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作為紙的締造者,為何落得自盡的下場?都怪他得罪了一個人

2024年2月20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中,蔡倫位列第七,他因改進造紙術而享譽世界,但很少有人提起,他的人生結局十分悲慘。


作為紙的締造者,為何漢朝人不重視他呢?也不是不重視,蔡倫也曾經風光了一段時間,但後來捲入了漢朝後宮的政治斗爭,也就脫不了身了。


說起來,他改進造紙術也與後宮嬪妃有關,而且也正是由於長期處於後宮之中,他才有機會改進造紙術。

蔡倫是一個太監,13歲時入宮,由於受到內務總管的賞識,第二年就升為小黃門。


「小黃門」是什麼官職?東漢宦官的官職,地位次於中常侍,呆在皇帝身邊,專門負責侍奉皇帝,為皇帝傳達命令,還有宮里宮外的溝通工作。


年僅14歲就擔此任,說明蔡倫頭腦靈活,會辦事,勤快自然是不用說的。所以,不久又升為黃門侍郎


在工作上,除了負責宮里宮外諸事的傳達及引導,還安排朝見皇帝的人員。所以,蔡倫得以有機會遊走於王公大臣和後宮嬪妃之間,久而久之,便莫名其妙地捲入了宮廷斗爭。


蔡倫一生在內廷為官,先後侍奉過四個幼帝,投靠過兩個皇後,在此過程中,雖節節攀升,身居列侯,位尊九卿,但身處深宮,也為他帶來了致命的災難。


他投靠的第一個皇後是漢章帝的皇後竇氏,而竇氏和明憲宗妃子萬貴妃差不多,都在生育問題上遇到了難題,沒有子嗣。


在後宮混的嬪妃,特別是皇後,在封建時代沒有兒子是大忌。戰國時代秦國名相呂不韋,他能打入秦國內部,做到秦相的高位,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在於華陽夫人沒有子嗣,呂不韋才有機會說服她收秦莊襄王為嗣子,這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明憲宗的後妃萬貴妃,一直沒有當上皇後,身份低並不是主要因素,關鍵因素也是沒有兒子。

竇皇後所面臨的困境也是一樣的,自己沒有子嗣,又想專權,怎麼辦?其中一種狠毒的手段就是殘害別的嬪妃,極盡打壓她,讓其沒有上位的機會。


這個時候,也就是蔡倫上場的時候了,他討好竇皇後的方式之一就是幫助其殘害後宮嬪妃。


槍打出頭鳥,蔡倫第一個目標選中的就是太子劉慶的母親宋貴人,在竇皇後的指示下,蔡倫對宋貴人極盡污衊,最後宋貴人被貶黜,劉慶的太子也被廢了,降為清河王


後來竇皇後又威逼梁貴人,將她生的兒子劉肇認作自己的兒子,並讓皇帝立劉肇為太子。


公元88年,漢章帝駕崩,10歲的劉肇順理成章即位,也就是漢和帝。竇皇後也升級為竇太後,由於皇帝年幼,竇太後垂簾聽政,獨攬大權。


蔡倫由於有功於竇太後,所以,他也被委以重任,負責陪伴小皇帝,必要時還可以參與國家大事,加官晉爵更是不在話下。


十年後,竇太後去世,蔡倫又一次抓住機會投靠了新主子,就是劉肇的皇後鄧綏


蔡倫想盡辦法改進造紙術,這事兒就與鄧皇後就有關。

鄧皇後在史料中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身出名門,有着雄厚的家庭背景,爺爺鄧禹是前太傅、高密侯,父親是護羌校尉,母親陰氏光烈皇後陰麗華的侄女,鄧綏還有五個兄弟。


可見,鄧綏是一位有實力的皇後,所以她入宮就是沖着皇後之位去的。不過中間有些小插曲,在她第一次入宮時,正好趕上父親去世,未入宮,在家守孝三年。


在第二次入宮後,也沒有順利選為皇後,從門第上來看,漢和帝選中的陰皇後更具實力,陰氏是前朝執金吾陰識的曾孫女,而陰識光武帝的皇後陰麗華的哥哥,也可見,陰家的背景有多強大。


