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民挖藕時,發現腳下踩到東西,眾人合力將其挖出後,全傻了

2024年2月20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苗志恆

編輯|t


引言

1956年,山東濟寧梁山縣的農民在耕作時,在泥濘的土地中意外踩到了實心質地的物體。眾人齊心合力翻出來後,發現是一艘保存完好的船隻,震動了當地的考古人員。

八百里水泊梁山,為何能發現古代沉船?因為這里是漕運的樞紐地帶,來往糧船不斷。自隋唐始,京城物產多靠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國家對漕運船隻的開發也很上心,到明朝時達到了造船業發展的巔峰,出產有鄭和的大型寶船和中小型的漕船。

(梁山縣)

梁山村民所發現的正是明代漕船,這艘建造於洪武年間的糧船長達22米,以其完整性填補了中國古代漕船歷史的實物空白。現在仍然保存在山東博物館,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農民伯伯如何發現的大明寶船?漕運興盛源於什麼?漕運衰落又有什麼緣由?

一、魯地沉船

中國文物的考古發掘工作,仿佛與農民有着不解之緣,比如河南的農民與甲骨文、陝西的農民與兵馬俑等,而齊魯大地的農民伯伯,也在耕地的時候意外挖出了一艘明代船隻。

1956年4月,山東省梁山縣的一片藕田中,一個村民踩到硬物後不由自主的驚呼。一時間將所有人都吸引了過來,大家都明確感知到了木板的存在。對可能存在的寶貝的期待,讓數十個村民們夜以繼日的在藕田中挖着。

(洪武皇帝朱元璋)

花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村民們才將「寶貝」從淤泥完整挖了出來,發現是一艘既不能吃也沒有財寶的沉船後,村民們將消息上報給了村幹部。村民們不識貨,但出土文物上的一行「洪武五年造」的字樣,讓村幹部驚出來一身冷汗。

經過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專家的研究,村民們所發現的沉船確實為公元1372年所建造。

而且藕田的淤泥,完美的隔絕了空氣和流水的腐蝕,為沉船創造了良好的保存環境,船倉、甲板和桅杆都完好的明代木船具有獨一無二的研究價值,填補了研究實物方面的空白。

(網絡圖片)

二、明代漕船

梁山縣沉船的發現,令文物管理處的專家欣喜若狂,他們自然知道到這艘船的寶貴之處。封鎖消息後,專家們還派人將附近村民挖掘出來的瑣碎零件全部收購,准備最大程度的復原這艘明代漕船。


事實證明專家的決定極其明智,周圍地帶的能工巧匠們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將挖出的船隻主幹和散落的零件拼接了起來,讓文物得以在最短時間內到達山東省博物館,避免了船隻發掘後的人為損壞。

在山東省博物館接受了保護和修復後,洪武年間的漕船恢復了它應有的恢宏模樣。它擁有六百歲的歷史,卻沒有經歷六百年的風霜。南松木的質地仍然清晰可見,排列整齊的船艙和甲板上樹立的殘缺桅杆,訴說着它曾經的輝煌。

(山東博物館)

洪武漕船具有極高的文物屬性,它是截止目前為止中國古代船隻中,年代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專門性漕船。因此這艘古船就成了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隔一段時間都能接受到拆解和重新組裝的全面保養待遇。

根據專家的考證,這艘最具有代表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漕船,雖然最多可以運輸15噸重的物資,但它僅僅只是當時中等規模的漕運糧船,可見當年大明朝廷造船業之興盛。

根據山東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明代是中國古代的造船業的巔峰。而多良港又靠近京師的山東又是造船業的中心。據史料記載,明代初年漕船有萬艘之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於河運的中小型糧船,梁山出土的正是中等漕船。

(青島港)

伴隨漕船一起現世的是明代驚人的工業技術,比如說明代糧船上堅固的榫卯結構,歷經六百餘年仍然可以牢靠,船板中的連接技術和泥灰秘法技法,更是讓當今的工人們都直呼先進。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船錨一並出土,正是其上「洪武五年造字一千三十九號八十五斤重」的文字記載,才讓專家們確定了梁山漕船的年限,並對明初國家漕運糧船的數量規模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

關於漕船沉沒的緣由,專家給出了解釋。梁山漕船結構完整,各種工藝都沒有遭到破壞,顯然不是因戰爭而被擊沉的。而根據地方縣志記載洪武年間當地遭遇了洪災,縣城都因此而遷移了數里,積水匯聚可能導致船隻擱淺沉沒。

梁山漕船的沉沒並沒有掀起一絲波瀾,京杭大運河上成千上萬的漕船仍然絡繹不絕,以漕運的形式,將地方的物資供給到中央從而維系國家對運行。

京杭大運河的存在促進了漕運的興盛,而漕運又產生了糧船的需求,今天我們只能通過梁山漕船來遐想古代漕運的盛景了。

三、古代漕運

古今中外,國家首都吸納全國人才者概莫能外,而眾多不是生產的王公貴族們顯然無法自給自足,這就有了從物產豐饒的地方調運糧食的慣例。中國千古工程京杭大運河就因此而興起,和這條傳奇大河一起壯大的還有漕運。

(中國土地)

漕運就是從地方運輸糧食到中央的一種官方糧運方式,同時漕運還有削弱地方勢力的政治意義。元明清三代皆定都北京,為了削弱富庶的江南地區,以京杭大運河為基礎的漕運就成了一項大工程,梁山的漕船也不過是這項工程年度的萬分之一罷了。

結語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歷史車輪無情碾壓過無數英雄人物,梁山縣的沉船記錄着曾經繁盛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如今也不過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罷了!

(京杭大運河)

參考資料

大眾日報.明代漕船:繁華運河的見證者.[OL].2020.04.18.

齊魯壹點.走向深藍——從明代漕船到山東艦.[OL].2020.01.07.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紀錄片《從河說起》.[OL].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