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這位抗美援朝老兵,難忘和周總理的那次握手丨閔行情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九季,我們邀請了閔行區七寶鎮明強小學的青少年來誦讀《不能忘卻的紀念》。今天,你將聽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普通一兵》節選,一起看看這些為保衛祖國扛過槍、打過仗的英雄們……

抗美援朝中的普通一兵

那些年的崢嶸歲月

多年前,在那個還隻有16歲孩子的眼睛裡,世界到處都充滿新鮮感。聶吉良在松江火車站站臺,告別傢人,開始了自己報效祖國的征程。據聶吉良回憶,火車剛行駛的頭幾天,戰友們都有說有笑,火車上沒有座位,大傢就席地而坐。當火車行駛到江蘇一帶時,路邊有很多流浪者,戰友們紛紛把自備的幹糧、饅頭拋向他們,一片片感激道謝聲,沖淡了戰士們離別的鄉愁。

五天的舟車勞頓後,他們抵達了朝鮮。聶吉良作為高炮手,下了火車以後就跟隨著大部隊繼續行軍。當時志願軍裝備與美軍有著一定的差距,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其特點是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鬥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所以部隊往往需要不停轉移。

白天的時候,聶吉良和戰友們躲在山洞裡休息睡覺,一旦夜幕降臨,便拿起武器裝備開始行軍。當時環境惡劣,條件艱苦,聶吉良印象最深的是曾經有一處橋梁被敵軍炸毀,他隨著部隊蹚水過河,戰士們光著膀子隻穿一條褲子,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摸索著前進。說到這裡,老人突然激動地站了起來,手舞足蹈地比劃著當時的情景。雖然記者這代人沒有親身經歷過朝鮮戰爭那段最艱苦的日子,僅從電影電視片中看到過那血雨腥風的慘烈悲壯畫面,但感受到老人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激情,記者也禁不住跟著激動起來,原本遙遠的距離感瞬間蕩然無存。

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聶吉良所在部隊作為二線支援部隊,並未正面參與過戰鬥。這與記者在來之前路上想象的各種精彩戰鬥故事著實有很大差異,略有遺憾。但是轉念一想,這不正是真正平凡中最不平凡的英雄嗎?聶吉良的經歷就是所有參與戰鬥、保傢衛國英雄們的縮影。他們舍棄自己的小傢,為了祖國安寧、抗擊侵略來到異國,認真履行作為軍人的職責,堅定地完成著國傢交付的使命。在朝鮮戰場上,有著像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這樣的革命先烈,更多的卻是像聶吉良老人這樣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會思念傢鄉,也會對戰爭產生疑惑。但是隻要拿起武器的那一刻,他們就都是保傢衛國的軍人,這段不平凡的異國經歷也隻有他們最能體會。

聶吉良的經歷是所有參與抗美援朝、保傢衛國的英雄們的縮影(資料圖片)

忘不了的戰友情

軍中歲月轉瞬即逝,四年時光一晃而過。復員之後,回到馬橋的聶吉良被分配到位於閔行的上海汽輪機廠工作。

其間,曾發生過一件“特殊”的事情,讓聶吉良時不時地與人提起、炫耀。那天看似與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聶吉良勤懇地在車間工作,正在此時,他看到一個令他不敢確認的身影,竟然是周總理!這是聶吉良第一次見到國傢領導人,他又激動又慌亂,手忙腳亂之中趕忙立正,敬了個軍禮,然後鼓掌。周總理走上前,示意不用鼓掌,並與聶吉良握了手。對於這件事情,老人感到特別榮幸與驕傲。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能見上總理一面已不簡單,更何況還能與總理握上手。

在汽輪機廠工作了幾年之後,聶吉良帶頭響應下鄉的號召,回到傢中務農勞動。回村後,聶吉良當上了生產隊隊長,靠一己之力支撐著整個傢庭。遠離戰場硝煙多年,他的晚年生活倒也過得清閑舒適。如今高齡的聶吉良已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夥,據傢人講,常年拖拉機勞作的轟鳴聲使他患上了耳背,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老人都常常記不清。但當拿出他與戰友們的合影時,從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中,老人也還能準確辨認他們,“這個是四川的戰友,這個是山東的戰友。”當翻到一張單人照片的時候,老人臉上再一次洋溢起幸福的笑容,“這是我的孫連長,待我比親爹還好。那時候打仗挖戰壕,連長看我年齡小就特別照顧我,派我去做偵察工作,在一邊盯著天上看有沒有敵軍的飛機。”在老人的心裡,那四年所結交下的革命友誼就如同每張照片背面黑色筆墨的備註一般,就算照片早已泛黃,但是墨跡卻依舊清晰,在老人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痕。

多少青春換取華夏全新天地,昔日的戰場英雄早已白發蒼顏,雖沒有卓著功勛,卻依舊令人肅然起敬。然而,他們正離我們遠去,每一天、每一年,這些為保衛祖國扛過槍、打過仗的英雄們會越來越少,逐漸遠去……有些往事並不如煙,有些舊人不該被忘卻,正如老人忘不了並肩作戰的戰友們,我們也該銘記他們。

老兵爺爺,請接受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日前,閔行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將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傢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九季,我們邀請了閔行區七寶鎮明強小學的青少年來誦讀《不能忘卻的紀念》。

撫今追昔,歲月崢嶸。在民族存亡的關頭,有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傢富強和人民幸福,沖鋒陷陣、拋灑熱血,奮力讓黑暗的中國走向黎明。而在這些築起了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鑄就了堅強不屈的民族脊梁的先輩之中,也有著無數閔行兒女的身影。

在那腥風血雨的日子裡,有為抗擊日寇犧牲在華漕的數百位蘇浙別動隊第三支隊的戰士;有七寶地區最早的地下黨員盛幼宣、楊逸菲夫婦;有冒死沖破敵人的封鎖打通黃浦江交通要道的趙鐸心烈士;有隻用一顆子彈發動浦江召稼樓起義的顧振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抗擊侵略、保傢衛國,在朝鮮戰場和南疆戰線上,也有數不清的閔行籍志願軍和解放軍戰士血染沙場,乃至獻出生命。

江河奔騰,櫛風沐雨。蕩滌風雨如磐的暗夜,燃燒成光耀中華的絢爛日出。如今,先輩們戰鬥過的地方已豎立起高樓大廈,繁華似錦、物阜民豐;他們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信仰,深深鐫刻在我們心中,用血肉書寫的歷史將永被銘記。

翻開這本《不能忘卻的紀念》,仿佛走近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個體。這些生命個體與我們的國傢命運、民族命運息息相關。他們的奮鬥經歷,也記錄著閔行歷史波瀾起伏的命運密碼。書中所選的文章不是簡單的概念化表述和羅列,而是通過大量真實細節的記錄還原了具體生動的歷史原態。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為了在如歌歲月中再續昂揚的樂章,為了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為了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我們不忘初心,凝聚永不衰竭的傢國情懷,重整行裝再出發。

(圖片由“今日閔行”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