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百龍數不清?| 曾侯乙建鼓銅座尋龍記

2024年2月20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二零二四新春,中國傳統龍年,再度翩然而至。

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也是中華文明的文化象徵。五千年來,龍一直是國泰民安和吉祥如意的祥瑞之徵。

湖北省博物館,一座薈萃荊楚文明的寶藏。其中,與龍有關的珍貴文物不勝其數:從精彩絕倫的建鼓銅座到巧奪天工的曾侯乙尊盤,再到美輪美奐的十六節龍鳳玉掛飾……它們無不閃耀着千年不滅的熠熠光輝。

龍年伊始,讓我們走進湖北省博物館,開啟尋龍之旅,聽專家解密隱藏在珍寶中的龍文化密碼,共同領略荊楚文化的無窮魅力。



千龍百龍數不清?

在曾侯乙青銅建鼓座中,龍的元素體現得淋漓盡致,其精巧復雜,令人嘆為觀止。

整個鼓座遠看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近看似乎是陣陣鼓聲驚醒了群龍,渦曲盤旋,繁復糾結,呈現勃勃向上的生命力。

何為建鼓?

史書記載,「植而貫之,謂之建鼓」。也就是以一柱貫通鼓腔,豎立在鼓座上。建鼓一般用於軍事和祭祀等重大場景中,戰國時代已廣泛應用。

1978年,曾侯乙建鼓銅座出土時照片

鼓座把龍飾發揮到了極致。

青銅器盛行的戰國時期,龍作為神權皇權的象徵,樣式也多了起來,龍作為權威的意象,被廣泛應用。這些龍紋的形態不同於商周銅器盛行的饕餮紋中凶惡猙獰之態,而是體現出一種生動活潑之狀,極具特色。

曾侯乙建鼓銅座由一個圓環底座和許多青銅鑄造的龍組成,其中主要為八條大龍和數十條小龍互相盤旋交錯。纏繞鏤空的青銅龍構成了底座,也增加了底座的重量,使得建鼓能夠穩穩地立於地面,不會因為敲擊而傾倒。

在插鼓的圓柱周圍,均為圓雕龍群,數十條渦旋盤曲的龍紋向上舒捲,形成強化的波浪線型,在角度的轉向及反復連續起伏中形成了自由飛揚的視覺力度。其中主龍身曲旋蟠繞,背脊兩邊還各鑲嵌着兩道綠松石,並刻上繁細的鱗斑紋。次龍小龍攀附於主龍之上,龍尾曲翹蜿蜒。這些大大小小的龍身均仰首擺尾,穿插糾結,以多變的形態和對稱的布局構成了極其生動繁復的立體造型。

曾侯乙建鼓銅座是青銅冶煉巔峰之作,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唯一無法復制的國寶,即使運用現代科技也難以還原。更為神秘的是,至今都沒有人能夠數清楚上面究竟有多少條龍。

十八條青銅龍在構造上非常精巧,龍上又有龍,從不同角度看,數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每天,前來湖北省博物館建鼓銅座展櫃前數龍的愛好者絡繹不絕,即使好不容易數清了,換個角度再去數,竟發現數量又變了。據說,曾經有一位國外遊客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結果數出了108條龍。

在當時,青銅器是一種神秘之器,代表着崇高尊貴的地位,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是被用作溝通天地人神的祭祀禮器,標明了社會地位的等級。神靈祥瑞的龍,神秘尊貴的青銅器,兩者一旦在歷史的長河中相遇相融,那便是天作之合。

時空穿越兩千多年,戰國時期的工匠們向我們傳達青銅器玄妙的立體美,聞鼓呼嘯的群龍,也靜觀世間的滄桑巨變。時空斗轉,有一天,它可能不再是一件無法復刻的孤品,但中華古人的技藝仍讓後世嘖嘖贊嘆!

【專家簡介】江旭東,理學博士,文博研究館員,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荊楚百優」宣傳思想文化青年人才,致力於將現代科技應用於古代文物的研究,包括:青銅器製作工藝研究、青銅器銹蝕機理及保護研究等。


記者:彭怡 曹偉 覃璐

視頻:邱楊 王謙

編輯:丁依晨 余佳

設計:代甜甜

監制:王崇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