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曾經有一個鄉,以曾為新四軍第四師團參謀長的名字命名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曾經的紅色地名——逸奇鄉

趙連軍

在今宿遷市境內,曾經有一個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鄉——逸奇鄉,是為了紀念劉逸奇烈士而得名。

1942年9月24日,淮北抗日根據地的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機構運河特區正式設立。這時,一位曾任新四軍第四師九旅二十七團參謀長的共產黨員調任中共運河特區聯絡部部長(對外稱聯絡站站長),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立即赴任。這位共產黨員就是劉逸奇烈士。

劉逸奇,原名福至,又名劉之武,號寬成,曾用名知吾、之蕪、神武、戰敵、鬥洋等,1902年11月7日出生於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一個較殷實的農商傢庭。父親劉兆平,讀過幾年私塾,略通文墨,為人勤謹,治傢有道,為鄉裡所尊重。劉逸奇是獨生子,兩歲時母親病故,父親把他視若掌上明珠,希望他能守業、創業,安傢樂業,1908年送他入私塾讀書時便起名劉福至。

劉逸奇烈士遺像

1918年,劉逸奇考入宿縣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第二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劉逸奇萌發了愛國熱忱。1921年,劉逸奇考入上海中國公學,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開拓了視野,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為了同傢鄉的封建勢力作鬥爭,1924年初,劉逸奇和朱務平、徐風笑等在臨渙鎮成立了進步青年組織——“群化團”,提出宣言“改造惡環境!推翻舊制度!實現真人生!”“群化團”的建立,在宿縣一帶產生較大的影響,為後來臨渙黨組織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4年暑假,劉逸奇考入齊魯大學。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書籍,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參加學生革命運動,並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返回傢鄉時,經朱務平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臨渙黨的負責人之一。到1927年五六月間,北伐軍到達豫魯蘇皖地區,劉逸奇即停學回傢從事革命活動,一時他傢中成為黨的秘密組織活動中心。

1928年5月,劉逸奇與張公幹、劉展一等20多人考入馮玉祥主辦的西北軍官學校。在軍校裡,他是地下黨組織的負責人之一。1929年軍校畢業後,劉逸奇被同鄉、時任西北軍三十三師師長葛雲龍要去,先後在西安和湖北麻城一帶從事革命活動。1935年,葛師長因傾向進步被撤職,劉逸奇被迫離開該部返回傢鄉,到臨渙小學任國文教員。這時,臨渙一帶的地下黨組織受到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劉逸奇與組織失去了聯系。但他矢志不移,以從事教育工作為掩護,為革命盡力工作,對被難者傢屬問寒問暖,傾囊相助。為此,他一次賣掉了60畝土地。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劉逸奇積極參與和領導臨渙地區的抗日救亡活動,在宿縣組織“抗敵後援會”和“救亡社”,組織了20多人的抗日宣傳隊,經常深入臨渙和鄉村演出。1938年農歷四月初一,臨渙逢集,宣傳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時,劉逸奇被劇情深深打動,抑制不住流下滾滾熱淚,和他一起觀看演出的女兒和一些群眾也泣不成聲。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學生和臨渙進步青年先後有50餘名赴延安學習。

1938年宿縣淪陷時,宿縣教育局長王喬英和原西北軍軍官王化榮收集了一批青年學生、散兵遊勇和遺散的槍支,組成一支隊伍。劉逸奇、徐風笑被請去分任這支部隊的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這支隊伍實際成為我黨掌握的宿西較早的一支抗日食裝。隊伍缺乏武器,劉逸奇就把傢裡僅有的幾支保傢槍和馬匹獻出來;沒有經費,他也從傢裡拿,甚至連他愛人多年積蓄的500塊銀元也拿出來作抗日活動經費。他的本傢叔伯兄弟劉福聚勸他說:“傢裡安穩日子不過,成天東闖西蕩圖個啥?”他意味深長地回答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後來,這支隊伍編為河南第二督察專員公署保安第三總隊,劉逸奇任總隊參謀長。不久,劉逸奇又受黨組織派遣,回宿縣組建獨立第二大隊,出任大隊長,後來該部編入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第六支隊二團,劉逸奇任參謀長。

宿豫區大興鎮逸奇村

隨著豫皖蘇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新四軍第六支隊決定成立宿縣獨立團,劉逸奇任團長,劉瑞方任政委。劉逸奇利用自己在當地群眾中的威信,廣泛深入地動員傢鄉青年參軍參戰,為我主力部隊組織和輸送兵源。當時,他領導的這支“神武遊擊隊”(當時劉逸奇名為劉神武,故獨立團被稱為“神武遊擊隊”)活躍在宿西、蒙東百裡隋堤故道上,神出鬼沒地到處襲擊日偽軍及其據點,巧與敵人周旋,屢屢打擊敵偽,對宿西抗日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劉逸奇和劉瑞方率領獨立團在彭雪楓師長的領導下,同敵偽頑進行殊死戰鬥,於5月進軍到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劉逸奇先後任新四軍第四師九旅二十七團參謀長和泗陽縣總隊副總隊長。

1942年秋,華中局為了溝通淮北與淮海兩大根據地的聯系,擴大解放區,決定在運東宿遷東南部與泗陽西北部成立運河特區,劉逸奇調任區委委員、聯絡部長(對外稱聯絡站長)。面對從軍旅工作到敵工工作的轉變,劉逸奇樂意接受,對戰友劉瑞方說:“敵工工作大有可為,敵軍力量薄弱,靠偽軍維持局面,而偽軍包括軍官在內,大都不願當漢奸,如果這項工作做好,一旦日寇失勢,配合國際反法西斯力量,便可以裡應外合,一舉收復失地。”

