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臨終囑咐:別動和珅!嘉慶不聽抄了他傢,後來嘉慶追悔莫及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駕崩,乾隆駕崩前留給嘉慶一句囑托:不可動和珅。

然而和珅剛奉嘉慶之命,操辦完乾隆的喪事不久,嘉慶就下旨把和珅收監抄傢。

和珅在獄中自盡,死的時候還不到五十歲。

嘉慶從和珅那裡,抄到白銀八億兩,當時清朝每年的財政收入,才七千萬兩。

“和珅一倒,嘉慶吃飽”的評語,在民間廣為流傳。

和珅留下的總資產有八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其實多少有些誇張。

但不管怎麼說,抄了和珅的傢嘉慶吃飽,也基本是實情。

殺了巨貪大快人心,又查沒巨額銀兩國庫充盈,看起來收拾和珅對嘉慶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嘉慶才違背先皇乾隆不殺和珅的遺訓。

乾隆給嘉慶留下不殺和珅的遺訓,絕非出於對和珅的感情,最是無情帝王傢,乾隆不讓嘉慶殺和珅,是為皇權考慮。

嘉慶沒有聽乾隆的話,十多年後就受到了教訓。

和珅首罪是巨貪,嘉慶殺和珅,以為能夠震懾貪官。

像和珅這樣的地位都會因貪污入罪,嘉慶以為可以讓多數貪官有所收斂。

沒想到事與願違,殺了和珅,嘉慶朝貪官的數量,貪污的程度,絲毫沒有減弱,嘉慶始終想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其實貪官們都奉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殺了和珅也無法阻止他們貪污的“勇氣”。

有銀子好辦事,嘉慶心想,從和珅那裡拿到的巨額銀兩,買也能買來一個太平盛世吧?可惜業大國也大,用錢的地方多了去。

嘉慶年間,各地起義不斷,鎮壓起義花費了大筆銀兩。水患此起彼伏,修河堤、賑災,也要花大筆銀子。

清朝時期,黃河平均六個月就要決堤一次,單水患就是填不滿的無底洞。

還有到了嘉慶時期,靠朝廷津貼生活的八旗子弟越來越多,這筆開銷也成了朝廷的一個巨大負擔。

抄了和珅的財產,朝廷找不到新財源,嘉慶又能飽多久呢。

嘉慶也想成為一代明君流芳千古,他想了很多辦法,維持乾隆後期已經開始衰敗的盛世。

可是他推出的改革方案都遭到大臣反對,用皇權逼著大臣們接受,也沒人盡心為他辦事。

想著和珅對乾隆意圖的執行力,嘉慶有些後悔沒有聽乾隆不殺和珅的遺訓了。

和珅是個奸臣,也是個能臣。和珅奸,除了貪污,還有結黨營私,殘害異己。

朝廷的基石科舉考試,也被和珅用來貪污,金榜題名一度形成價高者得的荒唐局面。

科考為官,必須拜和珅的碼頭,和珅得勢以後,乾隆朝的官員無不出自“和門”。

和珅能臣的貢獻,也主要體現在理財方面。

他不僅當官,還要親自經商,開了很多當鋪和銀號,業務做到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說他是乾隆朝的最大金融傢也不為過。

親自經商,讓和珅諳熟工商業,當大官又讓他深知官場的各種門道。

所以他為乾隆理財,總是讓乾隆不愁沒有錢花。朝廷的花銷他能想辦法解決,乾隆個人的花銷,他更能安排得周周到到。

乾隆六下江南,龐大的開銷國庫沒有花一兩銀子,都是和珅想辦法讓地方上解決。乾隆因此出巡時讓他站在身邊,以示對他的表彰。

和珅有多貪,乾隆不是不知道。但乾隆是個貪圖享受的人,又是一個想當聖主明君的人。

乾隆的父親雍正,宵衣旰食,用度節儉,不到六十歲就暴斃,其中也有操勞過度的原因。

乾隆受不了像雍正那樣當皇帝,他要做明君不和國庫爭財,又要極盡皇帝的享受,就把和珅當成了他的移動金庫。

和珅貪的錢財,一筆筆細查,肯定“茲事體大”查不下去,因為不知有多少銀兩,花在了先帝乾隆的身上。

當然乾隆還不至於把和珅當白手套,他容忍和珅貪,還有用貪官治貪官的用意。

反正官員都在貪,不如讓最懂貪官的和珅去搜刮貪官,得來的銀兩,還可以做朝廷的用度。

和珅結黨,乾隆牢牢掌握著兵權,也不怕他謀反,倒可以利用和珅一黨,暢行無阻地推行乾隆的政令。

然而,乾隆的這種治理方法,看似簡單易行,實則動搖國傢根基,造成乾隆盛世表面上烈火烹油,內裡卻元氣大傷。

江山交到嘉慶手上,國事已經積重難返,離了和珅維持艱難,乾隆才給嘉慶留下了不殺和珅的遺訓。

嘉慶殺和珅沒有錯,但他並不是一個有能力的君主。

殺了和珅他不能拉起一股勵精圖治的新力量。不做深度改革,依靠舊勢力修修補補,難免會政令不通,舉步維艱,所以才讓他又懷念起和珅的才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