漢朝後宮的斗爭異常激烈,鄧綏在宮里口碑好,為人低調,對上對下都和藹可親,也深得漢和帝的寵愛。


所以,陰皇後對她也是十分嫉妒,隨時想着要謀害她,後來計謀沒有得逞,陰氏卻因此被廢,之後鄧綏上位,成為漢和帝的第二位皇後。


鄧綏有點當今文藝女青年的味道,平時喜歡舞文弄墨,吟詩作賦,所以她平時對竹簡、布帛的需求量要比一般人多。

東漢普遍常用的文字載體為竹簡和布帛,竹簡的歷史悠久,發展到東漢倒也貴不到哪裡去,但笨重,取閱都不方便,而布帛成本又相對較高,所以,這兩種載體都不是理想化的文字載體。


如果能有一種載體介於竹簡和布帛,輕便又不貴,那是再好不過了。這樣一來,鄧皇後就可以多寫點字了,不用再顧及浪費問題,蔡倫可能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蔡倫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作坊,他想把先人的造紙經驗加以改進。


其實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明「紙」了,只不過這種紙很脆,易碎,不易書寫,人們管這種叫「麻草紙」。


即便不易書寫,麻草紙的成本也不低,所以,這種紙也不適合大量用於書寫。況且在西漢時期,這種麻紙的製造成本也不低,至少不比竹簡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用麻紙寫東西。


但是有了前人的成果,蔡倫便可以借着巨人的肩膀再往上跳一跳,於是他想盡辦法改進造紙術。


經過多方調研和反復實驗,他最終用樹皮、麻布、舊漁網等廉價的材料經過多道工序製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對此和帝也大加贊賞,並很快將這種紙加以推廣。


這下好了,不僅鄧皇後可以用紙寫更多的詩詞歌賦,其他人也都成了受益者。蔡倫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肯定少不了獎賞,但這個獎賞直到九年後才真正到來。


公元114年,蔡倫被封龍亭侯,食邑三百戶,從此進入貴族行列,但這個封賞不是出自漢和帝,而是來自漢和帝侄子漢安帝劉祜。


那麼劉祜是怎麼上位的呢?


公元105年,漢和帝突然駕崩,朝堂上下一片混亂,因為漢和帝生前並沒有立太子,那誰當接班人呢?


當時新皇帝人選有兩位,一位是八歲的長子劉勝,另一位是剛滿百日的少子劉隆


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理應選劉勝,但鄧皇後堅決反對,她主張迎立少子劉隆,為此不惜與群臣對抗。

鄧皇後當然打着自己的算盤,她深知身處宮廷之中權力的重要性,所以她選了劉隆作繼任者,因為選擇劉隆,她可以臨朝稱制,大權獨攬,重點在時間上也有優勢,她可以專政老長一段時間了。


東漢諸帝多年幼即位,夭折及絕嗣,所以多母後臨朝,這樣就形成外戚、宦官被重用的局面。所以,在鄧皇幕後專政時,蔡倫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可惜的是,劉隆繼位僅八個月就死了,史稱「殤帝」,而且在活着的八個月,朝堂也不安寧,立幼不立長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


在劉隆死後,大臣們以為,這次總該輪到平原王劉勝了吧,但鄧太後仍舊不同意,在她的一意孤行之下,將劉祜扶上位。


劉祜是誰?他是清河王子,漢章帝的孫子,原漢章帝的太子後降為清河王的劉慶之子。


蔡倫此時已深感大事不妙,當年劉慶被廢,宋貴人之死,盡管主謀是竇太後,但蔡倫那時可是積極的參與者,那劉祜能放過他嗎?肯定不能!


公元106年,劉祜正式即皇帝位,時年十三歲,鄧太後臨朝稱制。十五年後,鄧氏病亡,漢安帝才親政。可見,鄧氏的專權有多強悍。

在這十五年之中,蔡倫過得怎麼樣呢?由於受到鄧太後的庇護,蔡倫受封龍亭侯,由他改進的造紙術也被稱為「蔡侯紙」。


鄧太後還給了他一個官職:長樂太僕,這個官職的意思就是說在太後無暇處理公務時,蔡倫可以合法地代她處理。可見,蔡倫的地位之高。


鄧氏死後,蔡倫的好日子也就過到頭了。劉祜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攻倒算,為自己的父親和奶奶出口惡氣,同時,他還要拔出鄧氏在朝政的勢力,可以預見,這場清算是規模宏大的。


在這種背景下,蔡倫深感不安,也自知難逃一死,,所以,為了體面的死去,他選擇了服毒自盡。


綜上所述,盡管蔡倫改進造紙術不排除偶然因素,但他發明真正意義上的紙無疑改變了世界,對我國歷史在文字上的傳承,以及推動世界進程,都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蔡倫之死在歷史長河中其實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