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哪十三朝?

2024年2月20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我國有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這些都城大都有山川河流作為屏障,保障其防禦安全。

洛陽地處秦嶺與華北平原之間的過渡帶,西有崤山,南有熊耳山外方山,北有邙山,東有嵩山黃河以北又是王屋山太行山等險阻。洛陽是三川匯流的地方,包括洛水伊水、黃河。可謂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為天下之中,四戰之地,到處都是入口。東漢時洛陽有八關拱衛,分守洛陽四周八處險要,以保京師。洛陽八關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小平津關、孟津關、虎牢關大谷關)、大谷關、轘轅(huán yuán)關、廣成關、伊闕關函谷關。可見洛陽居中而坐、縱橫捭闔的戰略態勢。

十三朝古都洛陽,十三朝分別是:夏朝商朝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後唐,以及武周後梁後晉

【夏朝】

堯舜禹相繼稱帝,帝禹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在嵩山腳下,本要禪讓給皋陶之子伯益。帝禹末年,並不甘心將疆土讓給伯益,他分封十二子為諸侯:夏後氏、有扈[hù]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有莘氏)、冥氏、斟灌氏。十二路諸侯各有封地,奉夏後氏為正統

帝禹駕崩後,太子啟戰勝伯益,奪取帝位。帝啟遷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夏後氏為名,建立夏朝,尊大禹為夏朝開國之君。

太康遷都斟[zhēn]鄩[xún](今河南洛陽偃師),少康復國後,先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後又遷都原(今河南濟源);帝杼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帝廑遷都西河(今河南安陽),帝癸[guǐ]遷都斟鄩。

夏朝從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 年,立國四百七十年,建都斟鄩約一百四十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商湯率軍在鳴條大敗夏軍,召開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三千諸侯擁護,成為天下共主,商代夏。商湯效仿大禹流放帝舜於九嶷山(又稱蒼梧山,今湖南永州寧遠縣),將夏桀流放南巢(今安徽巢湖姥山島)。

商湯定都亳[bó](今河南商丘),仲丁遷都於隞[áo](今河南滎陽北敖山南);河亶甲遷都於相(今河南安陽市西內黃),祖乙遷都於邢(今河南溫縣東);南庚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舊城東),盤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帝辛紂王)遷都朝歌。

商朝從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立國五百五十四年,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二百二十年,另有西亳(今洛陽偃師),疑為商湯焚毀夏朝舊都,在其旁所建。

【東周】

公元前771年,申侯在申國立原太子姬宜臼周天子周平王),並與犬戎起兵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立即點燃驪山烽火台,並且令斥候快馬報各路諸侯前來勤王。由於周幽王此前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各路諸侯遲遲未到。驪山一戰,周幽王陣亡,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九歲的周平王在各路大軍護送下,從長安抵達洛邑,東周王朝開始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魏斯趙籍、韓虔為侯爵,分別為魏文侯、趙烈侯、韓景侯,此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公元前256年,秦將王齕率軍進入洛邑,將周赧王俘虜到咸陽,東周滅亡。

圖-三家分晉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為春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56年為戰國,不過戰國一直延續到公元前221年。

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立國五百一十四年,建都洛陽五百一十四年。

【東漢】

西漢末,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25年,漢景帝後裔劉秀推翻新朝,復國號漢,史稱東漢,建都洛陽。

184年(東漢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此後叛亂四起,朝廷衰弱,形成軍閥割據局面,也為東漢王朝敲響了喪鍾。

190年(東漢初平元年),董卓漢獻帝從洛陽遷都長安,一把火燒光了洛陽這座千年古都,派呂布挖盜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天子百官被西涼軍隊押解西行,一路上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196年(東漢建安元年),曹操從洛陽迎漢獻帝到許昌。曹操拜為司空,行車騎將軍,封武平侯,仍領兗州牧,錄尚書事。此後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

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在洛陽稱帝,以「魏」為國號,建都洛陽,史稱「曹魏」。

東漢從公元25年至220年,立國一百九十五年,建都洛陽一百六十五年,建都長安六年,建都許昌二十四年。

【曹魏】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吳三國鼎立。

196年(東漢建安元年),曹操從洛陽迎漢獻帝到許昌。曹操拜為司空,行車騎將軍,封武平侯,仍領兗州牧,錄尚書事。此後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

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從鄴城前往洛陽,繼任丞相魏王,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曹丕在洛陽稱帝,以「魏」為國號,建都洛陽,史稱「曹魏」。

263年(曹魏景元四年,蜀漢景耀六年),司馬昭鍾會諸葛緒鄧艾率大軍,兵分三路南下攻蜀,蜀漢大將軍姜維撤防劍閣,魏軍久攻不下。鄧艾率軍偷渡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繞過劍閣直插蜀漢腹地,一路勢如破竹,兵臨蜀漢都城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265年(曹魏咸熙二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掉魏元帝曹奐,改國號為晉,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晉,曹魏滅亡。

