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對中美博弈的啟示

2024年2月6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近幾年,中美兩國在全球各個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美國自二戰以後一直都是世界的頭號強國,尤其是蘇聯解體後形成的一傢獨大的霸權優勢,根本無法接受他國的崛起,更別說挑戰了,任何一個國傢隻要GDP達到美國的45%,美國政府就會立即啟動遏制計劃。這是中美博弈的根源,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這些年,美國對我國又是貿易戰、經濟制裁,又是科技封鎖,挑動周邊國傢一起搞反華聯盟,基本就是怎麼破壞關系怎麼來。還動不動就打“臺灣牌”,尤其是軍售:美對臺軍售100多次,總額高達700億美元。也就是說,除了對中國沒直接兵戎相見外,其他領域早已經大打出手,甚至是不擇手段。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遇到的,競爭壓力之大超出抗美援朝。總而言之,美國就是要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倒中國!

雖然近幾年美國的國力有些衰退,但仍是世界最發達國傢,他糾結英、澳、韓、日盟友甚至拉攏印度搞亞洲小北約“圍堵”我們。從戰略態勢上講:美國是進攻一方,我們是防守一方。從雙方力量對比上看美國的軍事實力,科技實力,盟友實力都比中國強,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並正視差距。但中國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努力,雖說在整體實力與美國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可是在某些領域內,中國對比美國也有一些優勢,大傢實力接近且都有殺手鐧,誰也無法一口吃掉誰,這就註定了我們與美國的鬥爭不可能速戰速決,而是一場長期且艱苦的持久戰。對美國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和決心,但不要幻想中美關系會回到過去,更不能幻想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就能戰略完勝美國。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中國人恐怕需要調動起中華文明的全部智慧,步步為營地與美國博弈下去。在這個時候,我們有必要重溫一下毛澤東撰寫的《論持久戰》,這一偉大著作雖然誕生了80多年,然而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制定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指導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其政治軍事價值並沒有過時,對於我們與美國的持久博弈,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論持久戰》的產生的時代背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面對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在人們心中表現出兩種不合時宜的情緒:先是以“亡國論”為代表的悲觀情緒;不久,又滋生出一種“速勝論”的急躁情緒。為了徹底批駁“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論調,把全國軍民的思想統一到“持久抗戰、奪取抗戰最後勝利”的軌道上來,毛澤東決定撰寫一部關於持久抗戰的理論專著。《論持久戰》發表時,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進行了10個月。全國軍民為了民族的生存進行了浴血奮戰,天天都在渴望著戰爭早日勝利。然而,10個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繼陷落。戰爭的進程會如何發展?中國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怎樣看待抗戰以來一直流傳著的“亡國論”、“速勝論”?對這些問題,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對堅持長期抗戰是不利的。毛澤東深感有必要對抗戰10個月的經驗及教訓做個總結性的解釋,特別是要著重研究持久戰的必要,以回答人們關心的一些問題。

毛澤東本人始終認為中日戰爭將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1936年7月,他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就已經提出了堅持持久抗戰的各項方針。對於為什麼中國的抗戰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會屬於中國,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給予了明確的回答。為了徹底批駁“亡國論”和“速勝論”,以持久戰思想武裝全黨全民族,毛澤東決定寫一部論持久戰著作。為此,毛澤東閱讀了大量國內外資料和戰爭理論著作,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對抗戰開始後十個月經驗教訓總結基礎上,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於1938年5月30日,在延安《解放》周刊第40期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同時,他又在抗大作了《論持久戰》的長篇演講。

