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平均濃度下降,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2024年2月6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在生態環境部1月3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說,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優於32.9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標,比2019年下降了16.7%,優良天數比率達85.5%;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科技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科技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說,信息技術賦能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提升,推動政務高效運轉取得新進展。

目前,生態環境部建設了智慧高效的數字化治理體系,構建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集成生態環境、氣象、水利、交通、電力等數據,形成環境質量、污染源、自然生態等九類數據資源,完成大氣、行政許可、土壤執法等40餘個專題應用,實現“一圖統攬、一屏調度”。

李紅兵說,生態環境部還在持續深化空氣質量保障和監督幫扶、水環境、污染地塊、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碳市場等基礎數據空間展示和業務化應用場景開發,開辟執法監督線上戰場,做到“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到哪裡,信息化就覆蓋到哪裡”。

通過信息化手段,生態環境部推動職能履行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目前,29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在線辦理數量年均超過3.5萬件,好評率達100%。

“我們還推動數據共享共用,建成各類主題庫、專題庫,向各地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供200餘項數據資源共享服務,接入並綜合開發利用人口、氣象、水利、電力等多元數據,為提升生態環境領域綜合研判、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提供大數據支撐。”李紅兵說。

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說,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保工作,與有關地方合力開展有益探索,為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來看,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2023年PM2.5濃度較2014年、2018年分別下降了57.3%、23.8%,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上升了36.4、14.3個百分點。長江幹流連續4年、黃河幹流連續2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孫守亮說,各地還不斷創新差異化的區域政策。其中,京津冀探索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立法,優化區域統一的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協調機制;粵港澳深化生態環保合作交流機制,協商處理空氣、飲用水、固體廢物等區域性環境難題;長三角率先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生態環境領域信用聯合獎懲;長江流域推進水生態考核,川渝兩地率先建立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黃河流域開展並完成2.6萬餘個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等。

裴曉菲說,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年,生態環境部將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抓好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等重點任務。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