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監普遍長壽?難道真如俗語所說:欲長生,先自宮?

2024年2月6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15秒鐘,您再伸出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

一百多年前,中國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取而代之的,是提倡平等、男性不留辮子、女性不裹腳的中華民國

但是,人們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卻一直沒有停下過。

其中,皇宮人員的飲食起居、服飾甚至壽命長短都是歷史學傢們的研究對象。

有人發現,古代皇宮中的太監,大多能活到六七十歲,而同樣為男性的皇帝卻隻能活到四五十歲,這種普遍差異不得不令人們大吃一驚了。

因為古代民間流傳有這麼一句話:欲長生,先自宮。難道事實真的如傳言這般嗎?這背後有沒有什麼奧秘?

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一、古代太監的起源與發展

“太監”,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是被閹割後的男人,並且要在皇宮裡服侍帝王和妃嬪。

早在殷王朝時期,宮裡就已經出現太監了,但是太監的起源卻可以追溯到夏朝以前。

當時的社會出現了一夫一妻制,上層統治者為了對民間的婚姻制度進行合理化的管理,下令規定凡是女子與陌生男人私通的,將永生被關閉在傢中不得出門,男子與外室女子私通的,會被割去生殖器。

因此,當時的閹割之術隻限制在“出軌不檢點的男人”身上。

到了周代,統治者就把這種刑罰擴展到一切違反法制的男子身上,這也是封建王朝加之在民眾身上的一種殘酷壓迫。

比如戰國時期,有人向秦王進諫“用仁義治國”,但秦王以“用仁義治國即是滅亡之道”為理由,命人對其實行宮刑——也就是閹割生殖器

大傢或許也都學過一篇,名叫《阿房宮賦》的中學課文,對秦始皇當時的窮兵黷武、迫害百姓有所了解。

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當時秦始皇一共發動了大約七十多萬的人去修築阿房宮和建設驪山,這七十多萬人全部都是被閹割後的男人

宮刑到了漢代那更是司空見慣,漢武帝是一個性格暴躁、生性殘虐的帝王,當時的司馬遷、李延年等都是被漢武帝處以宮刑的受害者。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太監”這個詞並不是一直都有的。

在明清之前,人們普遍把受了宮刑的人稱作“宦官”或者“閹人”,到了明清時期才有了“太監”這個稱謂

說到這裡,小編不由得給大傢擴大范圍科普一下。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發現宮裡的太後自稱“哀傢”,皇帝自稱“朕”,妃嬪們自稱“臣妾”所以大傢都默認為這是封建王朝的一般自稱。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跟“太監”一詞的由來差不多,以上這些所謂的自稱,隻不過是明清時期戲曲上的叫法。

在日常生活中,皇帝經常以“我”自稱,妃嬪對皇帝的自稱是“奴才”而絕非“臣妾”

而“朕”也並不是戲曲上皇帝唯一的自稱。

比如白樸的《梧桐雨》中,在寫唐明皇無法在馬嵬坡保全楊玉環的性命致使貴妃慘死而傷心欲絕。

回到皇宮中甚至也不能給楊玉環辦一場葬禮,無奈的他隻得自嘆自己“是一個不得已的官傢”,“官傢”也屬於皇帝自稱。

“太監”一詞根據後人的考證,與古希臘語中“在床邊服飾的人”這個詞很接近。

並且在幾百年前的歐洲王室中,也出現了閹割之人,並不是隻有中國才有。

太監之所以會在皇宮裡服侍,是因為倘若宮裡如果隻有妃嬪、宮女、嬤嬤一類的女人,那麼體力活就沒人能幹了。

而如果貿然讓侍衛進宮服侍,或許會引起不必要的“道德人倫”一類的麻煩。

所以會選擇將入宮的男人處以宮刑之後,方可成為太監,進而才能順利入宮。

進宮後的太監大多數都是去服侍皇上和妃嬪的,也有一部分是去幹雜役的。

在古代人看來,太監、宮女之類的下人,稱不上有所謂的人格尊嚴。

所以妃嬪沐浴更衣、梳妝打扮之類的日常瑣事也會有太監來照料,甚至妃子侍寢都會有太監、宮女在一旁等候吩咐。

二、太監的壽命普遍較高?

