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品類火鍋的翻紅之年

2024年2月6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本期看點

1、從素食火鍋透視小品類優劣勢

2、2024,怎樣的小品類火鍋會火?

1523

文 | 張冬

從素食火鍋

看小品類火鍋的優劣勢

在過去的一年,很多老品類翻紅、新品類迭出,以至於讓眾多火鍋人感嘆,餐飲界與時尚界相似,都有“輪回”。

◎素火鍋

像冒烤鴨,本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產品,哪料今年突然火爆,瘋狂開店上千傢;再如砂鍋,稱之“古老”也不為過,也是在去年躥紅;還有被業內人士成為“蹺腳牛肉”分支的渣渣牛肉和鮮燒牛肉,也是莫名其妙地火了。

一位在上海做“素食火鍋”的老板告訴火鍋餐見,今年的生意要比往年好,進店的年輕人也比往年多,然後該老板問了一句話:

“素火鍋,在2024年會像那些品類一樣火爆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晚會兒再談。先看素火鍋。

企查查數據顯示,與素食相關的企業,共計12600多傢,2023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半年增幅達55.4%。

素食火鍋可謂“小眾中的小眾”,在無肉不歡的年輕人看來,沒人願意進一傢隻吃青青河邊草的館子,然而,素食類餐廳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根據大眾點評數據,素火鍋的相關品牌,目前全國尚不到50傢,可謂空間巨大。

◎寺廟素火鍋

2023年初時,素火鍋被年輕人帶火過一陣,源於“寺廟經濟”的短暫興盛,打工人都想討個一年的好彩頭,且不說拜的是信仰還是欲望,隔壁素火鍋的煙火,倒是跟寺廟裡的香火一般鼎盛。

像成都文殊院的香園,遊客吃素火鍋,屬自助式,素油鍋底搭配精致的素材,一頓下來,隻覺靈臺明凈、清心寡欲,似乎真的遠離塵囂了。

像江西麻姑山的素膳院,是一傢開在寺廟旁邊的素食火鍋餐廳,老板是個95後女教師,辭職後去山上開了間火鍋店,菜品極盡精致之能事,素臘腸、素毛肚、素丸子,各式各樣的洗得、碼得幹凈的蔬菜,讓人食欲大開,很多吃過的香客往往會開車上山,再次回購。

◎素膳院產品

因為葷素食材自身屬性所致,一盤肉,隻要足夠新鮮,無需刻意擺盤,就能很容易吸引顧客註意,而一盤青菜或菌菇,如果沒有特殊的呈現方式,則很難讓顧客產生食欲。

這就使得素火鍋會往兩個方向進化,一是自助式,擺盤無甚精致,來的顧客也對產品的呈現方式沒太大要求,隻是單純“想吃素”,且價格不高,混個肚飽即可,客單價多在30到50元,當然,還有一些寺廟火鍋屬於“看著給錢”,像廣化寺素齋自助小火鍋,就是隨緣付費;

二是社交式,這類餐廳對選材、擺盤、儀式都十分講究,像一葉一世界、流佈素鍋,環境雅致,頗有古趣,適合小眾聚餐,當然客單價也比自助類略高。

還有一部分素火鍋走高端路線,人均大幾百,美則美矣,多少有些曲高和寡。

相比上文提到的那些2023火爆的火鍋品類,素食火鍋的進程,還沒到“起勢”的地步,優劣勢都很明顯,優勢是符合健康飲食的趨勢、品牌少有增長空間、可高可低的客單價給了創業者選擇的機會;劣勢也比較明顯,沒有頭部帶領、用戶需求小等等。

討論素食火鍋本身意義不大,然而,透過素食火鍋,卻能讓我們看到2024小品類火鍋的優劣勢,這對切入某一小品類賽道的創業者而言,有著警醒和啟示的價值。

到底怎樣的小品類火鍋

會在2024年走紅

如果我們把目光拉得更長遠一些,去透視這幾年火起來的品類,歸納總結其中的規律,就能預測出品類動向。

一個品類爆火,往往存在4個關鍵因素。

第一、認知范圍廣,有頭部帶領。

一個品類進入市場,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有認知”,如果是憑空誕生的品類,將會舉步維艱,因為人性中有個重要特點,即“怕犯錯”。

貿然嘗試新事物,就有犯錯賠本的可能,有些創業者喜歡玩創意,不僅在店名上給顧客造成閱讀和傳播障礙,還別出心裁地玩起了創意品類,諸如臭豆腐火鍋、抹茶火鍋、榴蓮火鍋之類,結果可想而知。

◎榴蓮火鍋

火鍋餐見在調研縣域火鍋時,就曾發現過這類現象,創業新人為做差異化,發明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品類,結局就是“門前冷落鞍馬稀”。

