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白崇禧向蔣介石獻出一策:大陸已難保,可入越剿滅胡志明

2024年2月22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三大戰役結束後,白崇禧的「好日子」就算來了,為何?因為桂系目的達到了,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當上了代總統。雖然當時李宗仁和白崇禧,都很不滿意這個「代」字,但別管怎麼講,也比腦袋上壓着「蔣介石」要舒坦。

同時我方的態度也似乎在改變,開始跟國民黨進行和談。而且也給白崇禧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比如,你白建生喜歡帶兵?好,就給你三十萬大軍夠不夠!

如今一談這事,許多人就都覺得這沒啥,但只要稍微一深思就立馬會明白,這可謂是超級大手筆——畢竟那是30萬大軍啊,這既體現出了咱毛主席的大氣魄,也是對白崇禧的認可。


奈何最終和談還是失敗了,白崇禧也走上了頑抗的路。雖打出了一個所謂的「青樹坪大捷」,可供白崇禧大吹一把,但在絕對實力面前,白崇禧輸得一塌糊塗。就這樣在1949年的年底左右,白崇禧逃——當然按國軍說法,這叫勝利轉進至海南島

當時,對蔣介石和白崇禧來言,整個大陸的局面是相當崩潰的。比如在12月9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四川彭縣起義。同日,盧漢在昆明通電起義。

10日,王伯勛等在貴州普安通電起義。

11日,郭汝瑰在四川宜賓宣布起義。

12日,范紹增在四川大足宣布起義……堪稱起義浪潮席捲而來。


但哪料,面對如此歷史浪潮,白崇禧卻還不認輸和醒悟,眼見大陸已難保,便給蔣介石獻出一策,如下。

與其輕於孤注一擲,爭取一時勝利,不若先求保存實力……擬請以川籍將領如孫元良、羅廣文、王陵基等留川作廣泛遊擊,以胡宗南部及滇省李(彌)、余(程萬)兩軍即擇精幹一部迅速利用成都附近及滇省機場空運海口,增援台、瓊。

其餘部隊與黔省三軍即逐次轉移滇南及桂西,進入越北,與華中入越部隊配合擊破越共胡志明部,在滇越桂邊區企求生存,待援反共,較為有利……如中共跟蹤入越,即可演變為國際上之復雜問題,將反共戰爭變為國際戰爭,於我有利。一得之愚,伏祈鈞核。


先不說蔣介石是啥意見,只分析一下白崇禧的這個妙計,到底如何?公允來言,是非常合理的。不過最大的問題卻是,「合理」並不意味着「合適」。

也就是說道理誰都明白,但能否適合當時環境,才是根本問題。所以筆者認為,白崇禧這條妙計,有兩大不合適之處。

其一:孫元良、羅廣文、王陵基等川籍將領,留下來打游擊。這個一看就不靠譜。國軍失敗的根由,就在於失了民心。而打游擊的關鍵,則是必須要有民心支持。同時更要求,打游擊的將領,擁有超高的才能。


只這最後一點,就嚴重不適合國軍將領。證據就是在抗戰期間,國軍也曾留在日寇占領區打過游擊,按理說有民心支持吧?可結果不是投降了日寇,當起了偽軍,就是無法生存下去,甚至出現過「奉旨(蔣介石密令)投降」的荒唐事。

再者言,那孫元良啥人物?國軍逃跑界扛把子,你讓這麼一位,善於逃命的人去苦哈哈的打游擊?想啥呢!

還有王陵基啥人物?江湖綽號「王靈官」,老百姓都恨透了他。而且在1949年時,他都六十多歲了,讓他留下來打游擊?笑話不是。


其二:入越剿滅胡志明,更是不靠譜。須知當時的越南法國人的後花園,你派國軍過去剿滅胡志明,想把越南作為後方,法國答應嗎?須知蔣介石,可是最注重「國際觀瞻」的人。

所以最終只能變成「幫助法國打仗,當法國人的炮火」,甚至直接被法國當成「提款機」。

這點也是有事實依據的,這就是黃傑黃埔一期畢業)兵敗大陸後,帶着三萬潰兵就逃至了越南,當時黃傑還說呢:「我們一定要再打回來。


結果到了越南,就被法國人繳械,扔集中營里去了,「法軍常來搜抄,銀圓手錶亦奪取。主食法方供每人每天僅米四兩,水土不服多病少藥,死亡不斷……營養不良,疾病流傳,一病就死,每天抬出去十幾個屍體,天氣很快就開始熱起來,屍體的臭味一陣一陣傳來,令人暈眩」。

直至抗美援朝爆發,在美國的壓力下,法國才同意放行。於是1953年黃傑帶着人馬回到台灣……敢問,白崇禧想入越剿滅胡志明,這現實嗎?

連筆者都能分析出,白崇禧這妙計純屬嘴炮,白崇禧何等人物,他豈能不知?那麼他為何還是要向蔣介石獻策?筆者認為:這就是跟蔣介石博弈。即,白崇禧當時已經逃至海南島,在大陸無立錐之地了,只有兩條路可走。


其一:跟李宗仁一樣,去國外躲避。當時李宗仁就在美國,白崇禧若也跟着過去,跟李宗仁匯合,蔣介石還真就拿白崇禧沒辦法了——畢竟論打仗,李宗仁不行,若論大局觀,白崇禧就是個「弟弟」,有李宗仁掌舵才可。

其二:跑到台灣,歸蔣介石。顯然還身在海南島的白崇禧,向蔣介石獻策,就是展現自己的價值,或觀察蔣介石的反應。所謂:別管我小諸葛這計謀「臭不臭」,就問蔣介石:你覺得「香不香」?敢不敢說「臭」!

那麼蔣介石面對白崇禧獻出的這條「妙計」是啥反應?說出來都好玩。蔣介石二話沒說就轉給了顧祝同,並如此批復道:已入越部隊(黃傑部)注意軍風紀及勿宜發表政治意見外,希核辦。


之所以說好玩,是因蔣介石這個動作,含有兩層用意。

第一:所謂給予重視,起碼表面上,這點幾乎都懂就不多說了。

第二:白崇禧比越南和胡志明更關鍵。蔣介石逃至台灣的初期,是一種朝不保夕的狀態。最需要的就是有統兵名將、有兵卒共保住台灣。白崇禧毫無疑問就是「定海神針」。

即,在初期,蔣介石迫切需要白崇禧。至於抗美援朝之後,蔣介石那麼折騰白崇禧是因他坐穩了,有美國大兵保護他了。


所以,白崇禧這妙計,別管有多臭,都必須要很香,而且我蔣某人也囑托好了。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白崇禧啊,你趕緊來台灣吧。

這也是白崇禧為何不聽李宗仁的,非要去台灣的邏輯——所謂蔣介石離不開我。事實也是如此。

白崇禧隨後就去了台灣,果然受到了蔣介石的熱誠歡迎。哪料一個抗美援朝,白崇禧的苦日子也就來了……當然,這就屬於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