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孩子患上空心病 ,過年就帶他們去走走親戚串串門

2024年2月5日 28点热度 0人点赞

【平湖一柱 2310期 傢教專題】

【核心提示】要放寒假了,要過年了,傢長若防范孩子患上空心病,那就讓孩子少上培訓班,少補課,領著孩子走走親戚、串串門,讓孩子多接觸些人和事,和親朋好友聯絡一下感情,加深一下友誼,感受到人間溫暖,世間的美好,享受一下生活的幸福,然後再學習起來,就有趣有樂有意義了…

高中生小昂(化名)是個一學霸,從小到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拿過無數獎項,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在傢裡,小昂為人乖巧聽話,從未讓父母操過心,是傢長眼中的“好孩子”……

可是,就這麼一個“完美無缺”的少年,最近心理卻出現了問題,在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小昂自述近一年來,心情一直處於低谷,認為自己的出生是個錯誤,生活毫無意義,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在心理門診期間,小昂情緒也展現出極大的波動,一邊述說,一邊哭泣,甚至突然發笑,讓人不禁為他的內心世界感到震驚……

他說,他對未來充滿疑慮,感覺前途渺茫,沒有方向,想輕生但又恐懼,如果自己“沒了”,傢長肯定會因此痛苦不堪。這讓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陷入了一種消極的循環中,找不到前進的動力和意義……

這實在令人震驚,在令人羨慕、光鮮亮麗的學霸標簽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如此掙紮的靈魂……(1月16日紅星新聞)

醫生說,小昂的這種情況是犯了“空心病”——感覺生活沒有意義,不知道自己所做到底為了什麼?這是一種價值觀缺陷所導致的心理障礙癥。與抑鬱癥有相似之處,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心情焦慮,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很容易發展到輕生的悲劇結局。

近年來,不少高中生、大學生、碩士博士的輕生悲劇頻發,多與空心病相關。

之所以如此,都與當下孩子教育脫離現實生活相關。

人之所以為人,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是因為人具有社會性,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生活於這個社會,不僅是為了吃飯、穿衣等生理需要,更有與人交流、交往的情感需求,隻有在與人交流往中,才感受到生活的快樂,自身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為此,一個人的成長包括三個方面:生理成長、智能成長、心理成長。要保障“三個成長”正常,需要正常的生活環境,但可惜的是,當下,我們不少傢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迷失了方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發展孩子“智能”上,而忽視了生理和心理成長,把升學當成孩子成長的唯一目標,把學習當作孩子成長的全部。

為了學習,一個個孩子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除了吃飯和睡覺,整天都被按在書本裡,泡在題海中,手指磨起了繭,書包壓彎了腰,亮晶晶的雙眼蒙上厚厚的“眼罩”;為了成績,學校幾乎取消了所有活動,甚至有的學校連課間都要求坐在教室裡學習,上廁所要請假;回到傢裡,傢長雖然照顧得無微不至,但除了吃飯睡覺穿衣,除了督促檢查作業,除了詢問學習、考試之外,幾乎再沒有任何的交流……如此情況下,孩子就成了一個學習的機器,眼睛近視了,身體素質下降了,長年累月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導致他們的心理成為了情感的沙漠!

像小昂一樣,學習雖然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卻愈來愈空虛,感覺生活沒有意義。在他的心理,除了傢長,再無其他,因此,擔心自己輕生後傢長會悲痛成為他心中的“唯一牽掛”——這恰恰說明與人交流的重要性,隻與傢長交流,傢長就成為他心中的唯一牽掛。

心病還需要心藥治。空心病是一個人內心價值觀缺失導致的,但我們要知道“價值觀”不是一個文字概念,而是生活大浪淘沙的結果。因此,治療空心病的心藥就是生活,讓孩子回歸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才能健康、快樂、正常的成長,感受到生活的充實,有所作為,才能在生活屏幕上映射出自己價值。

其實,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教育傢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從當下的現實來看,我們不少的孩子,其實已然沒有了生活,沒有了生活,人生當然就沒有了意義,學習再好還有什麼用呢?

要放寒假了,要過年了,傢長若防范孩子患上空心病,那就讓孩子少上培訓班,少補課,領著孩子走走親戚、串串門,讓孩子多接觸些人和事,和親朋好友聯絡一下感情,加深一下友誼,感受到人間溫暖,世間的美好,享受一下生活的幸福,然後再學習起來,就有趣有樂有意義了!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