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存在10年,歷經3位皇帝,他們結局分別如何?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後周(951年至960年),五代十國之末王朝,以東京開封府為都,歷三帝,享國十載。其疆域涵蓋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陜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盡管僅存十年,但三任皇帝皆得善終,實屬五代十國之中難得。

後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

字元仲者,五代時期後周開國之君。自公元951年2月13日至同年2月22日,他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寶座。郭簡之子,生於順州,傢族世代為將。體格壯碩,勇猛無比,初入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近衛軍。隨後輔佐後漢高祖劉知遠登上帝位。憑借此等莫大功勛,他逐漸晉升為檢校司徒、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他平定河中,駐守鄴城。然而,卻遭到後漢隱帝劉承祐的猜忌。在這種情況下,他發動了著名的兵變,攻陷了開封,迫使皇帝退位。

不久之後,他率領軍隊擊敗契丹,並在澶州被部將推舉為皇帝,於廣順元年(即公元951年)正月稱帝。他開創的王朝,被後世稱為後周。在其全盛之時,他倡導節儉、虛心納諫,積極改革弊政,從而使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然而,好景不長。顯德元年正月壬辰日,郭威因病去世,享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謚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嵩陵。而他的養子柴榮,則登上了皇位。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

原姓柴,後來改為郭姓,習慣尊稱為“柴榮”,他是五代時期傑出的政治傢,後周的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至959年7月27日在位)。

柴榮出身於邢州一個顯赫傢族,自小便展現出“英俊非凡”的氣質,精通騎馬射箭,對書史以及道教哲學稍有涉獵,且性格穩重,所以被姑夫譽威收為養子。年輕時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賣茶葉,感受到了社會的種種問題。在後漢時期,伴隨郭威前往鄴都擔任天雄牙內指揮使。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政權創立,郭威委派柴榮治理澶州。柴榮執政清廉,使得盜賊不敢侵犯。廣順三年(953年),他進入朝廷擔任開封府尹,晉封為晉王。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離世,柴榮繼位為帝。同年,他在高平戰役中成功擊退了北漢和遼的聯軍。顯德二年(955年),他派出軍隊從後蜀手中奪回了秦、鳳、成、階四州。

顯德三年(956年)至顯德五年(958年),他三度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割讓淮南江北十四州,並放棄皇帝稱號,改稱為江南國主。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北伐遼國,連克三關三州,但是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然病倒,不久後離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時間僅為六年。後人給他的謚號為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安息於慶陵。次年發生了“陳橋兵變”,後周覆滅。

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國傢的統一,曾以“用十年時間開拓疆土,再用十年療養生息,最後用十年實現國內太平”的宏偉願景激勵自己。他在位期間,在郭威的基礎上對朝廷政事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改革,整頓軍隊,精簡官員,招撫流民,降低賦稅,制定禮儀、制度、法律,限制佛教發展,從而使得後周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出現復興跡象。歷史學傢稱他“神武雄略,實為一代英明之主”。

後周恭帝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

後周末代皇帝(生於公元959年8月3日,卒於公元960年2月3日)乃後周世宗柴榮四皇子。

公元959年,被賜予特進、左衛上將軍之職位,邸封梁王。周世宗駕崩之後,他正式即位,沿用"顯德"年號,當時僅僅七歲,由符太後代行政務,宰相范質、王溥等承擔處理軍國大事之責,啟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其重要幕僚。公元960年,經歷了陳橋兵變,他諳熟世事地把皇位禪讓給趙匡胤,宣告了後周的滅亡。在北宋建立之後,他被貶封為鄭王,皇帝賞賜他"丹書鐵券"。

公元973年,他在房州壽終正寢,時年20歲,得到了“恭”的謚號,其遺體被安葬在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