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最美鐵路人”王庭虎:三十六載堅守大巴山

2024年2月6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西部網訊(記者 陳嘉欣 通訊員 張霖 張永志 司奎超)襄渝鐵路,一條連接襄陽和重慶的鐵路交通大動脈,在拉動沿途經濟發展、維護國傢能源安全、服務民生方面的同時,少不了一線鐵路工人的參與。

今年55歲的王庭虎,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安康工務段巴山線路車間的一名副工長,從1988年入路起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巴山。36年來,王庭虎將數不清的汗水灑在他熱愛的大巴山,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踐行了“巴山精神”。

王庭虎檢修鐵軌

三十六載堅守一線 保持安全生產零事故的優良成績

上世紀70年代,百萬鐵道兵響應國傢號召,三線建設大軍挺進秦巴山修建襄渝鐵路,至此,蜀道變通途。王庭虎和他的同事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確保這條鐵路大動脈的安全暢通。

1988年,19歲的王庭虎一頭紮進了險峻閉塞的大巴山,成了西安鐵路局安康工務段一名鐵路養路工。從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子到工友們眼中的“虎工長”,這一待就是三十多個春夏秋冬。

王庭虎所在的巴山線路車間巴山線路維修工區管轄了34公裡的鐵路線路,卻有著全線最高的橋梁、最長的隧道、最小的曲線半徑和最大的坡度,這裡也因此被稱為鐵路“地質博物館”。白天,王庭虎和工友們的工作就是區間巡線,看看軌距是否變化,檢查扣件是否松動,準確及時地診斷出鐵路隱藏的“病癥”;晚上則要在沒有列車經過的有限時間內,消除白天發現的安全隱患。

王庭虎和工友一起工作

近些年,單位準備把在巴山工作超過一定年限的職工調整到條件較好的站區,無論怎麼排王庭虎都是第一批考慮的對象。可他知道消息後,卻主動要求留在巴山,並表示,“巴山的條件確實苦,但鐵路修到這兒,總要有人來養護。既然來了,就要幹出個樣子來”。

從襄渝鐵路建成通車至今,巴山鐵路人保持著安全生產零事故的優良成績,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工人先鋒號等10多項國傢級榮譽。他們的事跡被多傢媒體宣傳報道,2014年,王庭虎也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 提高“養路”工作質量效率

王庭虎是全段出了名的“學習狂”,他的床邊放著一摞摞《線路維修規則》《工務安全規則》《技規》等設備養護維修專業書籍。他每天都堅持閱讀、在工作現場反復琢磨,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主動請教段上的技術骨幹。王庭虎的身上還有一本“秘籍”,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摘錄滿了關鍵知識點。

在一次施工作業中,無論怎麼調試設備,總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王庭虎不慌不忙地拿出“秘籍”,“這根枕木沒有放到位,扣板壓力不均衡,所以難以保持”,他一邊說著一邊重新指揮大傢重新調整枕木位置,這時大傢才明白,這個小本原來記錄著所有設備的狀態。在他的帶領下,工區設備一天一個樣,成為車間乃至全段的“放心”設備,營造出良好的安全穩定環境。

王庭虎為青年鐵路人講解鐵路養護知識

“沒有精細養修就沒有巴山工區的今天,跨入高鐵時代,我們唯有堅持走精細之路,才能不辜負巴山鐵路人的光榮使命。”王庭虎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有一次看到地方啤酒廠自動生產線上一罐罐整齊而出的啤酒,王庭虎受到啟發,提出“工廠化”單元修的新型養護模式,將每200米線路劃分為一個單元,一個單元整治達標後,再進行下一個單元,大大細化了檢修責任,提高了維修的質量效率。

這一做法在全路得到推廣應用,工廠化單元修徹底改變了養路工作“腳疼醫腳、頭疼醫頭”的舊習,使簡單的養路工作走上了追求高質量的精細維修之路。

技藝傳承培養人才力量 引領青工走上創新發展之路

近年來,巴山陸續分配了許多年輕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朝氣蓬勃,是巴山的未來和希望,王庭虎希望他們能順利成長成才,傳遞“巴山精神”。

為此,王庭虎牽頭成立了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指導學生先後完成112項設備病害的整治方案設計,其中37項被上級部門審批通過並予以實施,讓他們在重大課題實踐鍛煉中展現能力,引領他們技術成才。

王庭虎和青年鐵路人在一起學習

此外,王庭虎帶領青工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引領青工走上創新發展之路。完成小改小革、QC攻關成果39項,其中3項獲得陜西省優秀質量管理成果,8項獲得路局級優秀質量管理成果,有9項獲得國傢實用新型專利,小型道碴轉移機械獲得2015年全路青年科技創新成果獎,有19名青年走上了管理崗位,有64名青年成為一線的生產管理骨幹,有17名聘為工人技師。

王庭虎常說,正是當年師傅“手把手”的指導,才成就了今天的他。如今,自己也要向年輕人傾囊相授,讓更多的年輕人成長成才。“希望新一代巴山鐵路人能以‘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務實創新’的巴山精神為指引,把巴山建設得更美好,讓‘巴山精神’旗幟更加璀璨奪目!”

今年是王庭虎參與的最後一個春運,之後他就要退休了。幹了一輩子鐵路,當問他有什麼願望時,他回答道“能夠將旅客平安、舒適地回傢與親人團聚是他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