曹魏從220年至365年,立國四十五年,建都洛陽四十五年。

【西晉】

239年(曹魏景初三年),三十五歲的魏明帝曹睿去世,其親生兒子全部夭折,養子齊王曹芳(曹操曾孫,曹彰之孫)即位,由大將軍曹爽(曹操侄孫,曹真之子)和太傅司馬懿共同輔政。

249年(曹魏正始十年或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對曹魏宗室舉起屠刀,族滅曹爽,前後誅殺七千餘人。

265年(曹魏咸熙二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掉魏元帝曹奐,改國號為晉,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晉,建都洛陽,曹魏滅亡。

280年(西晉咸寧六年或太康元年,東吳天紀四年),東吳末帝孫皓向晉軍投降,西晉滅東吳,三家歸晉。

311年(西晉永嘉五年,漢趙光興二年或嘉平元年),劉淵之子劉聰率軍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兩年後被弒),史稱「永嘉之亂」。

316年(西晉建興四年,漢趙建元二年或麟嘉元年), 劉淵養子劉曜攻破長安,俘獲晉愍帝(兩年後被弒),西晉滅亡。

西晉從266年至316年,立國五十年,建都洛陽四十五年,建都長安五年。

【北魏】

386年,前秦宣昭帝苻堅死後幾個月,十五歲的拓跋珪在牛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重建代國,同年遷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改國號為「魏」。

398年(北魏天興元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稱帝,是為魏道武帝,國號仍是「魏」,史稱「北魏」。

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以「南伐」為名,南下河洛,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北魏開始與漢族世家通婚,祀孔子,尊儒教,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改鮮卑姓為漢姓,魏孝文帝拓拔宏改姓「元」,即元宏。

北魏從386年至534年,立國一百四十八年,建都盛樂十二年,建都平城九十六年,建都洛陽四十年。

【隋朝】

581年(北周大定元年),外戚楊堅北周靜帝禪位,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在長安營建新都大興城

圖-隋滅陳

589年(隋開皇九年,陳禎明三年),隋滅陳,隋軍進入建康城,俘陳後主

590年,嶺南諸州悉為隋地,隋朝結束西晉永嘉之亂以來二百八十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再度完成大一統。

604年,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一年後遷都洛陽。

618年(隋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殺死煬帝子孫等宗室。隨後各路人馬分別立過楊侑楊浩楊侗為隋帝。

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自立為帝,國號鄭,隋朝亡。

隋朝從581年至619年,立國三十八年,建都長安二十四年,建都洛陽十四年。

【唐朝】

617年(隋大業十三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占領隋都大興城(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

618年(隋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殺死煬帝子孫等宗室。

619年(唐武德二年),李淵迫使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興名稱改回長安,封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904年(唐天祐元年),梁王朱溫逼迫唐昭宗李曄從長安遷都洛陽,隨即弒帝,立李曄第九子李祝為帝,是為唐哀帝

907年(唐天祐四年),梁王朱溫廢逼迫唐哀帝李柷禪讓帝位,建立後梁,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朱溫殺死唐哀帝最年長的九個兄弟,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殺盡殺宰相裴樞崔遠等朝臣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

唐朝從618年至907年,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建都長安的時間是二百六十五年(618年-684年,705年-904年),中宗睿宗、武周、哀帝時期建都洛陽二十四年。

【後唐】

五代時期,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因勤王有功被封晉王,割據河東。李克用去世後,其子李存勖繼晉王位。

923年,晉王李存勖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不久遷都洛陽,以唐朝後裔自居,國號仍然是十幾年前的唐,是為唐莊宗,史稱後唐,延續唐朝國脈,是五代中的第二個。同年後唐軍攻克開封,朱溫之子朱友貞自殺,後梁滅亡。

937年,石敬瑭引契丹兵南下,後唐末帝李從珂見大勢已去,帶傳國玉璽與曹太後、劉皇後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後唐從923年至937年,立國十四年,建都洛陽十四年。

【武周-後梁-後晉】

唐朝時,武則天廢唐睿宗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武則天以洛陽為都,改稱神都。不過很多學者認為武周是唐朝的一部分,因此不單獨列出。

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建都開封,洛陽是陪都。有學者認為陪讀也是都,後梁、後晉也曾建都洛陽。

北宋初,趙匡胤一度想遷都洛陽,就是看中了洛陽的易守難攻,可以解決開封難守而造成的冗兵之弊,只可惜沒能實現。斧聲燭影後,宋太宗趙光義登基,遷都之事就沒了下文。自從宋朝靖康之變、金兵南侵之後,洛陽飽受戰火,破壞殆盡,再也無法重現昔日的輝煌,地位不斷下降。

清末列強入侵,慈禧覺得北京距渤海灣太近不安全,打算遷都洛陽,密令河南知府對洛陽的地理狀況進行勘察。慈禧後因八國聯軍攻入京師倉惶而逃,就顧不上遷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