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小了,價格卻翻好幾倍!迷你蔬菜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2024年2月22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迷你蔬菜,如今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新寵。

無論在商超冷鮮區,還是輕食料理店,都處處可見小圓白菜、小玉米、小胡蘿卜、小甘藍……有人覺得,迷你蔬菜的營養更高,也有人覺得,迷你蔬菜不是正常生長出來的。

上述說法,哪些准確?迷你蔬菜,到底是什麼?

迷你蔬菜,不都是迷你版的蔬菜

蔬菜的「初代目」形態

許多迷你蔬菜,就是蔬菜小的時候。

比如玉米筍,乍一看,好似是玉米和竹筍的雜交成果,但實際上,它和筍沒什麼關系,而是標準的禾本科玉米屬作物。玉米筍的英文名是 baby corn,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常吃的甜玉米的「幼崽期」。

正常情況下,當玉米雌穗(又稱果穗,即玉米粒與玉米芯的總和)長出,頂端冒出須須時,玉米雄穗(也就是玉米稈頂端的部位)中的雄花會掉落花粉,令雌穗的花絲受精。在隨後的過程中,玉米粒和玉米芯都會快速生長,最終變成我們常吃的玉米。

想得到玉米筍,只需要在花絲受精前就將雌穗摘下來,此時的玉米芯還是鮮嫩的穗軸,可以和尚未鼓起的玉米粒雛形一同食用。

像是迷你菠菜、迷你芝麻葉等,同樣是蔬菜的幼年時期。

只是長得像,其實是其他品種

但不是所有迷你蔬菜都是如此。

比如拇指西瓜,雖然小得可以當手機掛墜,但那蜿蜒的深色曲線搭配嫩綠的底板,很難不讓人以為這就是長西瓜的縮小版。可實際上,這種「西瓜」又稱糙毛馬㼎(báo)兒,人家是標準的葫蘆科作物,沒錯,和黃瓜一個科。但它同樣不是迷你黃瓜,而是有它自己的種類:番馬㼎兒屬拇指西瓜種

從屬類中的「番」字就能看出,它不是本地作物,而是外來的。早在幾個世紀前,拇指西瓜就已經在中美洲等地區被人們享用了。美國的白人飯——蔬菜沙拉里,就經常會用到它,不過在他們那裡,拇指西瓜有個相對貼切它本來屬性的名字:墨西哥酸黃瓜。

至於它的外表像西瓜,這純屬偶然。一不小心就和大傢伙撞了個衫。

單純通過加工改變了外表的形態

但也有一些迷你蔬菜,既不是蔬菜的幼年時期,也並非獨特品種,而是商家們精心設計出的「詐騙成品」。

比如,那些便利店的常客,「水果胡蘿卜」。

從外表看,它們一端粗一端細,曲線規律和胡蘿卜別無二致,怎麼看都像是縮小版的胡蘿卜,但假如你想追求新潮,買幾袋給老家種了一輩子菜的親戚們嘗嘗,很可能被追着打。

因為,真相是:它們都是被按照胡蘿卜的外形人工把正常胡蘿卜削出來的。一根幾毛錢的胡蘿卜,削一削身價就漲了幾十倍。

這可能就是智慧的價值吧。

迷你蔬菜更有營養嗎?

這些迷你蔬菜的營養性,同樣要根據它們的具體類別而定。

比如迷你版的玉米——玉米筍。它富含蛋白質、糖和各類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關鍵的是,每一百克玉米筍的熱量只有 27 大卡,比玉米粒少了幾倍,是同分量米飯的五分之一,同時玉米筍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也比玉米粒少很多,這也是為什麼,玉米被歸為主食,而玉米筍的定位則更多是蔬菜。如此看來,玉米筍絕對是減脂期間的絕佳搭檔。

而小圓白菜——抱子甘藍,同樣很有營養價值。它還含有 20 種基本維生素,此外,它的蛋白質含量是結球葉菜中最高的。根據研究,抱子甘藍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功效。

只不過,它也有缺點。對於注重美味的中國人民而言,這個缺點更是可以被無限放大,那就是:太苦了。英國就有一句俗話:love them or loathe them (愛它們或恨它們)。這個 loathe 和 hate(恨)相比,多了一層「極度厭惡」的意思,由此可見它的味道的影響有多大。

具體到每個蔬菜的營養含量,在一篇文章中的確難以全篇呈現,若想仔細對比,大家可以查閱《中國食物成分表》。

不過,在此之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那些經過加工的迷你蔬菜,其實沒有太大購買的意義。

比如迷你胡蘿卜,它最早出現在 1986 年。美國一位種植者覺察出消費者們不喜歡外形不完美的胡蘿卜,於是決定把胡蘿卜切成小的、統一的、完美的來賣。從它的英文名也能看出來:Baby-cut & Peel carrots,只是切成小蘿卜,但實際上還是蘿卜,營養價值一點沒變。

這種迷你蘿卜在我國也受到許多人的歡迎,但問題同樣在,比如,價格過高,不實惠,以及,迷你蘿卜的外衣會一同被削去,這也就導致蘿卜的保質期大大縮減,若保存不當,極有可能發霉變質。還不如勤快點,買個削皮器,自己動手,一勞永逸。

關於蔬菜養生,還有這些偽科學

在許多人看來,蔬菜如此健康,拿它來養身、瘦身再合適不過。但方法不對,也可能會事倍功半。

比如,有些人會習慣吃蔬菜沙拉瘦身,但這些蔬菜多是生食,提味全靠沙拉醬,這一點小小的沙拉醬,分量不多,卻可能讓你一天白干。因為它們的脂肪含量以及添加糖量都過高,妥妥的熱量炸彈。何況,沙拉醬幾乎都含有反式脂肪酸,這種不必要營養元素是造成高血脂、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還有人一天只吃水煮菜,同樣,這是不科學的。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健康的飲食不僅要保證每天攝入蔬菜含量在 300 克到 500 克之間,還要補充 300 克到 500 克的奶製品以及 200 克到 300 克的谷類,還有 25 克到 30 克的油脂等多樣營養。其中的油脂是新陳代謝的必須條件,只吃蔬菜,就代表每日攝入的營養元素過於單一,不但不利於減肥,反而對人體反而不利。

前段時間,一則「每天吃 17 個玉米但怎麼還不瘦」的帖子上了熱搜,其實,這就陷入了「單量小但總量大」的誤區,諸如土豆等蔬菜,由於澱粉含量高等因素,其實已經可以算是半個主食了。有時建議瘦身期間用它們來代替主食,只不過是相同重量下,它們的熱量低,且同樣有飽腹感,本質還是要減少熱量攝入。如果不注意攝入的總量,蔬菜的熱量再怎麼低,也會積少成多。

合理地選擇、烹飪、食用蔬菜,才能將它的功效發揮到最大,讓自己真正享受到健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