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引以為傲的四渡赤水,有多牛?西點軍校多次模擬均失敗告終

2024年2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文章首發挑戰賽#

四渡赤水,是我黨我軍歷史上生死攸關的一場戰役,也是國際上無數軍事傢最感到“匪夷所思”的一個: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紅軍是如何以區區3萬兵力成功突破40萬敵軍圍追堵截的

毛主席也親口承認:比起三大戰役,四渡赤水才是他心中最得意的一場戰役。四渡赤水的規模遠遠比不上三大戰役,為何會在毛主席心裡有如此高的地位?

西點軍校多次推演模擬,還原雙方兵力配置,模擬的紅軍方卻從未再勝利過。毛主席指揮戰役無數,屢屢以少勝多,他究竟有什麼制勝秘訣?

困境突圍,敵軍人心似散沙

繼1931年九一八事變正式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1933年日軍突然開始大肆侵犯我國,山海關淪陷,中國的北大門洞開,日軍的刺刀直指廣大的華北地區。

中華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際,本應全國上下同心戮力共禦外侮,而國民政府蔣介石卻不顧民族危亡,一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思想,誓要將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消滅殆盡。

1933年至1934年短短一年時間,蔣介石先後調兵100萬對我黨的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

博古

當時,以博古、李德為首的冒險主義為特征的“左“傾錯誤在我黨紅軍內部占據統治地位,大傢都不接受毛澤東提議的遊擊戰和運動戰,而是堅持打所謂陣地戰決戰,選擇與國民黨軍隊正面硬剛,導致紅軍完全陷入被動當中,紅軍損失慘重。

歷時1年,國民黨大軍攻入中央蘇區核心地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1934年10月,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8.6萬人不得不在倉促中退出中央蘇區,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血戰湘江後,紅軍銳減至3萬餘人,而此時博古帶領黨和紅軍仍舊按原來路線前往湘西和紅二、六軍團會合,蔣介石則早就佈置好大軍,隻等紅軍進入包圍圈。這時,毛澤東提出要向敵人勢力薄弱的貴州前進,獲得大多數人支持。

1935年1月15日,我黨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會上糾正了中央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毛主席的戰術才得以被重視。但當時,由於前期的錯誤指揮,我軍從開始的8萬多人減少到隻剩3萬多人,而當時紅軍面對的是40多萬敵軍的四面圍堵。

南面是蔣介石的中央軍,川軍在北面阻擋我軍入川,滇軍在西南方堵路雲南,黔軍和桂軍則在東南方準備阻止我軍進入廣西,湘軍在東面阻止我軍的紅二、紅六軍團匯合,敵人重兵合圍下,一個不慎就是全軍覆沒。

但毛主席則認為國民黨軍內部派系林立,勾心鬥角,勢必不能齊心協力,隻是一盤散沙。事實也的確如此,雖然老蔣花了大氣力調集各地軍閥前來助戰,但習慣了“各自為政”的軍閥們之間並沒有緊密的利益關聯,倘若某一方勢力陷入苦戰,隻要沒有殃及到自身,其他勢力樂得按兵不動,作壁上觀。

而且,比起殲滅多少紅軍,他們更介意的是蔣介石的狼子野心。

蔣介石並不信任這些無視中央政府而自成派系的軍閥,一心要加強中央集權的他早就想平定了這些勢力。此次明面上是召集他們助戰消滅紅軍,其實老蔣暗地裡還打算著,等這些軍閥的精銳兵力耗一耗,再給他們來個“削藩”,到時候自己就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這一點,各路軍閥早就心知肚明,而我黨和紅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面對敵軍的圍困,中央決定紅軍由遵義轉而北上,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與紅四軍一起反攻,爭取拿下四川;如果北渡長江不成,那就暫時留在四川南部,尋找機會從宜賓北渡金沙江。

1月19日,我軍兵分三路離開遵義,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黔軍一看紅軍離開遵義,也不管紅軍下一步要去哪裡,立刻前往遵義“收復失地”

差點被甕中捉鱉,老蔣慌了

1月24日,我軍攻占土城。28日,我軍在土城地區重創川軍2個旅,川軍後續派出4個旅前來增援,毛澤東當即決定撤出戰鬥,西渡赤水。29日凌晨,紅軍在土城一帶第一次渡過赤水河,緊接著便向四川古藺、敘永地區挺進,沿路遭遇川軍、黔軍、滇軍的追逐截擊。

此時,長江沿岸已由川軍佈防,紅軍不便北渡長江,於是便轉而向川滇交界的紮西地區挺進。

2月9日,紅軍在紮西地區集結完畢,作勢要北上入川,蔣介石派出川、滇兩軍到西面攔截,而紅軍在毛澤東帶領下,反向東進,再次渡過赤水河,又進入貴州境內。

這個操作完全出乎蔣介石意料,川軍3個旅又由紮西慌忙向東追擊,黔軍則從遵義向婁山關增援,企圖在遵義以北的地方圍殲紅軍。

同時,蔣介石還派出國民黨軍一支隊伍作為增援,而我軍則趁這支前來增援的敵軍隊伍孤軍冒進之時直搗黃龍,一舉將其迅速殲滅,在敵軍指揮部繳獲大批物資補給,我軍戰鬥力因此獲得大幅提升。