上任後,劉逸奇非常重視提高敵工幹部的政治業務素質,嚴格要求,加強訓練。規定聯絡部同志要學好三門課:一是敵工工作專業課,包括工作性質、對象、方法、紀律等,強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要求大傢培養沉著、勇敢、機智、靈活的品格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二是政治、時事和文化課,對於文化水平低的同志,規定每天讀《拂曉報》,抄錄報紙習字等,他親自輔導課程,檢查和批發作業;三是武術課,每天起床後和睡覺前,就把敵工人員帶到野外練“八段錦”、“三十六擒法”等防身自衛術。他身體不夠好,咳嗽很厲害,痰中有時還帶血,但他不肯休息,堅持帶同志們學習和鍛煉。

工作中,劉逸奇處處克己奉公,關心同志。按規定他該享受小灶待遇,但上級每月發給的肉、油、菜等補助費,他都交到大夥房共同改善生活,與大傢吃一樣夥食。他的灰軍衣已經多年變成了灰白色,但依然穿著;軍分區發給他的一套新軍衣,隻是在接待客人時才穿。 按規定搞敵工工作可以特制“工作服”,可以特支經費購買香煙等高級用品,但他從不享受,整天端著一根老煙袋。他說:“為了抗戰勝利,節約經費,支援戰鬥部隊吧。”

運河特區環境復雜,周圍日偽軍碉堡林立,國民黨頑固派、土匪、封建道會門勢力在這裡也很活躍,敵工工作異常艱巨。特區的中心任務是開展對敵鬥爭,不斷打擊削弱敵人,發展壯大自己,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采取的方法是“插進去,蹲下來,擠出去”,即插進敵區,站穩腳跟,擠出敵人,使這個敵、偽、頑占領的邊緣區政權全變成我們的政權。劉逸奇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掌握敵情動態,向區委報告,審時度勢地提出對策,確定爭取友軍、中間勢力及瓦解敵偽的辦法。出身貧苦、時任偽五區區團長的於維龍有70餘人槍,和他關系甚密的眾興偽軍第九中隊隊長畢雨昌,有90多人槍。掌握於維龍的情況後,劉逸奇派聯絡站長路藝先做於維龍的工作,之後又和路藝親自到敵占區面見於維龍和畢雨昌,動之以民族之情,曉之以抗戰大義,終於在1943年初夏把他們策反過來,接受運河特區改編,成立了“運河特區遊擊大隊”。後在特區聯絡部工作和他們的影響下,又促成了偽軍劉純魯和眾興城日軍翻譯組的起義,這些起義對特區的鞏固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逸奇村和堤南村合並成立的宿豫區大興鎮興南村黨群服務中心

1943年8月,特區所轄古城區環境突轉動蕩,工作驟然棘手。劉逸奇奉命前往主持工作,帶領敵工幹事董戰、王鳳源和通訊員吳長珠,於27日從駐地雙河區三叉河北的前高莊出發,越過敵人的封鎖線,晚間到達運河南岸敵戰區小張莊目的地,立即召開秘密會議,研究工作。次日凌晨三時許會議結束後,他們即由原路返回,到羅圩渡口乘船。當船行至運河北岸十餘米時,突然遭到國民黨頑固派宿遷縣長時亞武部200多人伏擊,劉逸奇當機立斷,命令跳水,分頭撤退。不幸王鳳源當場犧牲,劉逸奇和吳長珠被俘,隻有董戰潛水突圍。

劉逸奇、吳長珠被俘後,敵人先用誘降和收買的方法。時亞武親自勸劉逸奇說:劉部長,隻要你和我們合作,我可以包你當縣官;你要不願意幹,我可以給你一千塊現大洋,回傢養老。劉逸奇回答:我們共產黨人,為的是打敗日本侵略者,不做亡國奴;你們升官發財那套東西,用在一個真正共產黨人身上是不起作用的。勸降不成,時亞武便指使手下對劉逸奇濫施酷刑,棍打、皮帶抽、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燒肉香”(即把香的兩頭點燃,從衣領上往前胸後背丟下,燒得胸背皮焦肉爛)。劉逸奇大義凜然,威武不屈。時亞武又企圖從18歲的通訊員吳長珠身上打破缺口,結果同樣遭到失敗。

9月2日,劉逸奇、吳長珠面對亞武的最後審問勸降,再次堅決拒絕。當天午時,他們一起在楊圩東邊河灘上英勇就義。

1943年10月5日,運河特區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悼念被國民頑固派殺害的劉逸奇等烈士,淮海行署主任李一氓為劉逸奇烈士送來挽聯:“未死於敵,而死於友,人間何世?輕視生命,重視組織,黨性無虧! ”

位於劉逸奇烈士被捕處宿豫區陸集鎮陸墩村的劉逸奇烈士紀念碑

為了紀念為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劉逸奇烈士,經特區工委批準,把當時的大興區倪渡鄉命名為逸奇鄉。新中國成立後,曾為宿遷縣大新公社逸奇大隊,宿豫區大興鎮逸奇村。現逸奇村和堤南村合並為宿豫區大興鎮興南村。

1995年9月,宿豫區人民政府在劉逸奇烈士被捕處——今陸集鎮陸墩村二組京杭大運河北大堤內豎立劉逸奇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刻著“劉逸奇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碑的背面鐫刻劉逸奇烈士的生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