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九層妖塔》的荒鎮為何會被廢棄?因發現罕見物質全城被迫轉移

2024年2月20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2014年,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鬼吹燈》的電影《九層妖塔》上映,影片公映後,片中取景地「甘肅博羅轉井鎮」受到廣泛關注。



因為從影片中可清晰看到,作為取景地的這座小城建築鱗次櫛比,電影院、大會堂、政府機構等城市設施一應俱全,但不知為何,此城居然是一座廢城,城內所有建築、所有街道上都是空無一人。

最令人驚異的是,城中有一部分建築看起來是剛修好不久,為何這麼新的樓房也說棄就棄了呢?



這座城市究竟遭遇了什麼?為什麼它被廢棄得如此堅決?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里並非是什麼名不見經傳的荒野小鎮,從建國初開始,它就是甘肅阿克塞地區的縣委縣政府駐地。

所以這里被廢棄的並不是什麼小鎮,而是一座曾經的縣城!



第一、戈壁灘上的新城——轉井鎮往事

1916年十月革命前夕,沙皇俄國因在一戰戰場上損失慘重,遂在今哈薩克斯坦境內大量徵兵,如此強制措施激起了哈薩克族人民的英勇反抗,沙俄政府強行鎮壓,以致大量哈薩克人逃入我國新疆。

接着上世紀20—30年代,哈薩克兩次發生大飢荒,期間又有數十萬人逃難至我國新疆、青海等地區,其中一部分人一直向東,最遠到達了當時甘肅北部的阿克塞地區,並定居在了該地。

這段歷史,是哈薩克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史稱:哈薩克大東遷

進入甘肅地區的,據後來統計有阿克巴克列農、乃曼、瓦克等共計12個部族,這就是今日甘肅哈薩克族同胞的由來。


甘肅阿克塞縣哈薩克同胞


195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成立,縣委縣政府駐地設在博羅轉井鎮,由於當時轉井鎮一帶仍是荒涼一片,縣委縣政府工作人員只能在帳篷里辦公,直到後來縣城建成,縣里的各個機關單位才陸續搬入城裡。

所以轉井鎮並不是歷史上便存在的定居點,而是新中國建立後建的一個全新縣城。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過去幾十年。

1977年,轉井鎮正式成立街道辦,然後從80年代開始,整個城區按照新的規劃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


轉井鎮平面圖


到上世紀90年代時,轉井鎮已發展成為主城區建築面積10余萬平米,常駐人口一萬餘人的小型城市,城市功能與設施與國內其他縣城一般無二。

誰知就在全城人民以為安逸閒適的生活會永遠這樣持續下去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打破了這座小城一直以來的寧靜。



第二、全城搬遷——生態保護的意義

9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對當地進行水質檢查時,發現此地地下水鈾、釷等放射性元素超標,由於地下水與當地水源緊密相連,這就意味着該地的飲用水也含有放射性元素,如人長期飲用,極可能會造成癌症等病症的高發。

此外經專家考察,發現此地剛好位於阿爾金山地震斷裂帶上,地殼活動頻繁,歷史上曾發生過8級強震,同時因轉井鎮城區以及相關下水道的建設,吸引了戈壁灘上大量鼠群來此地棲息,隨着鼠群的繁衍,此地逐漸成為鼠疫多發地區,屬於全國重點檢測的鼠疫疫區之一。



如此種種,令轉井鎮不但失去了發展的進一步可能,而且就算日常生產生活也難以維持,最終經各級政府與專家組的多次討論,不得不作出整體棄城搬遷的決定。

經數年緊張有序的工作,轉井鎮人口陸續遷出。

1998年,阿克塞縣城正式由轉井鎮搬遷至數十公里外的紅柳灣鎮,1999年,轉井鎮搬遷工作全部結束,之後即被廢棄,直到十幾年後因《九層妖塔》的拍攝,這座被遺忘的小城才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如今看來,轉井鎮建城前此地一片荒涼並非偶然,而是數千年自然選擇和淘汰的結果,正因此地不宜居,所以歷史上才沒有出現固定的人類定居點。

50年代初選址建城時,那時我國相關科技包括核技術還未發展起來,尚不能認識到此地天生便有的缺陷,事實上在當時那個年代,很難有人能逃過這種因技術因素而導致的客觀歷史局限性。



轉井鎮是中國城鎮化發展史上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地所經歷的歷史教訓,充分說明一地想要長期地、健康地發展,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良好生態,生態與發展之間,二者絕非是矛盾對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唯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二者間的辯證統一關系,中國才能持續健康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