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鬼子重兵掃蕩,根據地十分危機,很快八路來了個新司令…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一、到泰(山)西

1940年7月,劉賢權調任冀魯豫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兼泰西軍政委員會書記。

到1942年12月,他奉命調任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為止,他先後在泰西地區整整工作了兩年零3個月,也度過了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歲月。

劉賢權司令員

泰西地區,總面積14000多平方公裡,轄泰安、肥城、長清、平陰、東阿等 10個縣。

黃河、運河、大汶河流貫全境;區內有三大片山區:泰安西南與肥城南部相接的,是泰肥山區;肥城以北與長清南部相連的,是大峰山區;東平北部與東阿、 平陰南部相交的,是平阿山區。

泰西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華北與華中的結合部,又是華中平原、魯西平原、冀魯平原的戰略依托。

日軍占領了這一地區的城市和縣城,多次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重點進攻,進行鐵壁合圍,拉網式"掃蕩"。

僅泰安五個區,敵人就設了36個據點,肥城設了44個據點,妄圖把我泰西根據地蠶食掉。

日本侵略者也由以往的短促突擊式的進攻,轉為長期的 "清剿"、"駐剿",由分散的小股兵力的"掃蕩",轉為集中優勢兵力"掃蕩", 由長驅直入的進攻,轉為步步為營的縱深"掃蕩"。

在這種情況下,我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鬥爭,出現了嚴重的困難局面。

在軍事上,戰鬥頻繁,傷亡重,部隊減員多,幹部犧牲很大;華北平原地區相繼失掉,變成遊擊區。

在這樣的情況下,抗日根據地的面積縮小了,一些抗日民主政權被摧毀;經濟上極端困難,有些地方軍民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沒有錢、沒有米,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冬天沒有被蓋。

就是在這嚴重困難的時候,劉賢權同志來到了泰西。

能不能把泰西地區的抗日鬥爭堅持下去?怎樣才能堅持下去?

這是擺在他面前頭等重要的課題,也是對他革命意志、領導能力、鬥爭藝術的一次全面的磨煉和考驗。

資料來源:《劉賢權同志在泰西》 安紹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