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打算拆除白玉山塔,日本人卻紛紛簽名上書,提出反對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白玉山塔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的白玉山之巔。原名“表忠塔”,此塔是為紀念在日俄戰爭中喪生的日本士兵而建立,這座塔滿滿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氣息。

曾有許多人提出要拆除這座塔,卻遭到了日本人右翼勢力的反對。他們為何阻止我國拆塔,這背後隱藏了什麼?那麼,最後塔被成功拆除了嗎?

白玉山塔歷史背景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對中國旅順口的俄羅斯艦隊發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攻擊,此事件隨即引發了兩國正式宣戰。歷經19個月的激烈戰鬥,俄軍在1919年5月最終戰敗,被迫向北潰退。

這場日俄戰爭的核心目標在於爭奪對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力,同時也體現了雙方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霸權的角逐。

然而對於這場戰爭,清政府竟然無能為力,不敢出兵阻止,最後致使大量老百姓傢破人亡,流離失所。

戰後,為了緬懷在日俄戰爭中捐軀的日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和陸軍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共同提議建造“表忠塔”,這座塔便是今日我們所知的白玉山塔。

於是,1907年6月開始動工修建,根據設計,塔高66.8米,內有螺旋形階梯273級,塔尖形狀像彈頭,充滿了日本軍國主義之氣。

為了建成這座塔,日軍竟然強行征召了2萬多名老百姓參與修建,不給工錢,也沒有休息時間,日夜不停幹活大量勞工因此致死致傷。

終於,這座塔於1909年11月竣工,然而這隻是國恥的開始,它不僅成了日軍的祭祀之地,旅順的學生還會被迫參拜“表忠塔”,祭拜塔中死去的日軍。

後來日本在我國犯下的罪行越來越多,人民對其痛恨不斷積蓄著,直到抗戰勝利後,許許多多的國人都提出了要拆除這座塔的聲音,尤其旅順人民最為激憤。

這塔該不該拆

1945年,日本投降,我國抗日戰爭勝利。同年,蘇聯紅軍進駐旅順,塔的名字被改為“白玉塔”。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問中國時,對白玉山塔表示了不滿,認為它是蘇聯的恥辱,並提議建造一座新塔以洗刷歷史。

然而,我們深知這同樣是中國的恥辱——無論是日本還是俄羅斯的塔,都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

新中國堅定地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絕不允許任何侵略者在我們的土地上留下紀念。因此,中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一提議,展現出對國傢尊嚴和主權的堅決維護。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方面曾考慮拆毀白玉山塔。這一提議一經公開,便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同時,在日本國內,尤其是右翼勢力中,也引起了顯著的反對聲音,他們對此表示了強烈的抗議。

日本方面提出的反對拆除白玉山塔的理由竟然是:該塔被視為中日交流的寶貴見證,是一處珍貴的歷史遺址,拆除它等於是在破壞世界文化遺產。

這種論調實在荒謬至極,而且他們還無恥地否認了侵華的歷史惡行

更令人憤慨的是,他們竟然還聯名上書,主張即便要拆除,拆除後建築材料的所有權也應該歸日本所有。

這種做法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維護歷史文物,似乎是在扮演保護者的角色,但實際上,這隻是他們試圖銷毀侵華罪證的可恥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可恥,更是荒謬可笑至極。

總結

最終,白玉山塔還是保留了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歷史意義也從一座單純的戰爭紀念碑轉變為一個更加多維的歷史標志。

它不僅見證了日俄戰爭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更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保留這座塔對於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和反思那段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代,白玉山塔不僅是一個知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記載著我國的國恥,時刻提醒著每一位到訪的中國人銘記歷史、不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