2、《論持久戰》的主要思想

在這部長達5萬餘字的《論持久戰》中。毛澤東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了一套具體的戰術思想。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是戰略的反攻戰。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特別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勝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隻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當時白崇禧非常推崇《論持久戰》,將其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論持久戰》問世後,得到了國共兩黨、社會各界及外國政要的一致好評。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清楚而又準確地回答了當時人們最關心卻又混沌模糊的問題,以其強大的思想力和預見性,極大地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的抗戰歷程正是按照毛主席的預見,一步不差地在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中推進;日本帝國主義也是按照毛主席的預見,先後開辟了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激化了與英國、法國、美國等世界資本主義強國的矛盾,國際反法西斯陣線日漸鞏固,日本的國際空間日漸收縮,而中國爭取到的國際支持和援助卻源源不斷。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防禦,凡是執行機械的陣地防守戰,無不傷亡慘重並節節敗退。凡是執行靈活的運動戰,如臺兒莊戰役、長沙保衛戰,無不取得重大勝利並大量殲滅日軍有生力量。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日占區執行靈活的遊擊戰和運動戰,牽制了大量日軍並消耗其有生力量,建立的根據地四處開花,如同孫猴子鉆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不斷侵蝕並粉碎日軍的占領根基與成果,導致日本精銳兵力被牢牢牽制在中國本土。

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的歷史證明了《論持久戰》所揭示的中國抗戰規律和英明預見是極其正確的。這部不朽的經典著作,即使我們今天讀起來,也仍然會被其跨越時代的理念所折服,這就是為什麼毛澤東的光輝思想直到今天一再為世人高度評價,並受到無數人追捧。

3、《論持久戰》對中美博奕的現實啟示

《論持久戰》是一篇極具歷史魅力和時代價值的經典之作,80多年過去了,世界局勢發生巨大變化,但該著作所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當前中美博弈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我們亦可將《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同志對於日本的看法,類比至現在對於美國的研究上。現在的態勢是,中美關系已經回不去了,兩國對抗乃至長期博弈已成定局。在西方國傢和西方媒體的輿論戰下,很多人對中國戰勝美國是懷疑的,有疑問的,這似乎又回到了1938年時候的心理狀態。

一、必須糾正投降論和速勝論的錯誤思想

現在有一種論斷認為“中國應該完全滿足美國的要求”,甚至有人(比如馬臣之流)公然喊出“現在是投降的最佳時機”。還有一些人認為“中國可以在短期內擊敗美國”,這是典型的速勝論。

投降論和速勝論都是錯誤的,投降論是過於低看自己的實力,而速勝論是過於高看自己的實力,不管是低還是高,這都是錯誤的。

從國內環境來說,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強大,人口眾多,因此不管是國傢硬實力,還是國傢軟實力,中國都完全可以和美國相抗。民心士氣方面,雖然有些人被西方媒體洗腦,成了西方國傢和西方媒體的奴仆,但是大多數人民都是願意看到中國繁榮和富強的。

從國際環境來說,中國也並非完全沒有盟友,金磚五國中南非,俄羅斯,巴西是堅決支持中國的,隻有印度態度不明朗。而在東方國傢裡面,中國還有伊朗,朝鮮,古巴等國的支持。另外,沙特等海灣國傢也對和中國加強貿易非常感興趣,更不用說中國還有眾多的非洲國傢作為強有力的後援。

從GDP總量來說,支持中國、俄羅斯的國傢GDP占到了30萬億美元的規模,而對抗中國俄羅斯的歐美國傢的GDP總量達到了40萬億美元的規模。兩個陣營的GDP總量大體上是相當的。從人口總量來說,站在中國、俄羅斯的人口總數遠遠大於歐美國傢的人口總數。

從國運發展來看,歐美現在深陷通貨膨脹,美國銀行業危機有擴大化的趨勢,歐美國傢目前普遍處於下降階段,而中國則處於明顯的上升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東升西降”。

所以,不管是國內國際,還是民心士氣,抑或是GDP占比,人口總量,中國都是有一定優勢的,我們完全不必對和美國對抗而感到沮喪。

但是我們也同樣認識到美國實力盡管有所削弱,但其綜合實力仍然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因此我們要想在短時間擊敗美國也是不現實的。

二、要清醒看到中美對抗是長期趨勢

雖然,美國目前處於明顯的實力下降期,但是總體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比如,美國在全球仍然擁有800多個軍事基地,美國在中國周圍就有100多個軍事基地,不僅如此,美國還在中國周邊建構了“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三條針對中國的封鎖線。

美國在世界各地擁有普遍眾多的附庸和仆從國,比如日本,韓國,菲律賓等中型和小型國傢,美國利用這些國傢一方面在國際上制造輿論,說什麼“中國外交不行”等等,另一方面利用這些國傢企圖使用“狼群戰術”,妄圖封鎖和圍堵中國,遏制中國崛起。