如果回過頭看今年的品類,就會發現一些端倪,像冒烤鴨,北方幾乎無認知,火爆完全是靠著社交平臺強推(反復解釋品類),在大眾知道是“冒菜 烤鴨”的組合後才敢消費,然而,沒認知是死穴,在北方市場,冒烤鴨就成了一陣風,起於6月,止於9月,後來一直在強撐。

渣渣牛肉和鮮燒牛肉也是如此,隻聽(看)名字,顧客對品類的感知是0,這也註定了這些小品類在一定范圍內傳播,出了“認知圈”,必死無疑。

◎豬肚雞

與以上品類類似的,豬肚雞算一個,同是起源於南方,從一個小圈子起步,然而,豬肚雞這幾年的發展卻是有聲有色,原因無他,認知無障礙,南北皆吃豬肚和雞,加上健康養生風潮的推波助瀾,又有頭部品牌撈王帶領、各路價格帶都有品牌把守,滿足了大眾多元需求,所以,豬肚雞在這幾年,確實打下一片江山。

第二、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如果絕大多數人無法觸及某一品類,其市場空間一定不大,無法觸及,就無法廣泛傳播,大眾不知道,品類不會火。

這就需要該品類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當下,大多數人的需求是什麼?

《禮記》裡講,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意思是,老百姓辛苦耕種三年,然後不用幹活,可以吃一年。

從這個邏輯出發,要想三年餓不死,則需要九年的耕種,過去三年的坐吃山空,雖然不至於九年才能恢復經濟(包括個人和國傢),但短期內,大眾還是會勒緊褲腰帶過活,那麼,顧客的需求就很簡單了,他們要用最少的錢,去買更多更好品質的東西。

而這一消費動機,直接導致了2023全面開打價格戰。

火鍋餐見餐創聯會員瓜哥說,過去,100塊錢,顧客的預期可能是5個菜,今年預期則是8個菜,到了明年,預期可能是12個菜。“等差數列都不敢這麼排。”

所以,火鍋老板既要打造品牌,讓顧客獲得消費安全感,還要打造性價比,讓顧客獲得實際價值;無論是一人食下飯菜,還是多人聚餐場景,都要讓顧客體驗到價值感,甚至超值感。

像砂鍋及其分支,諸如砂鍋串串、砂鍋麻辣燙,都是潛力爆品。

第三、供應鏈完備。

重慶火鍋之所以能成為品類第一,得益於其強大的供應鏈,川渝地區有各種底料工廠,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讓全國各地的顧客隨時隨地吃到山城味道。

◎牛肉火鍋

最典型的反面例子,要數牛肉火鍋,這個由《舌尖上的中國》帶起來的品類,在2014年瘋狂開店,2015年又如曇花一現般凋謝,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牛肉供應鏈的不完善,尤其是鮮牛肉的供應,無法及時,不僅包括源頭,還有運輸,都是制約牛肉火鍋擴張的因素。

直到後來廝殺出頭部,牛肉火鍋的格局才逐漸成形,後來牛肉火鍋品牌開始自建供應鏈,從根源上解決了這一難點。

第四、存在“瘋傳基因”。

如果一個品類爆火,必然存在令顧客口耳相傳的“瘋傳基因”,其中細分6個要素,即,社交貨幣、誘因、情緒、公開性、實用價值、故事。

◎牛肉火鍋

通俗點講,當顧客吃到、談到這個產品時,有沒有分享的欲望?這個產品能否讓顧客與司空見慣的事物產生聯想?能否引起顧客情緒的波動?大眾喜不喜歡在公開的社交場合談論?這個產品有無實用價值?它有沒有故事供人傳播?

如果你能快速而簡潔地回答出這6個問題,說明你對所做品類吃得很透,有爆品的潛質。

掃描整個火鍋業態,不難發現,重慶火鍋是所有火鍋品類中,最符合“瘋傳6要素”的一個品類,其餘品類,多少差些意思。

如果一個品類包含上面4個元素,那麼,我們就可以“鐵口直斷”,此品類一定會火。

兜了一圈,回到開頭的問題,素火鍋會不會在2024年火爆?

從以上分析來看,大概率不會,不僅2024難火,未來兩三年都很難火,無他,因為“耕三餘一效應”的存在,不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品類,一定走不快。

最後

大部分都想讓自己的品牌、所屬的品類、做出的產品一夜爆火,但爆火的背後要有各種支撐才行,不是發發抖音、做做美團評分就火了,這裡面有技術成因,也有心理成因。

如果一個品類一直不溫不火,也別總想著自己要做個救世主,拯救、引領一下該品類,很可能是品類自身的問題,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