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出現怪現象:學生扎堆使用現金支付,背後原因真的很現實

2024年2月21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群體似乎開始排斥已經流行多年的手機支付了,反而又要主動去慢慢習慣曾經在他們看來「老土」的現金支付

你還記得自己在學生時代是怎麼付錢的嗎?九零後和零零後小時候應該都有拿着幾塊錢紙幣去買零食飲料的童年記憶,那時候能拿出一張十塊錢就已經算是「巨款」了。長大以後,他們又見證了手機支付的迅速發展

所以,這一代人剛好是一道分界線,在此之前出生的人都習慣紙幣現金付款,比他們年齡小的零五後甚至一零後則是從記事開始就知道大人們都是拿手機掃碼支付的。

就是這群在很多人看來還是小孩子的零五後們,已經年滿十八周歲並且步入了大學生活。而有意思的是,他們不再像學長學姐們一樣,在食堂、超市或者校外聚會時習慣地拿出手機掃碼,而是學他們父母年輕時攜帶現金出門。

按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等這一代人保持習慣並成為父母,也許他們的後代子女也會接受現金結算的方式

那麼,現金支付與手機支付之間有着怎樣的「恩怨情仇」?年輕人從手機支付再次轉為現金支付,這背後的原因又到底是什麼呢?

看完今天的文章,想必大家都會對支付方式這個話題產生新的思考。

從現金支付到手機支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使得流通貨幣漸漸成為我們國家衡量個人資產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標准。在那個經濟騰飛、國家面貌奔湧向上的年代裡,「萬元戶」是無數普通人的夢想。

進入二十一世紀,貨幣購物、現金結算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全國的勞動力都在為了能夠掙到現金而努力,無論是進企業打工還是干個體戶自己當老闆,一沓沓豐厚的人民幣現金就是一家人生活的指望

不過,隨着掙到錢的人越來越多,現金消費支付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像古代的金銀一樣,不便於攜帶

雖然已經簡化成紙幣,但是有時候出趟遠門動不動就得帶上價值幾千上萬元的鈔票,拿在手裡的分量也不輕。而且方不方便隨身拿着倒是其次,這麼多錢出門在外總是讓人覺得不踏實。要知道,在世紀之初的零零年代,那可是我們國家搶劫犯罪最為猖狂的一段時期。

因此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各大銀行就推出了銀行卡和刷卡機,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POS機。道理很簡單,把現金存到銀行,銀行將其兌換成一張輕便的卡片,到消費的地方再通過刷卡機的掃描,即可完成支付。

可刷卡機的問題也同樣非常明顯,誰能保證每一個需要花錢的地方都有刷卡機?

直到十幾年後手機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中國人想要支付方便快捷的願望終於實現。

幾乎都是在2013年,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功能在同一時間上線智能手機。只要用微信或者支付寶賬號綁定銀行卡,就可以通過手機掃碼直接將銀行卡里的錢支付出去。簡單來說,這一創新其實就是將銀行卡里的貨幣轉移到了手機里,把復雜的刷卡機換成了人人都有的收款碼。

所以說到底,手機支付的最大意義還是為了取代之前現金支付的功能,而且比銀行卡刷卡取代得更徹底,使得中國人的消費結算幾乎完全脫離了時間空間的束縛

手機支付的問題日漸深刻

從那時直到現在,在我們國家,尤其是以人民幣為主要流通貨幣的大陸地區,可以說只要隨身攜帶一部能掃碼支付的智能手機,一分錢現金都不帶一樣能夠橫行天下。即便是去港澳台地區甚至是國外旅遊,人家對中國大陸遊客一般也都會優先安排掃碼支付服務。

看起來這種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既然一部手機就能夠解決之付錢找錢的問題,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便利呢?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在資金的轉入轉出或者消費結算方面,便利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准,安全的意義遠比便利更重要

我們就從大學生的角度,分析一下以他們為代表的零收入或者剛開始工作的低收入年輕人群體為什麼開始主動選擇現金支付。

零幾年的時候,大學生的生活費獲取並不是現在那麼容易。父母家長首先要在家鄉城市找到對應銀行,每個月按時把錢打到卡上,千里之外的孩子再去學校附近的銀行刷卡取出,這一套流程才算結束。

而且,在24小時全天自助取款機出現之前,大學生和父母的存款取款時間是根據銀行的工作時間而定,如果因為一些臨時的突發情況錯過了原定時間,那麼就得等到下一次銀行上班的時候才能繼續進行。

也就是說,在現金支付為主的時代里,這些零收入的大學生們稍有不慎就會面臨沒錢花的情況。當然,關系好的同學舍友幫忙先墊付幾頓飯錢還是常有的事情,總不能餓着肚子等生活費。

但是,那個時候的年輕人卻遠遠要比手機支付時代的年輕人要更懂得節儉以及對資金概念的重視

試想一下,零幾年的大學生從銀行取了父母給的生活費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細核對一遍,看看手裡的紙幣價值和父母打的錢是不是金額一致。核對無誤後,再小心翼翼地收好回宿舍,然後找個地方上鎖存好,畢竟一個月的生活費總不能都隨身帶在身上。

可是到現在呢,想必很多零零後的大學生在大一開學的時候都對父母給的鎖十分不解。除了社會治安和學生素質提高的因素之外,他們自己也是真的想不通有什麼是值得被鎖起來安全保護的。

他們在大學宿舍里所有生活用品中最值錢的應該就是筆記本電腦,而且整個宿舍幾乎人手一部。至於現金,這一代年輕人哪裡還有現金消費的習慣?

不必說跑到銀行取錢,他們就連宿舍的床都不用下,老爸老媽就能按時把錢用微信或者支付寶轉到自己手上,接着翻個身用新到的生活費在手機上點個外賣

久而久之,錢在他們眼裡已經不是具象的一張張鈔票,而是手機里的一串數字。讓年輕人失去對錢的概念,這一點是很可怕的。

零零後大學生還好,畢竟他們小時候還是有對紙幣消費的印象。可是如今是零五後就不一樣了,在他們從小到大的記憶里,似乎父母就一直是拿「一串數字」付錢,這串數字就是錢的象徵

在不懂事的年紀里,他們甚至覺得把這串數字填滿,就像把手機充滿電一樣簡單。好在這一代孩子的父母注意到了這一點,重新普及現金貨幣的教育,讓他們對此有準確的認知:錢絕不是一串虛無的數字

除了現金和錢的概念,零收入或者低收入年輕人群體的消費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教育

正如前文所說,以前的大學生如果沒有及時收到生活費,大不了先蹭同學一頓飯,或者乾脆忍飢挨餓等第二天去取錢。

可現在的大學生哪還顧得了那麼多?沒有現錢就用某些支付平台提供的網絡貸款。不僅是平時的日常消費,有時候網上購物發現余額不足,也是先用這些白條額度頂上。

總覺得這里一點那裡一點花得也不多,結果期末回家還款時一算,比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還要高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爆發之前,法國巴黎很多奢飾品大牌的消費者居然大多數都是來自美國日本的零收入年輕人,他們超前消費的方式最終促使經濟走向崩盤。

教訓就擺在眼前,零五後的父母對於這一代年輕人的金錢觀教育必須是務實。好在從目前全國大學生群體開始重新選擇現金消費的情況來看,過去那段「沒錢也要消費」的不良勢頭還是被有效扼制了。

雖然當下我國的經濟形勢不如騰飛階段那般發展迅猛,但是首先培養好接下來一代代年輕人正確的資金觀念和消費觀念,下一個經濟黃金窗口才有到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