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芯片植入人腦的恐懼,我們或將成為機器

2024年2月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議事 | 文/邱 林

在科技界掀起巨大波瀾的新聞中,工業巨頭埃隆·馬斯克再次引領了科技前沿。1月30日,馬斯克在旗下社交平臺X(前推特)上宣佈,昨天(1月29日),首位人類接受了他的初創企業“神經聯接”公司的芯片植入,目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希望。

馬斯克表示,“隻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機或計算機,並通過它們來控制幾乎任何設備。最初的使用者將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從外觀上看,植入物“N1”隻有一枚硬幣大小,內部小型電池可以通過一個袖珍的感應式充電器從外部無線充電。業界人士稱:“完全可植入,在外觀上看不見,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控制電腦或移動設備。”

隨著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發,神經聯接公司也從中獲益。根據一傢知名咨詢機構在2023年10月發佈的一份預測報告,全球腦機接口市場未來幾年將繼續擴張,將主要得益於市場對輔助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神經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系統集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成功前,神經聯接公司已分別在豬和猴子身上做了相關試驗,並引發轟動。2021年4月,該公司發佈了一段視頻,展示一隻植入其設備的猴子通過心靈感應玩電子遊戲,以此展示研究團隊在大腦控制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持不同觀點,認為腦機接口領域就像人工智能領域,目前都存在大量的炒作問題。雖然這項技術是一個重大突破,但要普及並商業化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一位美國科學傢在接受媒體采訪中提到,他樂觀估計,芯片植入人腦至少還需要10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將其大腦植入物商業化。

與此同時,此事也在X上引發熱議,網友的態度褒貶不一。有人表示對芯片植入人腦期待,希望“明天就能找醫生在大腦裡安一個”。也有人表示被“嚇到了”或者,好奇“它的最終用途會是什麼?”

客觀的說,對於芯片植入人腦仍有許多難題需要解決,主要是科學傢不能把探針放進人類的腦袋裡,去下載大腦中的內容。美國科學傢、“腦機接口之父”米格爾·尼科萊利斯認為,由於人類的記憶是以模擬方式而非數字方式存儲的,所以科幻片中“提取記憶”的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尼科萊利斯給出的理由有三個:一是人類無法將內容同步上傳到大腦;二是無法通過一些植入技術手段來獲得“特異功能”(比如瞬間擁有某項技能);也無法將記憶下載到任何數字設備上。人工智能將比絕大多數人更擅長察覺人類的情緒波動,也更會創造藝術。他們可能自身沒有任何情感,但卻在分析、甚至掌控人類情緒上更勝人類一籌。

實際上,今天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技術仍舊都依賴於人類,比如訓練算法、驗證內容、策劃內容或編程等工作。人工智能是人類智慧的反映,人工智能的幕後推手其實是一群極其聰明的人,他們“愚弄”了我們大多數人,人工智能是他們的智慧成果。

雖然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類的一些需求,但對人類生命傳承的渴望——大概不會被替代。我們摸著自己孩子的手,那種心旌蕩漾的感覺,不是機器能夠體現出來的。關鍵是,對世界的好奇不會被替代。因為這是我們能夠不斷戰勝自己和戰勝機器,以及戰勝宇宙中任何一個物體的唯一力量——我們仍然對它們充滿著無盡的好奇。

當然,科學是在不斷探索中進步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會擔心芯片植入人類大腦,導致所謂“未來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說法,因為它不會發生。但我們真正擔心的是芯片植入人腦逐步推廣和普及之後,很多人將會越來越像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