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 中國實力雖然足以碾壓任何一個周邊國傢,但是如果這些國傢成群結夥,那麼對於中國的威脅還是蠻大的。

另外,美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創新和科技強國,美國的科技和創新能力獨步天下,這也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的基本事實。而這個事實在短期內不會有顯著的改變。

美國及其盟友國傢還把持著眾多的國際組織和掌控國際輿論的制高點,這對於我國也是一個極大的壓力。

而且,中國由於前些年過快的經濟發展導致了很多社會問題,加上疫情三年,國內經濟大受影響,就業、民生比較艱難,因此在民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怨氣,這種怨氣對我們與美國博弈是不利的。

三、最後的結果中國必然勝利,美國必然失敗

盡管美國實力仍然強大,中國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從長遠來看,中國在抗美鬥爭的勝利是確定的,無疑的,這個是我們需要認識和確立的觀念。為什麼?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個原因,中國國土廣袤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可以抵擋外國的侵略滲透。

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中國地理分為三級階梯,這樣的地形地貌註定了中國天然地理因素的復雜性,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弊,也必有一利。中國這樣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雖然給人口生存和農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但是這也使得外國侵略者難以深入中國腹地,不管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還是未來可能的中美戰爭,外國都很難深入中國腹地,難以徹底征服中國。

第二個原因,中華文化形成較早,同化能力強,遠非其他文化可以比擬。

中華文化通過五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高度同一化的復雜的文化體系,中華文化不似其他文化,中華文化是包容的,進取的,這樣的文化普遍同化能力要遠遠強於其他文化,同時中華文化的凝聚力也遠非其他文化可比。雖然平時中國人一盤散沙,但是面對外來侵略,我們總能團結一致,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強大的文化。

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就好比竹子,具有強大的韌性,這樣的文化和民族是很難被外來文明所征服的。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但是反彈的強度也是非常之大的。中國人素有抗爭精神,並不是西方和外界所說的“奴性思維”,不管是秦末大澤鄉起義,還是清末太平天國運動,抑或是辛亥革命,都無疑展現了中國人的抗爭精神。這對於外國侵略者來說無疑是可怕的噩夢。

第三個原因,國際環境變化,“去美元化”加速進行,中俄加強合作,東方集團國傢陣營初步形成。

在國際環境上,“去美元化”頻頻加速,巴西,沙特,巴基斯坦,甚至印度等國都在推出人民幣結算貿易或者是本幣結算貿易,這對於美國維持美元霸權都是壞消息。另外,自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俄羅斯遭遇西方國傢瘋狂制裁,至此,俄羅斯徹底對西方國傢失去幻想,開始“向東看”,不管是“西伯利亞力量”油氣運輸管線的修建,抑或是俄羅斯準許中國在遠東地區進行投資,這都表明俄羅斯已經把全部的寶都押在中國的身上。

實際上,去年巴以沖突爆發後,美國事實上已經卷入了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同時作戰的局面。美國直接介入巴以沖突並迅速派出航母支援以色列,這實際上是在與伊朗對抗。與美國主動挑起的烏克蘭危機截然不同,美國參與巴以沖突是被迫的選擇。以色列突然面臨敵對襲擊,不得不求助於美國的幫助,這迫使美國不得不在中東開辟第三個戰線。這並不是美國原本計劃的:他們實際上希望在中東問題上收縮,並把有限資源投入到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競爭中。 然而,現狀使得美已深度卷入加沙沖突,中東局勢日趨復雜,中東戰爭成為現實。美國對以色列和烏克蘭的同時下註,無疑會極大消耗其力量,再加上美國債務危機加劇,近日,美國邊境巡邏隊和德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在得克薩斯州又發生了激烈的對抗,引發了美國可能爆發“內戰”的問題。現實情況已經讓美國難以同時應對如此復雜的局勢,更不用說做到“三線作戰”並取得勝利了。

因此,從長遠看,中國隻要自身不出現戰略性錯誤,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個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一個事實。當然,中美博弈,將是長期的過程;這個長期的大博弈將以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勝利而告終。

#精品長文創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