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梗“入侵”春晚,爲何引起如此大爭議?

2024年2月8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韓瑜(陝西師範大學)

除夕將至,近日來網絡上有關2024央視春晚彩排的相關視頻隨處可見,許多網友都在關注此次央視春晚是否真的會出現“科目三”和“陽光開朗大男孩”等網絡熱梗。對網民來說,網絡流行文化“入侵”春晚,應該是樂見其成的,爲什麽會引起這麽大的爭議呢?

網絡流行文化一般誕生和使用于主流社交平台。我們知道,各大社交平台都具有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表達方式,誕生于抖音的網絡熱梗可能並不適用于微博和朋友圈。一定的文化在一定的環境裏流行,才能在避免打擾“圈外人”的同時,引起一部分人的狂歡。而春晚則不同,春晚不是少數人的聚集地,是全國人民都不可或缺的“年夜飯”。把網絡熱梗搬上春晚,對喜歡它的人來說是一場“狂歡”,對不喜歡它的人來說則是一種煎熬。

網絡流行文化不是不可以上春晚,但必須以春晚的特殊性爲前提,考慮到大多數人的接受能力。誠然,網絡熱梗代表了一種當下流行的文化審美取向,但文藝晚會最重要的取向應該是人民群衆喜聞樂見。年輕人不能代表全部的人民群衆,相反,喜聞樂見的內容年輕人也未免不會認可。春晚想要年輕化的想法,確實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好想法,但必須清楚,充斥著網絡熱梗的春晚並不一定就年輕,而是把自己變成了短視頻平台的“年終總結”。

我們之所以對春晚提出意見和建議,是因爲我們仍對春晚心存期待。我們期待未來再出現像《不差錢》和《扶不扶》這樣又能逗得人捧腹大笑,又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小品;期待像《春暖花開》和《燈火裏的中國》這樣令人陶醉和溫暖的歌曲;期待像《千手觀音》和《只此青綠》這樣讓世界爲之驚歎的舞蹈節目。春晚曾經那麽好,好到讓我們明白它不只是一個個節目的集合,它有對過往一年的反思,有對下一年的期盼,它讓我們歡笑,也帶給我們無以複加的感動。春晚是一扇窗,推開這扇窗,世界得以看見喜氣洋洋的中國年,和朝氣蓬勃的中國人。

如今,網絡流行文化的快速變遷對許多平台和媒體都造成了沖擊,我們應該看到春晚在努力地適應當下新的語境。面對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春晚必須堅持內容爲王、守正創新,做出人民群衆真正喜歡和需要的節目。怎樣讓團圓更幸福,讓新年充滿希望,讓一代代人在共同的春晚記憶中汲取力量,才是春晚首先應當考慮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