說完了太監的起源和發展,我們來談談太監的壽命。

根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男性的普遍隻有四十多歲。

比如隋唐時期,男性的平均壽命是四十三歲,宋金時期是四十一歲,元朝是三十六歲,明朝稍微高一點,是四十六歲。

而到了清朝,男性的平均壽命卻下降了很多,下降至三十一歲。

然而,太監的平均壽命卻一直可以達到六七十歲,要比普通男性高二十歲左右。

有人說,可能是宮裡的太監生活條件比較好,吃穿用度都不愁,心情舒展後就可以延年益壽。

這種說法其實沒有什麼說服力,且不說宮裡的太監整日服侍妃嬪和皇帝,每天要幹數不清的雜活,還要隨時面臨做錯事被杖斃、斬殺的風險,所謂“伴君如伴虎”。

而且如果生活條件好一點就能延長壽命的話,為什麼皇帝的壽命還要短於太監呢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最長壽的一個太監名叫蕭敬。

他是明朝的一個太監,歷經正統(明英宗)至嘉靖(明世宗)共計七個朝代,侍奉了六位帝王,手底下還有五十多位的宦官弟子,前後長達五十多年,最後活到了九十歲。

三、科學足以解釋一切

其實,“太監為什麼普遍長壽”的這一問題,已經都研究團隊做過調查了,用科學知識足以解釋。

來自韓國仁荷大學的專傢團隊針對公元1300年至1900年間的朝鮮王朝的皇帝和太監的血統進行分析發現,導致太監壽命高出皇帝14至19歲的背後推手,或許是男性體內的雄性激素

在中國古代,除了太監的壽命要高於普通男性之外,女性的壽命也高於普通男性。

比如隋唐時期,女性的平均壽命是四十七歲,男性隻有四十三歲,明朝時期女性的平均壽命是五十一歲,男性隻有四十六歲,這其中,就是雄性激素在起作用。

來自得克薩斯大學的人類壽命研究所的一個專傢團隊,對小白鼠進行物理閹割後進行研究,發現被閹割的小白鼠要比正常狀態下的雄性小鼠的存活時間更長,但是體重偏重、身高偏低一些。

對小白鼠的進行研究後得出的實驗數據同樣可以推廣到人類身上。

科學傢們發現,如果在男性青春期前就進行物理閹割,抑制雄性激素的生長,會降低古代男性中年死亡的概率

在中國古代,如果有一些人傢生活貧困、吃不飽飯,傢裡的長輩要麼把孩子送去學藝拜師,要麼帶著孩子去宮裡當太監。

雖然太監在宮裡地位比較低,但是對於民間的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夠在宮裡當差,不愁吃穿,已經是很好的安排了,甚至一些人要托關系才能進宮當太監。

所以當這些年僅十一二歲甚至更低的小男孩接受宮刑後,體內的雄性激素不再大量分泌,就會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所以,或許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的那句“欲長生,先自宮”的說法不無道理。

其實還有一點,或許也是太監長壽的一個原因。

因為太監被閹割掉生殖器後,就不能在有性生活了,但是體內的精子還在正常生成,所以人們常說太監體內“精力旺盛”。

中醫也有“精氣乃身體之根本”的說法因此,這也可以被看作太監長壽的原因之一。

或許,人們也可以大膽猜測,古代皇帝壽命普遍較短的原因,除了整日操勞國事身體不支之外,或許也有與後宮三千佳麗有關系。

比如劉宋王朝的孝武帝劉駿,與自己叔父的眾多義女有著不正當的關系,甚至與自己的母親路太後也違背人倫,更別提與他整日在後宮尋歡作樂的一眾妃嬪了。

後來,劉駿在自己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因為縱欲過度去世了。

根據史書記載,劉駿在這短短的一生中,共有二十八位皇子和八位公主,這個令人咋舌的數量或許是其他帝王的兩倍還不止

從中足以看出,過度縱欲的男性會引起一系列的癥狀,比如腎虛、體力不支等。

唐朝皇帝李治到了中老年時期甚至隻能依靠服用壯陽藥來維持體力。

所以對於“不可盡人事”、一心隻關註服侍帝王、吃吃喝喝的太監來說,能夠活這麼長,也是有情可原了。

結語

古代的閹割之術並不是很完善,更別提什麼消毒、麻醉了,所以風險很大,據統計,古代經歷了閹割之術後能活下來的太監,隻有40%,或許留下來的這部分人自身的身體素質就比較好,這也是身體康健、壽命長的原因吧。

但正確的延年益壽的方法還是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勤加鍛煉,千萬不要效仿這種錯誤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