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島嶼,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在擴大,很快將會和大陸相連

2024年2月21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島,位於長江三角洲東端,長江口處,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最大的沙島,成陸歷史有1300多年,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崇明島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是一個集生態、農業、旅遊、科技、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島嶼。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崇明島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特點,那就是它每年都在不斷地擴大,而且擴大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有一天,它可能會和大陸相連。這是怎麼回事呢?

崇明島的形成和發展

崇明島的形成和發展,與長江的泥沙淤積有着密切的關系。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每年向東海輸送的泥沙量約為5億噸,相當於一座黃金山。這些泥沙在長江口處遇到海水的阻力,就會沉積在河口兩岸,形成了一系列的沙洲和島嶼,其中最大的就是崇明島。

崇明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長江口的北岸有一個叫做崇明州的地方,是一個河口三角洲的一部分,由於長江的泥沙不斷淤積,崇明州逐漸從陸地上隆起,形成了一個小島,這就是崇明島的雛形。

崇明島最早的記載是在唐武德元年(618年),當時的《新唐書·地理志》中有這樣一句話:「崇明州,本長江北岸,今為島,去州四十里,周回百餘里,土地肥沃,出稻麥,有鹽池。」從這里可以看出,崇明島當時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島嶼,而且有着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是一個富庶的地方。

崇明島的發展,與長江的變遷也有着密切的關系。長江是一個活躍的河流,它的河道和河口經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崇明島的形狀和位置都有着重要的影響。例如,宋代的時候,長江的主要出海口是在崇明島的南面,崇明島的南岸受到了強烈的侵蝕,導致島嶼的面積不斷縮小,甚至有一度被分割成了兩個島嶼,分別叫做崇明島和橫沙島

而到了明代,長江的主要出海口又轉移到了崇明島的北面,崇明島的北岸受到了強烈的淤積,導致島嶼的面積不斷擴大,甚至有一度和橫沙島重新連成了一個島嶼,這就是現在的崇明島。

崇明島的擴大和預測

崇明島的擴大,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從未停止過。根據統計,崇明島的面積從唐代的約400平方公里,增加到了明代的約800平方公里,再增加到了清代的約1000平方公里,再增加到了民國時期的約1100平方公里,再增加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約1200平方公里,再增加到了現在的約1300平方公里。可以說,崇明島的面積幾乎是每個朝代都在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也在加快。那麼,崇明島的擴大是怎麼實現的呢?

崇明島的擴大,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的,一種是自然淤積,一種是人工圍墾。自然淤積是指長江的泥沙在崇明島的周圍沉積,形成了新的陸地,這種方式是崇明島形成的基礎,也是崇明島擴大的主要原因。人工圍墾是指人們利用堤壩、水閘等工程,將崇明島的周邊水域劃歸為陸地,這種方式是崇明島發展的手段,也是崇明島擴大的輔助因素。

通過這兩種方式,崇明島的面積不斷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也不斷提高。據測量,崇明島的擴大速度從明代的每年約1米,增加到了清代的每年約3米,再增加到了民國時期的每年約10米,再增加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每年約30米,再增加到了現在的每年約143米。可以說,崇明島的擴大速度是呈指數級增長的,它已經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河口沖積島的擴大速度。

崇明島的擴大,對於崇明島本身和周邊地區都有着重要的影響。對於崇明島本身,擴大的面積意味着更多的資源和空間,可以用來發展農業、工業、旅遊、科技等產業,提高崇明島的經濟和社會水平,同時也可以用來保護和恢復崇明島的生態環境,提高崇明島的生態和文化價值。

對於周邊地區,擴大的崇明島意味着更強的屏障和橋梁,可以用來阻擋和減緩海水的侵蝕和風暴的沖擊,保護上海江蘇的沿海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同時也可以用來連接和促進長江口兩岸的交流和合作,增強上海和江蘇的經濟和社會聯系。可以說,崇明島的擴大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它既有利於崇明島的發展,也有利於周邊地區的發展。

結語

崇明島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它是中國第三大島嶼,也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它有着獨特的生態和景觀,它有着巨大的潛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