味也就如萬馬奔騰於唇舌之間,豪情萬丈。

圖片|JJJJCandy ©

如果說北方的新疆代表了餛飩的豪放,那沿海的廣東款款端出雲吞,便凸顯了餛飩的矜持。

“雲吞”,名字自帶詩意,配面一起,便是老廣心中的白月光。

“九錢面,四粒雲吞,一殼湯”,面如仙女的絲帶遊弋於清潤的湯色裡,仙靈靈的雲吞,皮薄金黃,內餡透粉,裹著絲絲熱氣,在湯裡浮沉。

圖片|潘婷 ©

矜持的雲吞,一定要細細的品。

一品鮮濃清涼的湯,二嘗細滑鮮韌的細蓉,三咬包入了蝦籽的雲吞,感受彈牙的快感,帶來鮮美的諧振。

竹升壓出的面,帶著淡淡的麥香,每一道彎曲都透露著它的柔軟。帶著“金魚尾”的雲吞薄可透光,輕輕一抿,面皮卻激出清澈的鮮汁,尤為銷魂。

廣式雲吞,除了三肥七瘦的矜持,更有作法的精致。三秒包一粒,十秒就下鍋、再經過冷河、瀝水、點豬油一撈,雲吞在上面在下,行雲流水便是它。

圖片|網絡 ©

就連一向風風火火的油炸技藝,遇上廣式雲吞,也忍不住溫柔以待。

在油鍋裡換上金衣的炸雲吞,身姿綽約。通透的薄皮愈發酥脆,蘸取當地特有的甜辣醬,一聲脆響,一生難忘。

豪放外露,矜持內秀。餛飩之奇,頗有個性,才裝得下中國人的南北物產與高超技藝。

圖片|網絡 ©

再沒有哪種食物,能以如此銷魂的樣貌,亮相於早晚,通行於南北。

一張薄如蟬翼的面皮,一折就起了縱深,一捏就包下乾坤,一煮就行雲流水,一咬就千滋百味……

論一生萬物的招牌,我想非餛飩莫屬。

圖片|FlowerFlour ©

縐紗餛飩,兩個同樣的偏旁,交織出飄逸的痕跡。最為通透的面皮隻消輕輕一捏,便皺出萬千“漣漪”。美人肌膚的吹彈可破,或也有所不敵。

圖片|櫻桃挑食Cherie ©

經行的褶皺,讓面皮緊貼刮起的小小餡心,而留白的邊角,似裙擺,如紗衣。層層疊疊在滾沸的水中旋舞一曲,撈出後又如花瓣綻放,褶皺美不勝收,自是曲徑通幽。

而蘇州的泡泡餛飩,則是另一種風韻。

個頭秀氣,外表卻獨行其道。隻見熟練的老師傅將餡料擦到面皮一邊,巧手一捏,便成中空,即使下鍋煮熟,在碗中仍似泡泡漂浮,以此得名。美得瀟灑而生動。

圖片|銘銘之中 ©

有的店傢會用豬骨和雞架煲湯,燙熟的泡泡餛飩輕觸便破,肉鮮與湯鮮疊合,鮮得一騎絕塵,連回味都像是在與美味約會。

一面曲折,百轉千回,一面灑脫,飄逸於味蕾。餛飩之美,裝下了中國人的想象力與匠心。

圖片|愛蘿莉真的太好了 ©

面皮與餡料,是餛飩的表裡。

濃醬或清湯,則在不同溫度下為餛飩增添新的香味。

圖片|網絡©

一份鮮拌冷餛飩,堪稱江南人的夏日時令美食。現做現吃的餛飩,在剛出鍋後晾涼,便多了一絲冷峻的韌勁兒。

撒上嫩綠的香菜,澆上蔥油和醬汁,或者花生醬,便化為舌尖的一抹清涼,讓人垂涎三尺。

圖片|揮翅膀的小可愛 ©

拌餛飩的餡料也很多樣,除了薺菜肉餡、三鮮餡兒、還有蝦肉餡兒、青菜餡兒……配上一碗清湯或大米稀粥,吹著夏夜的晚風,自在皆在心中。

恰好掛在餛飩面皮上的醬汁,稀稠適中,咸鮮得宜。若是配一份辣肉,更是讓人香到口水直流。

若是你嗜甜,到了無錫,還能遇上豬油白糖老抽拌餛飩。懂吃的人才知道,“咸要帶點甜,滋味會更不一般”。當一種醇甜的回甘,吹過唇舌,無錫的甜蜜便如春風,溜進食客心底,此後也念念不忘了。

圖片|多年以後 ©

從夏到冬,有時恍若一瞬。這時候,一碗溫熱滾燙的南京辣油餛飩,便閃亮登場了。

對於南京人來說,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缺不了餛飩。清晨靠它抖擻精神,午餐吃它暖腹墊胃,晚餐有它才能將勞累了一整天的靈魂歸位。

“阿要辣油啊?”就像一句風味的咒語,讓huo餛飩的南京人找到皈依。而油條、燒餅、鍋巴甚至鴨血……如同風味的左膀右臂,讓金陵城的美味情懷都變得鮮活起來。

圖片|網絡 ©

由安慶傳到上海的柴爿餛飩,在老浦口叫柴火餛飩。縱然“篤篤篤”的敲竹筒/片聲漸行漸遠,蹤跡難尋。但記憶中的一抹柴火色,卻依舊被裝進了尋常的風味中,化為了舌尖的絲絲滾燙。

幾滴辣油與胡椒粉,提鮮增味,也讓湯色愈發溫暖,撒上細碎的蔥花後,那種香味簡直可以包容一切生活的煩躁。

舊時的扁擔扛起生活,如今的餛飩,包容世間冷暖,裝入時代變遷,不變的是那一抹過去的風味,始終呵護著我們的味蕾。

圖片1、2|網絡 ©

汪曾祺曾說:“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應該去嘗嘗”。

以紅油稱王的四川,有一道加麻加辣的紅油抄手,大殺四方。

復合的滋味,在舌尖百轉千回,用鮮明艷麗的紅,彰顯辣的風味。抄手飄搖於滾滾紅塵,卻不囿於紅塵,反而以色香味作為突破,鮮出自己的特色。當辣鮮、醋酸、鹽與肉的鮮美雜糅,人生的滋味也就在這其中慢慢被領悟。

圖片|小蟲魚愛吃魚 ©

到了湖北,以韭菜和辣肉丁做餡兒的餛飩,又叫做包面。在除夕年夜飯時登臺,捏出一碗暖暖的鄉愁。或許餛飩的包容,讓它的別名都帶著“包”的含義,到了安徽,又有著“包袱”之稱,若是第一次去的人看了,一定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啥點了吃才恍然大悟。

不過最容易被誤會的還要數江西的“清湯”,若是愛喝湯的廣東人去了,一定會在端上來的那一刻迷惑。

好在風味總是共通的,“風吹波浪起,趕緊用碗裝”,皮薄通透,湯色清澈的江西餛飩,包容著面與湯的純粹,最能打動清淡愛好者的味蕾。

圖片|芒歪 ©

餛飩,或許是最被低估的面食。

餃子代表年節,面條煮盡歲月,包子承包早餐,大餅也成了熱梗,唯有它,隱於日常,卻讓人念念不忘。

你喜歡吃哪裡的餛飩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聊聊哦~

圖片 |叮叮笑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