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哲】樂評 《牡丹亭》,走在有情花落的世界

2024年2月6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官宣了,大年初八,張信哲在迪拜開未來式世界巡回演唱會,這是迪拜有史以來第一位開個唱的華人!

我滴媽呀,偶像太優秀了,二十多年前我粉上他,從沒想到別傢愛豆到這個歲數吃老本頤養天年了,他在音樂道路上一騎絕塵,要帶著華語音樂走向世界了!

去過北美、東南亞,這次可是中東啊,一帶一路裡的中東啊!

翻墻文案劃重點:

1 未來式~無限~

2 首位華語歌手中東演唱會

3 受阿聯酋邀請

4 慶祝農歷新年成為聯合國假日

哈哈,這次唱《王子公主》時,下面坐的可是真的王子公主了。

優質偶像引領,這歲數了還像個年輕小夥子一樣,奮鬥拼搏永遠在路上,我也得振作精神,努力搬磚!

僵屍粉繼續補課,補到了2022年做客央視《經典詠流傳》演唱《牡丹亭》,手癢又自己寫了一篇。

昆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起源於元末明初,距今已六百年歷史。

我對昆曲的初始記憶,源於《紅樓夢》。

小時候坐著小板凳看劇,齡官曲畢,被王熙鳳拉著說像誰,眾人看破不說破,唯獨沒心眼子的湘雲說像林姐姐,惹惱了黛玉慌了寶玉。

後來再大一些讀原著,黛玉在梨香院聽昆曲《牡丹亭》排練,被“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觸動心事,止步細聽“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傢院,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這段唱詞叫“皂羅袍”,是我對這個古老劇種的進一步了解,最經典的一折“驚夢”也是在這裡看到的。

黛玉聽得“亦發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傷,眼中落淚。”這才有後來葬花的“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領悟。

杜麗娘在遊園中看“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也發出了“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的嘆息,青春期聰慧而敏感的少女,所思所感總是一樣的。



2022年,受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邀請,阿哲對牡丹亭進行全新的演繹。

將戲曲改編成流行音樂,一般的思路是變成戲歌,美其名曰傳統戲曲的現代化,但有一年春晚聽於魁智先生唱《奔跑》,我突然蚌埠住了,這種感覺像什麼呢?就像攢錢買個香奈兒,買回來的包是大紅色的,金絲繡線閃著金光的龍鳳呈祥。昆曲的一個字能拖半分鐘,讓張糖糖用柳夢梅的小生腔咿咿呀呀吟唱,這個畫面不敢想象;糖糖也說了,我肯定不可能唱戲的啦。

雖然沒有辦法直接融合昆曲,但糖糖說了,編曲上融入不少唱腔在裡面。

阿哲親自擔綱制作,老朋友何啟弘和新朋友太一合作,將“遊園”一折奉獻出一首詞曲皆佳,演唱驚艷的歌,是“遊園”這一折主題的貼合延伸,也是牡丹亭跟現代流行音樂的碰撞結晶。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這裡是《經典詠流傳》裡一小段訪談視頻,一個北師大的博導,副校長,一個上音歌劇院院長,阿哲在專傢面前談音樂,自信大方,眼中帶光,小撒頻頻點頭,兩位專傢有點qie了:他不是來唱歌的麼,怎麼像是來上課的?)


    《牡丹亭》是“臨川四夢”之一,湯翁晚年自言,“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心理學認為夢是人的潛意識,是社會現實與人生感受的曲折反映,介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亦真亦幻。“臨川四夢”皆“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在《牡丹園·題詞》中,湯顯祖寫道“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借夢抒發的“情”,具體是什麼,為何難訴呢?

    明代中後期政治腐敗、統治渙散,僵化的封建禮教出現了潰防的裂縫,一絲自由主義思想遊走在士大夫階層。這些被正統視作“異端”的自由思潮,連同儒、釋、道各派理論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湯顯祖。他並不認同儒教主流思想主張的“性善而情惡”,而是極力推崇“情”的至高地位。他自稱“言情派”,認為“人生而有情”,“情”是能“生天生地、生鬼生神”的“造化的精靈”,“情”就是“良知”,而創作則是“為情做使”,提倡“神情合至”。

    歌詞第一句“走在有情的 花落的世界”就點了題,湯顯祖所構架的世界,第一在於有情,情和性是人的價值和解放,而整部戲都是“情和禮”“情和法”的沖突。有情的世界,有情仿如花開,世俗用禮和法來扼殺情和性,猶如花落,而牡丹亭就是有情而花落的世界。

    “牡丹亭 聽牡丹 如訴般事最孤單”人的一生是一條需要自己走完的路,越是善感的人越孤單。

    多情的湯顯祖通過藝術想象,把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憤懣與失望、對理想世界的向往與憧憬,寄托於“四夢”之中。“為情而死、死而復生”的《牡丹亭》,就是其“言情”理論的集大成者。

    (我曾經一度很不喜歡何老師的詞,覺得國語姚謙最配阿哲,粵語是林夕,與後輩太一合作,這首詞寫得太好了!)

