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逐漸壯大,看“老漂”們的別樣特色春節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從幾個人到十幾個人,再到幾十個人,他們的“朋友圈”在興趣的共鳴中不斷壯大;從帶娃到開講座,再到組團旅遊和組建舞蹈隊,“朋友圈”裡的生活在興趣的碰撞中變得更為精彩。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退休後隨子女到蘇州,是人們所說的“老漂”,不過他們的生活有別於以往“老漂族”常有的“孤單”“不適應”等,過的可以說是有滋有味。春節快到了,這些“老漂”們怎麼個過法?除了陪伴傢人,他們還多了很多選擇。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3”到“69”,“朋友圈”擴容

    隨子女初到蘇州時,汪前進是有“漂泊”感的。“身邊很多老人感覺孤獨、困惑,蘇州話聽不懂,要買什麼東西都搞不清楚。後來,老人們帶小孩到小廣場散步說話,才慢慢熟悉起來了。”在“老漂”們變得熟悉的基礎上,社區助了把力,為“老漂”們搭建了一個平臺,就請汪前進當這個平臺的帶頭人。2016年,樂齡(異地)黨支部在蘇州工業園區玲瓏灣社區成立。

    汪前進記得黨支部剛成立時,總共有5個人,後來有2位回了老傢,就隻剩下3位了。不過,就靠這3個人,活動照樣辦了起來。因為自身對國學經典興趣濃厚,汪前進開始在社區舉辦講座,講授《論語》《易經》等書目。他還受邀去各個社區寫春聯,並在雙休日、寒暑假帶著小朋友寫書法,同時跟著他寫書法的,還有不少“老外”,一筆一劃地跟著學。

    活動多了,樂齡(異地)黨支部在社區的名氣大了,吸納的“老漂”越來越多。如今,包括流動黨員在內,玲瓏灣社區樂齡(異地)黨支部的規模已經達到69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老漂”。

    從合唱到腰鼓,興趣點相融

    “有人帶頭組織合唱團、舞蹈團,還有打拳的、會腰鼓的、做模特的,樣樣都有。每個月8日還有便民生活,剃頭啊,磨剪子、磨菜刀啊,縫紉啊,量血壓啊,我們都積極參與。兩個月還有一次外出旅行,去過蘇州博物館、革命博物館等等,發現蘇州是個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深厚的地方。”提及黨支部的活動,汪前進一口氣說不完。

    “老漂族”裡,有人還組建了舞蹈團。金秀芹,從淮安到蘇州已經18年。自2015年起,她帶領的社區舞蹈隊逐漸擴大規模,現在已有15位成員。如今舞蹈隊稱得上是“群英薈萃”,藏舞、蒙舞、廣場舞都不在話下。“我們這個舞蹈隊,隻要有什麼活動,都積極參與,傳遞正能量,還廣受好評。”說起舞蹈隊,金秀芹的自豪掩不住,“我深愛著這裡,給我們搭建了這麼好的平臺。”

    從調解到募捐,“老漂族”能量大

    正因深愛,不少“老漂”各自發揮優勢,在點滴小事中積極回饋社區。

    在朱福男牽頭設立的老書記辦公室裡,立著一塊“五老工作室”的銘牌。從周一到周五,五位老書記輪流值班,搭建起了傾聽居民訴求的平臺。周二是朱福男的值班日,從上午9點到11點半,他風雨無阻,到崗值班。隻要是居民反映的問題,他一件一件詳細地記錄到值班本上。問題電梯、墻面滲水、道路不平,雖然事情瑣碎,“但是對於居民來說,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曾有一次,社區有位青年突發腦溢血,因沒買醫保,情況很緊張,黨支部知道情況後,積極組織募捐活動,一人300元、一人500元地捐,再加上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最後募捐了近20萬元,把人救了回來。還有一次,有居民跳廣場舞時因為時間、場地鬧矛盾,後來靠居委會和“老漂”們從中調解,雙方各退一步。“黨支部與居民,居民與居民之間,就是在一件件小事中漸漸緊密聯系起來的,這是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過程。”看到一件件“小事”得到妥善處理,汪前進有感而發。

    正因有平臺,“老漂”們自覺能做的事還有很多。“69個人,不少來自山東、安徽、四川、遼寧等地,大傢最強烈的感受是,黨支部讓大傢凝聚起來,有了傢的歸屬感。”至於春節回不回老傢?怎麼過?“老漂”的回答很幹脆——“抱團一起過”。(蘇報融媒記者 葉永春 實習生 陳亦 文/視頻)

    編輯:汪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