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2024年2月20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來源/古風文史
  • 作者/古風文史

大人為什麼總說:「你倆半斤八兩!」小時候我不明白,半斤和八兩中間差了整整三兩,為什麼家長總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和小夥伴的行為絲毫不差?

了解了古代的計量方式才知道,原來中國古時候的1斤等於16兩,半斤可不就是八兩嗎?

古人為何會這樣規定?這個計量方法究竟是怎麼來的?

一、統一度量衡的原因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前,即便是同一個諸侯封地上的百姓,可能都在用着不一樣的計量方法和單位。但東周時期早已出現了以貨幣作為媒介的交易方式,百姓之間不一樣的計量方法使得交易十分困難。

例如,楚國百姓摘了一筐蘋果,拿到魯國地界上去賣。按照楚國人的計量方法,一筐蘋果共有十斤,按照一斤一文錢來算,一共可以賣十文錢。但是魯國的計量方法,楚國人帶過來這箱蘋果只有八斤,遠遠賣不到這個價錢。

更有甚者,一個地方的計量單位是斤,一斤為16兩,另一個地方的計量單位是某,一某為9小某,兩個計量單位之間完全無法換算。

秦始皇一統華夏大地,不希望在自己的統治下出現這樣的情況,便支持李斯尋找一個合適的計算方法統一度量衡。

李斯考察了所有地方的計量方法後,覺得楚國地界上一斤為16兩的計量方法最為簡單實用,所以便採用了這個方法來作為全國統一的「衡」。

那麼,這個以16兩為一斤的計算方式又是怎麼來的?如何來判定一個東西的斤兩?

二、范蠡發現計量方法

相傳商道鼻祖范蠡自小善於觀察和思考,有一天他從村口路過,剛好偶遇一個挑水的村民。這個村民挑水方式與其他人有所不同。

其他人大多是挑兩個桶,即便是挑不動兩桶水的人也會選擇挑兩個半桶。這個村民偏偏沒有這樣做,他的肩膀上和其他人一樣搭着扁擔,但是扁擔的右邊是一桶水,左邊卻是一塊石頭。

范蠡當即上前詢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村民回答他說:「肩膀兩邊的東西一樣重,挑着着才好走路。」

村民只是闡述了一個事實,天生具有商業頭腦的范蠡卻從中聽出了玄奧。范蠡快步回家,邊走邊思考村民給出的理由。

突然,他靈機一動,想到現在大家沒有一個准確的計量方法,交易時往往以一籃、一桶這樣的單位來計數。但是,一些喜歡偷奸耍滑的人,會把自己家的籃子或者水桶做小一些,用少的東西去換別人多的東西。

但是想要規定一個量,又該怎樣規定?籃子的大小嗎?但是多大的籃子較大呢?而且籃子都是村民們手工編織出來的,難免會有偏差。

但是,如果有了一樣東西作為衡量的標准,那麼是否就可以讓交易雙方達到公平交易?

村民說,兩邊的東西一樣重,就是說完全可以用十塊來衡量扁擔另一邊物體的量。

例如,村民使用的那塊石頭為一斤,那麼兩塊相同重量的石頭疊放在一起就是兩斤。再用這些確定了數額的石頭來衡量其他東西的重量,百姓們就會清楚的知道自己物品重量和別人物品重量的差別。

二、范蠡造秤

范蠡立即利用從村民挑水中觀察到的知識,着手製造用來稱重的秤。又根據28星宿中的16星宿設計出了比斤更小的單位——兩,並規定16兩等於1斤。

范蠡在村民們的幫助下找到了一種質地均勻的石頭,他將這種石頭按照相同的規格做成秤砣,竟然真的幫村民們區別出了貨物的差距。范蠡發明的秤也慢慢從村子裡流傳出去,成為了他家鄉使用最廣泛的計量方法。

李斯也覺得他這樣的計量方法非常嚴謹,所以在無數個計量方法裡面選中了范蠡發明的這個方法。

16兩為1斤是范蠡從28星宿中選取的16星宿,那麼快子取7寸6分又是何道理?

三、范蠡發現筷子

關於筷子的來源,史書上一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筷子和秤一樣都是范蠡的發明。范蠡發明出稱後,隱約的意識到了平衡的作用。於是將兩根粗細長短都一模一樣的枝條放在一起,用來夾鍋里的熱菜。

果然發現,兩根完全一樣的筷子輕易就能將之前很難撈出來的食物從鍋中撈出來。

筷子長7分6寸是因為范蠡最開始在樹上折下來的兩根枝條剛好是這個長度。百姓們剛剛接受了樊麗發明的秤,稱要求每一個秤砣完全一樣,所以百姓們就認為,筷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此流傳下去,筷子7分6寸就是一種傳統。

四、妲己發明筷子

第二種說法,筷子是妲己發明的。商朝時期,人們還停留在用手拿食物吃的階段。妲己做為商紂王的寵妃,經常需要餵商紂王吃東西。

但是妲己從小嬌生慣養,手指十分細嫩,遇到黏膩的東西還勉強可以忍受,卻怎麼也忍不了熱燙的東西。

一次宴會上,商紂王的廚子新研究出來一道熱菜,精美的食物泡在高溫的濃湯里。商紂王只顧着喜悅,就想要妲己將食物拿出來餵她,但卻忘了妲己的手可能會被燙傷

妲己心中不滿又不敢違背商紂王的意願,她靈機一動便想到了自己頭上的簪子。

於是,妲己取下自己頭上的簪子,將兩只簪子並在一起夾出熱湯里的食物餵給商紂王。因為簪子太滑,食物最終掉到了商紂王身上,商紂王這才反應過來湯里的食物會燙手,所以也沒有責怪妲己,反而誇她聰慧。

之後商紂王又命人找來不打滑的細棍,讓妲己給他投餵,筷子就此誕生。

商紂王認為筷子是每人用來餵他食物的工具,集中了美色和食慾。美人愛他,為她夾滾燙的食物也無怨言,又怨他沒有發現食物可能會讓他受傷,他為美人和食物而開心又因為被燙到而不悅。小小的筷子已誕生就集中了他的七情六慾,所以他規定每雙筷子的長度都為7寸6分。

五、大禹發明筷子

第三種說法,大禹發明了筷子。達禹常年在外治水,和手下一起圍着一口鍋煮肉吃,肉冷了不好吃,熱的時候又不敢伸手去拿。大禹便從旁邊折了兩條樹枝,將兩條樹枝並在一起,輕而易舉地夾出了鍋中滾燙的肉塊,筷子就此誕生。

這種說法裡,筷子的7寸6分也是代表七情六慾,不一樣的是,這裡面筷子的長度是為了提醒使用筷子的人克制七情六慾。

小結:

能夠趟過中華數千年歷史長河流傳至今的物件都不可小覷,哪怕是再平常不過的筷子,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最後,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古風文史」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