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一心病,臨終前把程咬金叫到身前,保護了大唐200年國祚

2024年2月21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何為心病?或許就是當一個人做出了違背道義的事,卻又無法擺脫心頭的愧疚。626年的玄武門之變,將李世民推上了皇位,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心病。

這場殘酷的禁衛軍政變,讓他明白了權力的無常。穩固大唐江山的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避免這個心病落在自己的兒子身上。

直到病重之時,面對心頭不散的陰雲,李世民才恍然大悟,體會到了當年父皇的無奈。也許只有親手解開心結,他才能心魔釋然,瞑目離世。

那麼,究竟李世民的心病從何而來?它又如何影響了他和他的兒子們的命運?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李世民又是如何做出了那一關鍵的決定的呢?

兄弟之爭,心魔始動

626年,正值武德九年夏季,長安城內政局突變。太子李建成意圖奪權,秦王李世民先發制人。一個月後的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帶領心腹禁軍埋伏在玄武門內外。

這天,李建成和李元吉父子應李淵之召入宮謁見。兩人剛剛走到玄武門,便見門內外沖出重兵,李世民在前指揮鉗制。鐵蹄聲響徹長安,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未反應過來,就這樣兩眼一抹黑,葬送在了玄武門下。

禁軍政變擊敗太子,李世民也就此奪權登基。但殘酷的手段和背叛的罪惡,卻成了他一生的心病。這心病侵蝕着李世民的內心,也預示着他此後的人生,必將飄搖波詭,命途多舛。

兒子爭權,心魔再起

時間飛逝,轉眼間李世民已在高位上坐了20多個年頭。這期間,他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國泰民安,四方來賀。然而皇宮深處,他的心魔卻在蔓延。

李世民此生有14子,但很多兒子都被捲入了皇位爭奪的旋渦。如長子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後,還效仿父親發動政變;二子李泰也因謀反被發配鄭州。這些兒子都是踐踏骨肉,背信棄義。李世民望着它們皺紋斑駁的老臉,難免想起26年前玄武門前的慘狀。

兒子們之間殘酷廝殺的場面,就像一陣陰風,撩開了李世民心頭的傷口。他這才意識到,玄武門之變在自己多個兒子身上重演,這就是他難以驅逐的心魔。

為了鞏固皇權,他曾數次改革禁軍體制,但終究難以掌控禁軍的忠誠。李世民意識到,皇位的傳承,將是心魔最終的結局。

禁軍之失,最大隱患

那麼,李世民心中最大的隱憂是什麼?要知道,626年李世民能夠順利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淵此時已經年事已高,對禁軍的控制力衰微。這為心狠手辣的李世民提供了可乘之機。

想到這里,李世民不免嘲諷地笑了。26年前他機敏果決,巧取豪奪;26年後,歲月卻無情地重復着這殘酷的戲碼。父皇當年的無奈,他今天終於領會。

禁軍是皇帝生死存亡的命脈,其向何方傾斜,權力的天平就向何方偏移。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位期間,嚴密管理禁軍,確保它忠於自己和太子。

然而,隨着李世民漸入暮年,這件心事再次浮出水面。玄武門之變的心魔再次縈繞——他擔心自己命不久矣,李治與禁軍的關系是否能牢固?兒子們是否會在禁軍臂助下重演26年前的慘劇?這禁軍的失控,無疑將再次開啟李氏天下的動盪與苦難。

程咬金之助,魔障破解

公元649年冬,李世民在翠微宮病重不起,他意識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面對久久不散的心魔,他意識到,必須在垂死之際解開這結。於是在生命最後的時刻,李世民將心腹大將程咬金快速召來。

程咬金跪在階下聽命。李世民虛弱地抬起手,似是想要撫平心頭久久不平的波瀾:「朕命不久矣......統率禁衛,此事拜託於汝。」程咬金拱手應諾,立誓定當生死相隨。

翌日,李世民在翠微宮駕崩。程咬金據守左陽門,以身試法,確保禁軍向李治效忠。「自翠微宮奉敕統飛騎,從今上先還。」程咬金也沒有辜負他的囑托,死守左陽門,終於保障了禁軍向李治納頭便拜。

此時此刻,李世民心中滌盪,前塵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他恍然大悟,26年前,父皇也曾如此無奈地面對兒子的叛逆。而如今心魔終於釋懷,他也可以無憾地離開人世,與這江山與這心魔訣別。

李治之治,盛世綿延

李治繼位後,開創了唐朝的中興之治。他迎娶長孫皇後,穩定了皇室;出兵高句麗,擴張了版圖;實施「永徽改革」,鞏固了政權。這證明了李世民的選擇沒有錯,太子李治正是大唐江山的合適傳承人。

在李治英明的治下,唐朝國勢日趨鼎盛。不僅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空前絢爛,被後人譽為「貞觀之盛」。這時期涌現的眾多文人墨客,成就了光耀千古的唐詩文化,詩聖杜甫便盛贊到:「自古帝王無不豪傑,唐世民之功特彪炳。」

結語

可以說,正是李世民在生命最後關頭的英明決斷,唐朝這艘巨輪才在愛兒李治的掌舵下,繼續劈波斬浪,開啟了又一個文明輝煌的世紀。而那曾經攪動李世民一生的心魔,也在禁軍鐵蹄的效忠中灰飛煙滅。唐室的江山巋然長存,正是李世民心病的最好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