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800年江山亡於秦,不是楚王太慫,而是屈景昭三族樹大根深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公元前223年,秦軍鐵騎攻破楚都壽春,楚王啟戰死,建國八百載的東南霸主楚國旋即滅亡。這一時刻,作為六國中疆域最大、實力最強的楚國,其滅亡讓人深感惋惜。楚國並非軍事不強,楚人的勇武在華夏聞名,然而敗局卻源於養育了一大批隻顧小利的貴族!

戰國時期,各國基本都在進行變法圖強,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對於有功之臣也是賞爵位不賞封地,力求將國內每一寸土地納入中央手中。然而,楚國卻背道而行,在其廣袤五千裡土地上,竟然存在上千個大大小小的貴族封君。這些封君擁有獨立的稅收和征兵權,形成了一個國中之國的局面。

“屈景昭”三傢王族是楚國貴族中最為強大的代表,他們是楚國雄主的後代,自被分封時就擁有龐大的勢力,並在楚國的貴族鬥爭中戰勝其他大族,共同掌管楚國朝堂。然而,這種貴族聯盟導致楚國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貴族聯盟,楚國王室雖然名義上掌握著對封君的控制權,但實際控制力不足。

最為破壞性的是,這些貴族的利益並不總是與整個國傢一致。為了追求個人利益,他們甚至願意施壓楚國王室,甚至出賣國傢。在他們看來,楚國的利益遠遠不如傢族的利益重要。這使得楚國在對外戰爭中凝聚力不足,隻能打順風仗,無法進行持久戰。

楚國的軍隊由貴族聯軍組成,雖然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但各貴族背後都有著自己的利益集團。在戰局陷入膠著時,貴族們擔心自己的私兵被消耗,於是聯合向楚王施壓,要求退兵。這成為楚國後期軍事乏力的重要原因。

以秦楚兩國的藍田之戰為例,楚國在戰初表現得勢如破竹,但面對持久戰,楚軍的攻勢不足,而貴族們的利益紛爭導致最終失敗。這一戰的影響深遠,貴族聯軍損失慘重,各大族實力下滑,使得楚國在後來的戰爭中乏力不振。

兵傢亞聖吳起對楚國的評價直截了當:“大臣太眾,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吳起深刻指出楚國的弊端,貴族的過多和過於強大成為國傢命脈的阻礙。

在楚國困局中,戰國時期的楚悼王看到了一縷曙光,因為亞聖吳起棄魏投楚。吳起以其卓越的戰功和變法經驗,成為楚國的變法者。他被任命為宛城郡守,通過觀察楚軍的實力和軍員素質,為適應楚國國情的變法做好準備。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而精準的措施。首先,他對貴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