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身邊人才濟濟,為何沒能統一三國?因為劉備有2個缺點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三國時期,劉備身邊匯聚了眾多英俊之才,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本應是統一天下的最佳時機。然而,歷史卻給予劉備一個令人費解的命運——未能統一三國。

探究其原因,我們發現劉備身上存在兩個致命的缺點,這兩個缺點既是他個人的局限,也是整個事業發展的瓶頸。究竟是何種原因,讓劉備錯失了這個揚名立萬的機會?讓我們一同深入挖掘劉備身上的這兩個缺點,解析他未能統一三國的曲折歷程。

一、黃巾火起:摸爬滾打入行列

公元184年,天下大亂,黃巾亂起。這也是劉備那一生的起點。那時的劉備是一個傢族已病入膏肓,傢財散盡的年輕人。這期間他輾轉於陶謙等人的幕下,充其量也隻是個與士族隔了十萬八千裡的宦官口中的“庶民”。

“我劉備是渴望創造一番事業的,但是又不想因此成為一個讓子孫後代都抬不起頭的大盜,永遠蒙受恥辱。”劉備曾不止一次這樣感嘆。

《出師表》中語,“固臨深淵,涉巨瀾”,許多人談及劉備,總忘記了他那寒門之始。那時的劉備,要啥沒有啥,短短十年內數度企圖建樹一業,卻又被打回原形。能渡過那段風雨飄搖的歲月,實乃造化。“吾輩果真是生不逢時啊!”無奈的感慨,成了劉備最真的寫照。

二、立足未穩:坐失當權

公元195年秋,劉備終得一獨立自主之機會——被推舉為徐州牧。然而,此時的劉備卻仿佛置身惡鬼迷宮,隻消一不小心,便會再無翻身之日。

“主公可知《易》曰:‘履霜冰至,硬筍制見’。”諸葛亮後為劉備作傳時如此描寫。以當時的劉備而言,此言不虛。

就在劉備初次感到自己星運漸開之際,青史上第一猥瑣男呂佈,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乘虛而入”。轉眼間,劉備再無一城一土可以容身。

三、冀州駐足:權傾朝野

在再一次陷入顛沛流離之際,劉備投奔了舊識——袁紹。

“公孫瓚、袁術那些人,如果真想幫我,為何不給我一個像樣的官職呢?”劉備似是而非地向一位舊友吐槽,“他們不過是把我當做消防栓,有苗頭就順手從地下架起來壓一壓罷了。”

在袁紹麾下,劉備一度官居冀州牧,權傾朝野。但終究是別人一手營造的江山,又豈真正為自己所擁有?

四、投奔曹操:大好前程

正當劉備再次陷入前路茫然之際,魏武長子——曹操前來相邀。“與其在外顛沛流離,不如跟我回許都,保你衣食無憂還能立不少功勞,豈不美哉?”曹操笑呵呵地開導劉備。

劉備起先對曹操頗為敬重,但很快他便察覺了端倪:“此人陰險老謀,絕非真心待我。須得離他遠些才是。”這不禁使他想起自己的老友——東漢名士袁淵,曾勸他“遠投大雕霄,不可遞投貓鼠”。

五、海誓山盟:天下英雄望塵莫及

數年的沉淀讓劉備認知到,自己迫切需要一位統帥和謀主。這才有了後來他與諸葛亮的海誓山盟。

“此人天資聰絕,學貫中西,又對我劉備忠心耿耿。倘若能得此人出謀劃策,我必能一統天下,恢復漢室失地。”劉備如是說。諸葛亮的隆中對之言聽起來儼像天方夜譚,但也隻有劉備敢將自己的前途與之緊緊捆綁。

六、火燒新野:神助攻勢

公元208年秋,江東孫權遣使與曹操斷絕往來,嚴兆也勸劉備三思。“孫權必然有後手,不可輕舉妄動啊!”

劉備卻像置若罔聞。在諸葛亮的“引虎離山”計謀下,他決心火攻烏林,以求激蕩孫權主動投降。“這丫頭真是個猛的!”火攻一役,劉備不禁大加贊賞。當真是:神助攻者也。

七、荊州定主:揚眉吐氣

赤壁之戰可謂神轉乾坤。戰後,荊州群雄“聞風降伏”,基本都歸順了劉備。
一時間,蜀漢集團聲威大振,可謂是:“行軍司馬智度三分,潼關吃得苦一分。”“待我滅了東吳,將士們個個封侯!”劉備高興極了,一籌莫展的局面似乎有了好轉。

八、西涼聲氣:思得多嬌

與此同時,西方的益州方面也風聲鶴唳,傳來劉璋有意投降劉備的消息。劉璋此舉不啻為蜀漢打開了一扇通天之門。

劉備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雄主,自然不會放過這個令人激動的機遇。一一過關斬將後,他終於踏入蜀中。這使他不得不想起昔年與諸葛亮的一段對話來:“先生若信得我此番出兵定能成功,便請出山相助。” “此去絕對吉人天相!”

九、荊州淪陷:關公不敵

時過境遷,天下大勢已非昔比。隻因一場麥城孤軍深入,導致關羽大軍潰不成軍。荊州淪陷,魏軍一路高歌猛進,幾至西蜀腹心......

“我的老二啊,你這是要氣死我!”劉備得知消息後,整個人癱軟在凳上。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一手拉拔的關雲長,竟會在自己的一片大好河山面前慘死沙場。

十、北伐中原:呼天搶地

荊州全失,蜀漢勢力一落千丈。這不禁讓劉備想起之前關羽的話來:“魏國如今強大,東吳虎視眈眈,後世怕是要罵你劉備主動送死。”百感交集後,劉備堅定了必須北伐中原的念頭。

於是諸葛亮五次北伐,幾乎逆轉了整個天下的態勢。就連魏帝曹叡也深感寒心。孤註一擲間,似乎一統天下觸手可及。可惜最後關頭,諸葛亮還是不敵疾病。五丈原上,蜀漢的大夢就此醒來。

結語

歷史境遇形成了劉備,也決定了他最終的命運。我們沒必要去苛求一個與生俱來條件有限的人物。但無論是劉備本人,還是後來的蜀漢集團,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他們挑戰極限的精神,永遠值得人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