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是何意?父母決定孩子的未來

2024年2月5日 29点热度 0人点赞

俗語是老百姓生活經驗和智慧的濃縮,現實生活中流傳的各類俗語。不僅十分貼近生活,而且意義也特別深刻。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能夠流傳至今的俗語,早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大傢能夠對這些詞語有深刻理解,那麼就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 就是一句特別有教育意義的詞語。

大概意思是,如果傢長怕花錢,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如果不下血本,那麼就未必可以教育出好孩子。同時,如果傢長將孩子送到學校,總是怕孩子受到老師的懲罰,那麼還不如不讓孩子去學習。

筆者認為從這兩句俗語中可以看出,從古至今人們在教育這件大事上,幾乎都抱著同一個想法和目的。那就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態度。

如果父母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孩子要想有出息就非常困難。

第一、惜錢莫教子

從古至今,教育都是興國之本,無論是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還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人們每當提起教育的時候,都會感慨萬千並束手無策。

最主要是因為,很多傢長根本不會教育孩子,雖然他們也知道知識是教育之本,育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尤其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由於很多人都沒有讀書的機會,所以對教育都會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但是處於社會底層的窮人傢的孩子,他們不僅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而且能夠接受教育的前提,就是傢長一定要舍得花錢。

“惜錢莫教子”的真正含義,說的就是教育是一項需要投資的大事,想要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的事情。

生活在春秋時期的大聖人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並興辦。致使很多窮人傢的孩子也可以讀書,但前提是一定要交夠學費。

據史料記載,孔子教書的學費為一捆臘肉,一般一捆臘肉為十條。從這一點來看,要想師從孔子至少需要100條臘肉。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雖然在現代人的眼中,一捆臘肉的價值其實並不高。但是在當時社會也不是一筆小錢,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如果沒錢或者不想掏錢,根本沒有辦法聽聖人教訓。

第二、護短莫從師

現在社會中師生糾紛特別多,如果按照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原則,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過錯。從古至今我國都是一個尊師重道的國傢,而且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師,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遇到懶惰的學生,其實不僅會責罵嚴重的甚至會處罰。

相信大傢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類似的橋段。小孩子們在搖頭晃腦的背誦四書五經,如果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背誦任務,那麼老師就會用戒尺打手板或後背。

這在現在傢長的思想中絕對是體罰,嚴重的甚至還會將老師告上法庭。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護短莫從師”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大概意思就是,如果父母總是怕老師責罰孩子,那就幹脆不要讓孩子上學,每天待在自己身邊更安全。但這樣做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而且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現代社會主張人人平等,老是理發孩子並不被傢長接受。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上個世紀,教書育人的老師啟發孩子比較普遍。

如果是從教育孩子的目的出發,筆者認為適當體罰有助於孩子進步。但如果隻是單純的發泄個人情緒,這樣的體罰,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

實際上“護短莫從師”,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考慮,即使傢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護短“,老師也不能夠隨意體罰或打罵孩子。這樣不僅違反了人人平等的原則,而且還觸犯了相關的法律條文,一旦傢長追究責任將會牢獄之災。

實際上現代社會中體罰孩子的老師,雖然正在逐漸減少或消失。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一些老師,頂著人民教師的光環肆意妄為。這就很容易導致老師和傢長之間的矛盾,所以筆者認為在傢長不護短的前提下,老師也應該積極控制個人行為。

結 語

相信一提起教育問題,很多人都會說得頭頭是道。但筆者認為古代社會的教育觀,雖然看起來既沉重又落後,但是這培養出了很多國傢棟梁。這其實是傢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才是現代人應該知道的教育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