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面對張旭、懷素書法,大呼“不服”,他的水平超過唐代人了嗎

2024年2月5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很多書友認為,明清兩朝沒有書法大傢,無人水平能與晉唐相比,這一觀點有些“激進”。如果您翻開書法史,就會發現明代草書極為繁盛,而清代甚至出現了各種字體“百花齊放”、全面復興的盛況,像徐渭、祝枝山、董其昌、何紹基、吳昌碩等名傢,水平都是超一流的。

王鐸

王鐸草書

明末清初被譽為書畫史上的一大黃金期,繪畫方面有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四王”和朱耷、石濤、髡殘、弘仁為代表的“四僧”,而書法領域則有陳繼儒、董其昌、倪元璐、黃道周和王鐸等人,其中倪、黃、王還被稱為明末書壇的“三傑”。

王鐸

王鐸草書

這幾位書法傢,後人評價最高的非王鐸莫屬,近現代數得著的大師,如吳昌碩、林散之、沙孟海、於右任、康有為、啟功,都對他贊不絕口,其中沙孟海的評價最出名:“(王鐸)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王鐸

王鐸草書

不僅在國內是這樣,即使在日本,王鐸也得到了至高的評價:“後王勝先王”,就是說他比王羲之水平還高。王鐸五體皆能,行、草書水平尤其高超,當時有些人評價他的作品,說他得到了“顛張狂素”的真傳,但王鐸卻很不以為然。

王鐸

張旭《肚痛帖》

王鐸55歲時,完成了一卷《草書唐詩十首》,在卷末,他寫道:“丙戌三月十五日,戲書於北畿,為天政賢坦。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於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鐸年五十五”。

王鐸

懷素《小草千字文》

這算是他正式宣告自己根本“看不上”唐代“草聖”張旭、懷素和高閑的作品,言語中也流露出自認為勝過他們的自信。王鐸為什麼“不服”呢?答案是在他看來這三人的草法就是“野道”。所謂“野道”,原意是指意思為周代王城外的道路,可以對應“正道”“正統”。

王鐸

懷素《自敘帖》

唐代以後名傢批評張旭懷素,也是說他們的字是“野道”,偏離正統,而“正統”指的就是魏晉草法。米芾就說:“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

王鐸

《自敘帖》

元代鮮於樞也說:“長史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閑用筆粗,十得六七耳。”言語中能看出他對古法的遵從。張、懷二人在魏晉名傢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情緒與用筆結合,將行草向狂草推進,出於法度之外,這是一種創舉,但在王鐸看來就是“野道”。

王鐸

王鐸草書

王鐸一生臨摹二王法帖,也兼學唐代以來諸傢,但他根植於魏晉,他的草書滿紙縱橫、奇崛狂怪,但終不出“二王”法度,像墨法上的創新,也沒有“顛張狂素”那種震撼之感,總的來說,王鐸草書並沒有超越唐人,但即使如此,他也是元代以後草書金字塔尖級別的人物了。

王鐸

王鐸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