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樣才能向市民講清楚香港垃圾征費?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原定於4月1日實施的香港垃圾征費政策又再推遲。垃圾收費原計劃在去年年底實施,之後一度押後至今年4月推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曾於去年7月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曾表明,實施日期不會再押後。為何一拖再拖,更是推翻之前的言之鑿鑿?說到底,延後總比推脫強。

一些關係到市民日常的執行細節不僅公眾有疑惑,就連政府官員也講得不清不楚,試問一個在公眾眼中疑點滿滿的政策又如何能穩健推進?在面對市民提出的疑惑,環保署署長徐浩光的回應竟是把源頭歸落於市民:“清不清楚好多時候是看你(市民)自己想不想弄清楚,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其實大部分市民也隻想搞清楚整個政策是如何實施,例如機構能否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給市民、大廈管理公司能否用大型指定垃圾袋為住戶“包底”、市民使用指定垃圾袋有破損會否違法等等。

垃圾征費的原意是運用“污者自付”原則,改變市民丟棄廢物無須思考的陋習。關於垃圾袋征費環保署預計3人或4人傢庭每月垃圾開支約30至50元,一年下來,僅垃圾袋花費都需要360港元到600港元。而令更多人在意的是每年這筆錢花出去香港就真的能走上環保嗎?另外,近日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也承認指定垃圾袋的質素與一般垃圾袋一樣,那麼市民花錢買一個新的垃圾袋裝垃圾去扔,難道不是在制造更多的垃圾,與“環保”一詞背道而馳嗎?從早前一份逾3000回應的網民意見收集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不認同垃圾征費政策有助減少香港整體廢物棄置量。一個得不到民意支持的政策要想長遠實施恐怕難上加難。怎樣向市民講解政策的利好,得到大傢支持成了政策宣傳的重中之重。

雖說政府相關部門一直在做相關宣傳講解,但也未能消除市民疑心和獲得市民支持。相關官員也應該反思解說是否真的有助於市民了解政策內容,如環保署署長的“清楚論”,還有環保署助理署長胡勁欣早前的解說︰“你可以鋸開佢兩嚿入指定袋,我諗香港人都好聰明,邊個平用邊啲方法,一個地拖棍貼11蚊又真係似乎貴咗啲。”這無疑是把問題這個“波”又傳回到市民手上。既然說不清,政府“先試先行”做以身示范確實比侃侃而談有說服力。至於政府的先試先行能否扭轉市民目前對垃圾征費的負面情緒就有待觀察了。

垃圾征費的政策原意是透過收費鼓勵市民從源頭上減廢,政策能否順利落實,還是要回歸到市民的支持配合,想要市民接受,傾聽民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堅持解說的過程中不妨嘗試站在市民的角度去思考,設身處地去解疑答惑。另外,垃圾征費涉及到不同行業不同機構,例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和清潔公司,他們該如何配合政策的實施,這方面更需要政府去講解和提出具體的操作建議。早前行政長官李傢超回應垃圾征費已是香港法律,希望市民理解配合,可以說,垃圾收費已是板上釘釘,因此,筆者也建議,垃圾征費實施後所征收的款項使用也應該列明細節,讓市民清楚款項用途,畢竟公開透明更令人有說服力。

(大灣區青年報評論員 鄧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