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人,始於對父母的質疑

2024年2月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孩子進入青春期了。

在此階段,與同齡孩子的父母交流時,感受最多的,是焦慮,滿滿的焦慮。

為孩子的考試成績焦慮,為孩子不長個焦慮,為孩子開始叛逆、不聽話焦慮。

這些焦慮,我絲毫沒有。

孩子青春期,用理性代替焦慮

我不是那種平時不管孩子,考試就問成績的傢長。

比起考試成績,我更看重的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如何?哪些方面還需要裨補缺漏?

隻要知識掌握得足夠多,足夠牢,何愁成績不好?

人的求學之路將貫穿其一生,也必然經歷曲折,何必過早用考試成績來衡量他的能力,增加他的壓力?

面臨考試,我不但不會用自己的焦慮給孩子增加壓力,反而會用類似的對話來緩解他的緊張:

“你會擔心自己背錯乘法口訣表嗎?”

“不會,太簡單了。”

“對呀,你把知識學好了,自然不用擔心。相比你以後要學的知識,現在的這些,也就相當於乘法口訣表。更何況,考試的目的,是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哪些缺陷,所以,有錯題反而是好事,對吧?”

通常,說到這裡時,孩子的緊張感消失了。

隻要平時學得好,無論考試成績如何,理性接受,踏實改進就是了。

說到身高,就離不開飲食這個話題。

如果他們有孩子的話,我會感到同情。

爭辯、慪氣,這些都是虛的,如果真有人因感情和傳統習俗而耽誤了孩子的成長,那才是實實在在的損失。

而我的孩子,則屬於科學飲食觀的受益者——兩個月之後,他的身高就會超過我。

也許有人會說,孩子的身高更多受遺傳影響,後天環境最多隻占30%。

“遺傳和環境的重要程度,並不是所謂的七三開,而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二者並非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相乘的關系。”

當面對傳統與科學的“沖突”,與其抱殘守缺,不如與時俱進。

至於孩子的“叛逆”“不聽話”。

中國有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

孩子叛逆,最大的責任其實在父母。

我想問問各位父母,你敢保證,自己對孩子的所有教導,都是正確的嗎?

不完美的父母,為何容不得孩子反駁?

至少我不敢保證。

為人之父,我有很多缺點。

從十幾年前的“新手期”開始,我犯過很多錯。

我曾有答應他的事沒做到時,敷衍了事。

也曾有時過於強勢,忽略他的個人感受。

更有失去耐心時的大聲斥責,甚至揍他幾下。

是的,我不夠完美,但我會知錯、認錯、改錯。

我不會用“我是為你好”,“我是你爹,你必須聽我的”,“工作忙還不是為了掙錢養你”之類的話術給自己開脫。

我會坦承自己的錯誤,向他道歉,並許諾改正。

最重要的是,我會告訴他:

“如果我以後再犯這些錯,你一定要勇於指出,敢於反駁。”

對孩子的指責,多少是自己言傳身教?

有新手期的父母,當然也有新手期的孩子。

既然為人父母尚且有諸多不足,憑什麼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更何況,當你指責孩子的錯誤時,有沒有想過,這些錯誤,有多少是來自你的言傳身教?

比如說,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從小教育孩子:“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時,父母們總是怒不可遏。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反思過,孩子撒謊,是從哪裡學來的?

講個小故事。

我的母親是一名優秀的教師,自我記事起,她就以“善於教育孩子”而成為親戚朋友們榜樣。

不僅是對別人傢的孩子,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孩子。

然而,當母親第一次發現我對她撒謊時,那種震驚和惱羞成怒,我依然記得。

她憤怒地問我:“你跟誰學的撒謊?”

年幼的我自然不知該如何回答,隨後而來的是記憶裡無盡的斥責。

不過在以後的歲月裡,我逐漸恍然大悟:撒謊這個“本事”,我是跟誰學的。

“周末回你奶奶傢,這件事千萬別跟她說啊!”

“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秘密,別告訴你爸。”

甚至是她在對人滿臉堆笑後面,嘴裡的那些嘟囔……

那時她並未意識到,這些“為人處世”的點點滴滴,在潛移默化中對我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在成長中,我逐漸理解了那些,或為避免麻煩與爭吵的“善意欺騙”,或出於“人情世故”而戴上的假面。

講這個故事,當然不是為了“翻舊賬”。

我很愛我的母親,她確實也稱得上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優秀的教師。

即便如此,她也會犯錯。

更何況,這個故事中的問題,在社會上普遍存在。

之所以反思,是為了在面對下一代時,避免重蹈覆轍。

既然人孰無過,何不讓自己成為更好的那個榜樣?

與其互相指責,不如與孩子達成一致,互相監督,一起改進。

大寫的人,始於對父母的質疑

生活在這個經歷了幾千年父權文化熏陶的社會,我當然能夠理解很多父母拒絕認錯的心態。

也能夠看清楚,在“一切都是為了你”背後,拒絕認錯的初衷。

是真的“一切為了孩子”?還是為了維護權威形象,以利於對孩子的“管理”?

說句不好聽的:不顧事實與對錯,隻強調讓孩子“聽話”的父母,不是無能,就是懶惰,更是不負責任。

要知道,父母不會陪伴孩子一生,更多的時候,孩子要靠自己的判斷和認知,去應對這個復雜、險惡的社會。

所謂教育,不是父母說什麼就讓孩子必須信什麼,而是需要說明為什麼。

沒有原因隻有接受,與洗腦無異,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今天被父母洗腦,明天就會被更大的權威者洗腦。

為人父母,如果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貪圖短期內“好管”,從而讓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甚至盲信盲從的人,不但不會讓他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過上更好的生活,隻會造就又一個精神上的“奴才”。

而另一方面,對孩子強壓式的管理,往往會導致孩子在弱勢時期表面順從,而當身體、智力在青春期突飛猛進式發育後,全面形成反噬,也就是所謂“叛逆”。

實際上,無論是“聽話”的孩子,還是叛逆的孩子,都不等於好孩子,將來也不會成為優秀的人。

“聽話”的人,唯權勢者馬首是瞻,盲信盲從。

而“叛逆”的人則正好相反,不顧事實,隻顧個人感受,見到權威就要反對。

我常對孩子說,不要單憑自己的內心感受去認識世界、解決問題,否則遲早會因為主觀與客觀撕裂而走向迷茫。

也曾經用伽利略質疑亞裡士多德,達爾文質疑神創論的故事告訴他,世界上一切權威者,皆可懷疑:

“雖然伽利略的斜塔實驗可能並不存在,但他確實是第一位不盲信權威,通過試驗創造出現代科學的人;達爾文同樣沒有屈服於當時‘上帝創造世界’的‘普世世界觀’,而是憑借可靠的理論和一個個有力的證據,終於讓大多數人相信,人類來自於演化。”

大寫的人,是具有質疑、理性、探索、求真精神的人。

大寫的人,是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人,是不違心,不唯上,隻唯實的人。

這一切,始於對父母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