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是架起兩岸的一座橋梁

2024年2月10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

編輯:婁珂馨

2024年開年伊始,出生于上海的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熱播,風靡兩岸,掀起“繁花”熱。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8.5分,就連87歲的台灣知名作家白先勇都在百忙之中抓出空檔,選擇觀看滬語版的《繁花》。《繁花》給台灣青年提供了一個了解上海的新視角,從中可以看到大陸改革開放、社會轉型以及上個世紀90年代上海青年人勤奮進取的拼搏精神。這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更是一座架起兩岸文化的橋梁。

電視劇《繁花》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說《繁花》,同時融合了《上海賦》《野蠻生長》《股市中的紅男綠女》《股市中的悲歡離合》等作品的部分內容。電視劇由秦雯執筆編劇,胡歌飾演主角阿寶,馬伊俐、唐嫣、辛芷蕾爲女主演,講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發迹于上海黃河路的商人阿寶的故事。年輕的阿寶靠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和自己的奮力打拼,成爲商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電視劇《繁花》不僅有濃濃的上海人文情懷,也富含年代感很強的港台元素。在全劇30集的電視劇中,共出現多達57首上世紀80、90年代的港台流行金曲,包括葉啓田的《愛拼才會贏》、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王傑與葉歡的《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Beyond的《光輝歲月》、王菲的《執迷不悔》和張學友的《偷心》等。而擅用燈光和運鏡的王家衛導演,在鏡頭中常凸顯出上海黃河路上一衆餐廳的霓虹燈招牌。這樣的場景像極了昔日香港的繁華街市。觀衆甚至會恍然以爲自己正在觀看1980年代的香港電視劇。

《繁花》的故事展現了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活力,反映出大陸同胞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所具有的不怕困難、敢爲人先、勇于開天辟地的精神。該劇以青年阿寶爲主軸展開,藉由阿寶的故事,一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上海與深圳股市的熱潮與起伏,看到當年由上海南京路衆多百貨商場所點燃的時尚成衣大戰,見證帶動整個沿海省份經濟快速增長的制造業發展,這些都奠定了之後四十多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

就在和《繁花》故事所處背景的同一時期,在現實世界中,一大批台灣同胞帶著資金和技術進入大陸投資興業,如同劇中的阿寶一般在商海裏拼搏。如今,當年登陸的台胞不僅在大陸站穩了腳跟,更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並以自身成功的經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灣同胞來大陸創業就業,追夢圓夢。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2年,台商投資大陸項目已達12.97萬個,實際使用台資累計720億美元。2023年1月至11月,大陸新增台資企業數同比增長26.8%,實際使用台資金額同比增長39.9%。

《繁花》是王家衛式的浪漫呈現,展現了上海風情和人生百態,讓我們看到了上海的繁華與變遷。王家衛曾說過,《繁花》像是一部被拆成了30個段落的電影,不管是運鏡、角度、燈光、還是色彩,視覺效果完全就是原汁原味的王家衛。最令人驚喜的是,王家衛做出全劇以上海話(滬語)拍攝的大膽決定。方言來自于一個地區特有的曆史和文化,不管是腔調口氣還是俚語俗話,都是以在地的方言來表達才最對味。《繁花》使用上海話(滬語)讓整部劇的角色都活了起來,包含遇事甯折不彎的寶總、講究規矩和派頭的爺叔、嗓門大膽子小的陶陶、好大喜功的魏總、一不小心就得意忘形的汪小姐以及處世自有一番歪理的玲子和菱紅,這些不都是我們印象中的上海人和上海文化嗎?

其實,上海和台北有著很多相似的城市記憶,更擁有很多相同名字的道路,比如南京路、青島路、廈門街、永康路等。相同的文化決定了兩岸有著割不斷的曆史和情感鏈接。透過電視劇《繁花》在兩岸的熱映,我們看到更多台灣同胞願意接近大陸、了解大陸的事實。任何人爲築造的高牆都阻擋不了兩岸民衆希望交流交往的強烈願望。(作者:吳勝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