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刀未鏽,生鏽的只是人心

2024年2月10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閑來無事,在家刷電影,又見這部《繡春刀》。

說來世事無常,有些電影你明知道是資本運作的爛片卻因爲現實中的左支右绌而無法拒絕;反過來有些你早知質量上乘卻也會生生錯過去電影院貢獻票房的機會,就像這部《繡春刀之修羅戰場》。瑣事就像爬上旗袍的蚤子布滿了生活,未能成行的電影票勾起了某個遺憾。好在電影都是個人的,哈姆雷特只有一個卻千人千面,對一部電影的解讀獨處反而是一種更好的體驗,因爲一個人更容易專注,更真實。

對于明朝我們有很深的感情,尤其當回首不堪的近代史我們都會生出一個想法,這一切都是昏庸的滿清異族政權導致的,于是我們跟明朝的感情越發親近。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檢、魏忠賢、袁崇煥、孫承宗、毛文龍、李自成、左良玉、史可法、東林黨、吳三桂、陳圓圓、吳梅村、桃花扇這些詞彙直到現在仍時常被提及,也是微博上經常討論的話題之一。

自從讀過《明朝那些事》算是對這個朝代的喜愛起了蒙,後來又讀黃仁宇老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全書的文字就像一盆40度的溫吞水讀起來極舒服。具體內容忘了,只記住了老先生一句話“大風起于青萍之末”。明朝的滅亡從娘胎裏就注定了,而那個看似平常的年份,萬曆十五年就已經顯現末世之相。

關于明朝的滅亡,近些年也很有幾部精彩的影視作品,王競的《大明劫》,張黎的《大明王朝1566》還有這兩部路陽導演的《繡春刀》。不同于黃仁宇老先生那麽長時間軸的考察,這幾部作品都是將時間軸壓縮在某個時期。《大明劫》在崇祯末年,《大明王朝》在嘉靖中晚期,而《繡春刀》則是在天啓末崇祯初。《大明王朝1566》側重講明朝中葉國家的腐敗弊政,內憂外患,黨爭的大臣,謹小慎微的司禮監,唯唯諾諾的太子,精明卻古怪的皇帝,一切戲碼都極具張力,欲罷不能。《大明劫》著重以大將孫傳庭的視角來看待王朝更替、曆史興懷。而《繡春刀》則是利用虛構的故事從錦衣衛的視角來看待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修羅場,百度百科解釋:佛家語,修羅畢生以戰鬥爲目標,修羅場指的是他們之間的死鬥坑,人們通常用“修羅場”來形容慘烈的戰場。後來引申出“一個人在困境中做絕死的奮鬥”的意思。簡單說就是死鬥坑,導演以這樣的標題表明了對整個劇情的定義,也體現了對那段曆史的解讀。向左向右都是死路,唯一剩下的就是滅亡。

故事很簡單,第二部《繡春刀》是第一部的前傳。天啓年間“木匠皇帝”朱由校整天沉浸在自己木匠活的心流中,朝中大權旁落,魏忠賢成爲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內憂外患中薩爾浒之戰爆發,5天時間明軍慘敗,十幾萬人全軍覆沒。

陸文昭、郭真二人自鬼門關走一遭,從死人堆裏爬出來誓言要換個活法,就是推翻魏忠賢。一人單槍匹馬完不成這樣的大事,于是就投靠到具有同樣想法的信王朱由檢。電影采取偵探片的手法,將犯罪線索從北齋、郭真引出,由沈煉逐步抽絲剝繭直到朱由檢。揭開面目的信王想籠絡沈煉殺掉陸文昭掩蓋自己的黑曆史,卻被沈煉拒絕。陸文昭效忠主子一路追殺沈煉,兩人狹路相逢交手奮力拼殺的時候被預先埋伏的火槍隊圍攻,眼看就被包了餃子。陸文昭還一臉天真地問師妹怎麽會這樣?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從宣布效忠信王那一刻起便是死人了。

高高在上的人自然是偉大、光榮正確的,惡都是手下這幫人的。沈煉卻說出了導演想說的話:“喊著要改朝換代,卻連一個女人也不放過”!倒下一個魏忠賢世界變好了嗎?沒有,整個社會就像一個修羅場,除了滅亡看不到出路。陸文昭沈煉走不出修羅場,其他人也是一樣。整個明朝真真是走到了盡頭。

這裏面包含了導演對明朝滅亡原因的總結。提起崇祯皇帝往往都是譽美之詞,說他非亡國之君卻有亡國之運,祖宗混蛋卻報應在了子孫身上。然而史料卻表明崇祯皇帝是個喜歡找後茬,推诿責任,不堪大用的一個人。朝堂之上臣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君臣離心離德,後大順軍兵臨城下皇帝想跑,大臣卻給皇帝戴高帽讓其死守北京,這個死守真的就是死。怪不得崇祯皇帝生前恨恨地說天下文人都該殺。其實他們明白國破大臣尚能活命,混好了還能東山再起,而皇帝卻必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臣子親手埋葬了這個朝代。

制度走向死胡同仍情有可原,人心向背責任無可推卸。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的特務統治下人人自危,噤若寒蟬。皇帝的不負責任讓大臣集體用自己柔軟的技能借他人之刀手刃了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當人長時間以汙泥濁水潑向鏡子時,那麽生鏽也會必然發生了,一個王朝也就漸行漸遠成爲一個時代的背影了。

這個天下,春刀不鏽,生鏽的只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