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杜聿明在東北有一個計劃,多虧沒讓他完成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杜聿明是國民黨陣營中少有的將才,可惜站錯了隊,到頭來隻能充當蔣傢王朝的“救火隊長”,在各個戰場間疲於奔命,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失敗的命運。

在戰犯管理所中,杜聿明受到了感化,積極改造,主動交代了自己的很多罪行,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於1959年重獲自由。

不過,杜聿明還是隱瞞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直到他去世5年後,也就是1986年,才由他當年的部下鄭洞國、侯鏡如、文強、鄭庭笈、楊伯濤等人聯合撰寫的《杜聿明將軍》一書中,得以公開,人們這才知道,原來杜聿明當年在東北還做過這樣一件事,如果真讓他做成了,解放戰爭可能就不會那麼快結束了!

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的東北地區,自古就是“龍興之地”,到了20世紀,東北更是成為中國工業基礎最雄厚的地區,再加上豐富的農業和礦產資源,讓東北具有了決定性的戰略意義,因此,當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都派遣精兵強將奔赴東北,搶奪這個戰略高地。

我黨挑選的是林彪、羅榮桓、陳雲、彭真等等優秀的軍政幹部,國民黨也不甘落後,讓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率領第13軍、第52軍這兩支精銳部隊空降東北。

當時的東北局勢,表面上看有利於我軍,畢竟占領者是支持我黨的蘇聯紅軍,但實際上,蘇聯人由於自私自利的沙文主義作風,其實是偏袒國民黨的,因此,在東北的交接中,把很多大城市和無數戰略資源,都交給了國民黨軍。

而且,東北民眾在感情上也更傾向於國民黨,因此,杜聿明在東北戰事初期如魚得水,取得了不小的戰績。

不過,杜聿明畢竟是國民黨陣營中少有的理性人物,他深知這些優勢並不牢固,國民黨腐敗到骨子裡的作風,很快就會把這些暫時性的優勢斷送掉!

因此,杜聿明沒有像其他國民黨將領那樣隻顧發財,而是決定建立一所大學,為國民黨培養德才兼備的軍政人才,並盡快部署到東北各地,隻有這樣,才能在與共產黨的長期競爭中占據優勢。

杜聿明在國民黨軍中混跡多年,他深知,國民黨並不缺乏軍人,而是缺乏德才兼備、公正廉潔的各行各業的幹部,沒有這樣的人才,就無法深入到社會的基層,就無法像共產黨那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由此可見,杜聿明真的算是國民黨陣營中少有的明白人!

杜聿明說幹就幹,請來教育界的很多精英來謀劃操作,還把東北很多社會名流都拉進來做董事,目的就是想讓大傢都來參與,減少以往國民黨內部互相拆臺的阻力。

這所大學開辦的專業非常全面,共設四個學院:文學院、工學院、化學院、農學院,可以說就是為工農業都很發達的東北“量身訂做”的。

在杜聿明看來,這些人才一旦畢業,就會像一股“強心劑”一樣註射進東北龐大的軀體內,滲透進細胞裡,最終可以改變東北社會的民心所向,東北局勢也肯定會朝著有利於國民黨的方向發展。

杜聿明為了能征得蔣介石的同意,連學校的名字都定為“中正大學”,蔣介石得知後,果然非常高興,立即就答應了,還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另外,當時的東北民眾還對國民黨存在幻想,對這所大學也都寄予了厚望,很多有志青年都積極報名,一時成為轟動東北的大事。

可以說,杜聿明的開局還是不錯的,可是沒過多久,國民黨那種不可救藥的腐敗作風,就開始一步步地對它進行蠶食了。

比如最重要的經費,蔣介石本來答應會給,但後來卻沒了消息,他還是更樂意把經費用在軍隊上面,至於那些社會上的“董事”,在口頭上說得比誰都慷慨,但是真讓他們掏錢,就沒有人願意了。

沒辦法,杜聿明隻能從軍費裡挪用,但又沒有其他的收入去填補,一旦軍事吃緊,就會造成軍費的斷裂。

因此,杜聿明不得不黯然退出了東北,接替他的是早就跟他不對付的陳誠。

陳誠一上臺,就切斷了中正大學的經費來源,結果,第一批學員還沒到畢業,就開辦不下去了,隻能草草解散。

後來,一些不甘心的學生流落到了北平,舉行遊行示威,抗議國民黨的腐敗,結果遭到了國民黨軍警的射擊,釀成了慘劇。

杜聿明知道後,非常痛心,卻又無能為力,這段歷史也成為他不堪回首的往事。

所以,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杜聿明交代了很多罪行,但對這件事卻隻字不提,或許在他心裡,這並不是他的“罪行”,而是一段不想再提起的隱痛!

(參考資料:《杜聿明傳》《杜聿明將軍》《解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