    牡丹亭 - 張信哲

    詞:何啟弘/太一

    曲:太一

    * 牡丹亭 • 遊園【皂羅袍】

    詞:【明】湯顯祖

    編曲Arranged:譚立波

    制作人Produced:張信哲Jeff Chang

    總監Director:劉卓@維伴音樂

    樂團Orchestra:V Band

    弦樂Strings:靳海音管弦樂團

    混音Mixing:黃可愛@維伴音樂

    音頻編輯Audio editing:石行@維伴音樂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Platinum Studio (臺北)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林正忠Jerry Lin

    混音室Mix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Platinum Studio (臺北)

    母帶後期制作Mastering:孫仲舒MT Sun

    走在有情的 花落的世界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有時候完整 有時候殘缺

    都付予斷井頹垣

    當你又穿過 眼裡的視線

    良辰美景奈何了天

    今生追世前 何時能停歇

    賞心樂事誰傢院

    牡丹亭 聽牡丹

    如訴般事最孤單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愛的美 始終含著淚

    牡丹亭 聽牡丹

    人生淺淺又淡淡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錯過便 輾轉也難再 起帆

    走在有情的 花落的世界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有時候完整 有時候殘缺

    都付予斷井頹垣

    當你又穿過 眼裡的視線

    良辰美景奈何了天

    今生追世前 何時能停歇

    賞心樂事誰傢院

    牡丹亭 聽牡丹

    如訴般事最孤單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愛的美 始終含著淚

    牡丹亭 聽牡丹

    人生淺淺又淡淡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錯過便 輾轉也難再 起帆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予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傢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春光易逝 回頭看 發也不覺倦

    錦屏人 忒看 這一韶光賤


    下面說說張糖糖的表達:

    昆曲的一句好長啊,一個字能唱半分鐘,雖然《牡丹亭》用流行音樂演繹昆曲,但還是保留了部分唱昆曲的氣息和吐字特點,撒貝寧說,這首歌好難唱啊,“旋律飄在雲端,整首歌沒有歇下來一會兒的時候”。

    氣息這事,阿哲不用發愁,畢竟當年是能唱《直覺》這種超高難度窒息式唱法的歌,尤其是live版,小拳頭一攥,高音輕松就唱上去了,神級現場。

    昆曲唱腔最基本的特點便是“似水柔情”。隨著昆曲逐漸成熟,對昆曲吐字、過腔、收音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曲度須知》中有記載:“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其中頭、腹、尾便分別指吐字、過腔、收音。他曾說自己的咬字方式很特殊,每個字的音要唱滿,要將整個字的讀音很完整的發出來。放眼華語樂壇,流行歌手的咬字與昆曲有適配度,我能想到的隻有張信哲。

    昆曲除了字正腔圓外,還要求唱腔句句與唱詞相對,其情感的表達嚴謹整齊,字字句句皆有情感。《顧務錄》裡提出:“腔裹字則肉多,字矯腔則骨勝,務期停勻適聽為妙。”

    阿哲更厲害的是,他可以為每個字設計情緒,而且這個情緒是在對作品深深的理解上的。大傢細細聽糖糖的每一個字,尤其是最後一句中,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隻這一個字,嘆惋的情緒就都出來了。技巧和情感兼備,古典韻味與聽覺享受兼有,又是非阿哲莫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 題詞》),當年三十歲張糖糖如一汪春水驚艷了多少人的少年時光,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王子的歌聲更好聽,更有味道了。如果說我愛的是春風得意年輕的你,但比起過去,我也更愛你歷久彌新的現在和妙不可言的未來。

    這個世界,是一個有情的世界;這個人生,是一個有情的人生。《牡丹亭》是展現一個至情的世界,不論哪一個時代,都賦予著強大力量的作品。
    至情,至愛,生之所往!心之所向!讓我們與美好的相愛年華相逢,用詩詞傳頌,用音符傾訴,不管我們生活在如何的年歲裡,願每一段真情都能燦爛綻放!

    reference:

    [1] 《湯顯祖論稿》周育德

    [2]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

    ps:

    《牡丹亭》的MV太美了,強烈安利。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在整體視覺創意上,以中國70後當代藝術傢孫堯的作品"無法抗拒的愛"為主創思想。

      孫堯是中國70後當代藝術傢,曾於國內外眾多藝術機構舉辦展覽,"無法抗拒的愛"是孫堯收錄於永恒之島的展覽畫作其中一幅。

      此畫作的創作靈感:對於愛著的人來說,宇宙是要被克服的,它被兩顆相愛著的巨大彗星撕裂,沿途的星系閃耀著默默祝福,目睹著它們加速沖向對方,在彼此撞擊的一刻燃燒殆盡。

      於是,從東方的詩詞、新創的樂曲中、到當代藝術的影像裡,創作了這無數次激動人心的一刻,仿佛在黃昏或者雨後偶遇姹紫嫣紅的雲霞和彩虹。
      東方文化的底蘊,正是如此,含蓄卻沉淀出情感的厚度,溫婉卻積聚成奔湧的傾訴。(來源:MV宣發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