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後一天:早晨處理光緒後事傍晚就穿上壽衣,一句遺言遭吐槽

2024年2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1908年,慈禧病重,她強支著病體眼巴巴望向窗外,忽然一道人影閃過,慈禧精神一震:“蓮英,是你嗎?”話音未落,李蓮英已撲跪在榻前:

“啟稟太後,是奴才,你要奴才打探的事,奴才已打探清楚,光緒皇帝剛剛薨了。”慈禧聽罷面色一喜,隨即頹然地倒在床上。

這是北京城尤為寒冷的冬天,進入11月份,清朝兩位統治者接連病倒,慈禧74歲,年老體衰,病勢一日猛過一日。

而光緒才年僅38歲,小病小災,藥石略加調養,病情就日日見輕。

可隨著光緒身體的好轉,慈禧卻身病又添了心病:她死去,光緒掌權,必然推倒她對朝堂的佈局,清算她的勢力。

從沒輸過的慈禧怎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努力一輩子的成果功虧一簣。這樣的事情慈禧不會讓它發生,她下定決心,務必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頭。

慈禧為什麼如此痛恨光緒呢?這還得從光緒皇帝的身世說起。

光緒皇帝本是慈禧太後親妹妹和咸豐皇帝弟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

1875年,慈禧太後年僅19歲的兒子同治皇帝病逝,慈禧就將4歲的光緒過繼過來繼承大統,她則垂簾聽政。

在光緒整個童年和少年時光,慈禧太後和光緒的關系非常親厚,但當光緒步入成年開始親政後,兩人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

光緒越來越不滿慈禧內硬外軟的統治,他要攬權,大刀闊斧地革新,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由此,慈禧和光緒兩人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

終於兩人的關系在1898年爆發的百日維新中白熱化。光緒在沒兵沒權的情況下貿然發動百日維新,結果動了守舊派的利益,遭到守舊派強烈抵抗。

慈禧下旨彈壓戊戌變法。光緒鋌而走險,想圍住頤和園殺掉慈禧太後來保住變法,這惹惱了慈禧,在她擺平一切後,立馬下旨將光緒囚禁在瀛臺。

慈禧餘怒未消,想廢黜光緒皇帝,重新立一個更容易操控的儲君,但礙於外國列強的反對,隻得暫時放下,但這種念頭一直未熄,隻等合適時機。

可機會還未到,慈禧就病重了,她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於是就決定采取非常手段讓這種想法成行。於是她就令人在光緒皇帝的飲食上做手腳。

關於光緒的死因,一直備受爭議,直到2008年才有了定論。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聯合法醫檢驗鑒定處的多名專傢,對光緒進行了鑒定,得出的結論是光緒死於中毒。

光緒吃了有毒的食物後,慈禧就命李蓮英時時監視光緒的情況。

終於在4天後的1908年11月14日,慈禧等來了光緒的死訊,她如釋重負,身上的病似乎也好了,她不知道的是這僅僅是回光返照。

1908年11月15日一大早,慈禧就裝扮停當。她命內務府處理光緒的身後事,隨後就命醇親王載灃趕緊帶著三歲的溥儀入宮。

其實早在兩天前,光緒未駕崩之時,慈禧就已頒下懿旨,任命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嗣皇帝,準備接位光緒皇帝。

慈禧為什麼會選上3歲的溥儀呢?這完全是慈禧出於自身權益和傢族利益的考量。

從血脈上看溥儀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奕譞的親孫子,是光緒的親侄子,擁有純正的皇shi血脈。

另外溥儀的父親載灃是一個胸無大志,能力平平的人,非常容易操控,而且溥儀還是慈禧心腹榮祿的親外孫。

幾方面一綜合,溥儀便是慈禧心目中十分合適的皇位人選。

但載灃是個通透的人,深知自己沒有經天緯地之才,此時大清又是日薄西山,豈是他單薄的肩膀能扛起來的?於是他百般推辭,但沒能推掉。

載灃接到慈禧的聖旨後,整個醇親王內院立即混亂不堪,溥儀的祖母奕譞的側福晉劉佳氏聽宣懿旨後,不禁昏厥。

溥儀也因惶恐不安而大哭大叫,不肯離開。無奈,載灃隻好讓奶媽抱著溥儀跟隨他一起進宮。

溥儀一見到慈禧蒼白扭曲的面容,立即嚇得哭鬧不止,慈禧嘗試用糖果哄勸溥儀,可溥儀不但不接受,還把糖果一把扔在了地上。

慈禧登時被溥儀的吵鬧吵得心煩不已,她揮揮手讓人將溥儀抱了出去。

慈禧本想扶持3歲溥儀登基,她還可以繼續把持朝政,豈料,她也是油盡燈枯,在吃完午飯後,她忽然覺得頭暈目眩,一陣暈厥。

慈禧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她匆忙下了兩道懿旨,一是命載灃監國,二是將所有重大軍國政事交由隆裕皇後和攝政王裁定。

慈禧太後頒發完懿旨後,身體迅速衰竭,氣若遊絲之際,她拼盡全力說出最後一句遺言:“以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說罷,慈禧撒手人寰。

慈禧一生幹政弄權,將整個大清朝置於股掌之間,絲毫不遜色須眉,哪成想,臨終之際,她居然發出這樣一句感慨。

也許慈禧到死才反思,自己把持朝政,給大清朝帶來了什麼?

內憂外患,喪權辱國,雖然不全是她的錯,但她至少要擔起一半的責任。也許有來生,她或許不會再選擇權力。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後在儀鸞殿與世長辭,終年74歲。

她的死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慈禧的葬禮整整籌備一年的時間,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成為清末最為盛大的一次葬禮。

慈禧對內強勢,對外虛弱,沒有把大清帶往更好的方向。在她死後的第三年,歷經296年的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