另一邊蔣介石得知戰況,氣得冒火,決定親自坐鎮指揮作戰,但也收效甚微。3月5日,我軍僅留下少量兵力在遵義地區,用來吸引川軍向東,而主力則西進尋找作戰機會。

3月15日,我軍主力進攻國民黨第2縱隊,未能取得戰果,而此時國民黨第1總隊作為支援已經十分逼近,我軍當即轉兵北進,再次西渡赤水,采取第一次西渡赤水的方案,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

蔣介石判斷我軍又要北渡長江,緊急下令命所有部隊向四川南部進擊圍堵,就在敵軍所有兵力都向川南集中的情況下,毛澤東調轉方向,再次向東,在赤水河東岸尋找作戰機會。

於是,3月20日,紅1軍團的派出一個團作為障眼法,大張旗鼓向西邊的古藺前進,誘敵向西;而主力則向東折返,東渡赤水,從敵軍集團右翼向南急行軍。

27日,紅9軍團發起佯攻,引國民黨軍隊向北;主力則向南,進至烏江北岸。

4月2日,我軍留一部兵力佯攻貴陽市息烽縣,主力前鋒則逼近貴陽。

此時,國民黨軍隊由於被我軍四處牽著鼻子走,留在貴陽的兵力隻有4個團。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面對“天降神兵”的紅軍十分驚恐,連忙緊急召喚國民黨軍隊返回貴陽支援,一方面命人死死把守飛機場,一方面緊急準備行李、馬匹方便隨時跑路

其實蔣介石周邊並非沒有兵力,但他不敢用。

桂軍離得最近,但桂系軍閥向來與自己不睦,誰知道桂系部隊進城後,會不會趁虛而入將自己推翻?滇軍與自己還算交好,可是滇軍有阻擋紅軍進入雲南的任務在身,如果調集到貴陽來,那麼紅軍攻下雲南就暢通無阻了。

不過眼看紅軍逼近貴陽,眼看自己就要被“甕中捉鱉”,蔣介石也顧不得那麼多,當即聯系滇軍將領龍雲派兵保護貴陽。

以少勝多,四渡赤水用兵如神

滇軍被調走後,紅軍正好趁此機會跳出國民黨部隊的包圍圈,向西直奔昆明而去,但紅軍的真正目的不是攻下昆明,而是想要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

佯攻昆明,隻是為了將駐防金沙江的滇軍調虎離山罷了。

在滇軍從金沙江沿岸撤離後,我軍又在金沙江邊截獲了兩輛滇軍運送物資的卡車,車上糧食、藥品、彈藥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份十分詳細的四川地圖。這是怎麼回事?滇軍已經撤走,為何還會有物資送過來?

派出這兩輛卡車給紅軍送物資的不是別人,正是滇軍將領龍雲

他看出了紅軍的計策,但他並沒有告訴蔣介石,這位“雲南王”有自己的小算盤——倘若讓蔣介石知道紅軍的真正目的,老蔣勢必會要求滇軍阻擊紅軍,到時兩軍交戰,滇軍傷亡,實力受挫,而老蔣40萬大軍完好無損,一旦老蔣進入雲南,自己這個“雲南王”還坐得穩嗎?

因此索性就任由紅軍北上四川,隻要自己的雲南是安全的,他們是不會主動與紅軍發生正面沖突的。為了促成紅軍北上四川,龍雲便送了兩大卡車物資給紅軍,以及一張四川地圖。

這些物資極大緩解了紅軍當時的困境,渡過金沙江後,紅軍徹底擺脫了蔣介石的圍剿,四渡赤水圓滿成功,且贏得漂亮,為我黨和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由於這一戰例太過經典,以至於在後來幾十年一直被許多國傢當作經典案例進行教學和研究。舉世聞名的西點軍校,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毛主席的戰術,四渡赤水是他們屢屢模擬屢屢失敗的一個戰例

每次兵棋推演四渡赤水,無論紅軍如何行動都不敵國民黨軍隊,雙方的兵力、戰力分佈差距懸殊,已經不是用理性思維能夠逆風翻盤的程度,美軍根本就不懂中國人,不懂中國軍隊,更不懂毛主席,終歸隻是紙上談兵。

所謂“上兵伐謀”,我黨之所以能屢屢以少勝多,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心理戰術玩得一絕

一方面我黨我軍能夠團結一心,士氣高昂,另一方面我黨抓住了國民黨和各地軍閥互相防范彼此猜忌的心理,將他們逐個瓦解擊破,相比紅軍,他們更提防蔣介石趁虛而入削掉他們的勢力和權力,也正是如此,紅軍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同時,毛主席作為天才的軍事傢戰略傢,更是世間少有,戰術風格更是天馬行空,令人難以捉摸。

四渡赤水戰役的成功,不僅在世界軍事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成為了中國精神的象征——處於弱勢時的勇敢無畏和面對困境時的大膽創新,今天當我們回顧四渡赤水,不僅是為了緬懷那一段英勇的歲月,更是為了傳承這種中國精神。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已經不需要像前輩們那樣浴血奮戰,但這種精神卻留在中國人的血液中代代傳承下來,變成激勵中國人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底氣。

沒有中華民族打不贏的仗,也沒有中國人克服不了的困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傢的人民還有這種底氣,隻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