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活動扮靚城市!煙台海陽舉辦文旅活動352場次

2024年2月22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傳統的民俗活動、新潮的玩法……從1月18日2024春節海陽鄉村文化旅遊節盛大啟動,到2月16日海陽大秧歌賀年會隆重舉行,期間海陽舉辦文旅活動352場次,群眾參與人數達到150萬人次,精彩紛繁的文旅活動讓年味更足、人心更暖、旅遊更熱。

新春廟會開啟幸福年

大年初一,迎着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登上招虎山遠眺萬頃碧波,祈望來年風調雨順;在成道禪寺靜心祈福,帶着美好祈盼重新出發。在2024年招虎山首屆新春廟會上,南派舞龍舞獅、海陽大秧歌、二人轉、吳橋雜技、螳螂拳、機甲巡遊、國潮打卡等妙趣橫生的活動,讓遊客在酷炫與民俗交融的年味中開啟熱鬧的新春佳節。

除了傳統廟會,春節期間,海陽還將航天科技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讓遊客在科技廟會上盡享「文旅盛宴」。

室內看科普表演、學科學知識,科技范兒滿滿;室外賞華服巡遊、品非遺展示,文化范兒十足……正月初三,在海陽東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館一場科普活動上,一枚兩米高的長征系列火箭模型「飛天」後,現場爆發出陣陣歡呼。「第一次帶孩子打卡這麼大規模的沉浸式航天主題科普館,仿佛置身於廣袤星空中,孩子在親身體驗中進一步了解了航天領域的知識。」長年在外經商的張輝是個航天迷,這是他們一家第三次回海陽老家體驗航天文化,前兩次觀看了火箭海上發射,這次想重點參觀航天科普館。

「我們在東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館內舉辦『火星大作戰』活動,市民遊客可以通過活動看到館內承載的航天文化,在學習航天知識的過程中,游覽整個場館。除此之外,我們還針對小朋友開設了專門的科普課程和固體火箭發射課程,邀請航天科工專家做科普講座,進行火箭發射表演等。」東方航天港指控中心營銷負責人宋子琪介紹。

春節假期,東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館每日遊玩人數超萬人。「目前來看,航天文旅板塊發展的速度已經遠超預期,追『火箭』的人越來越多了!」東方航天港集團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義釗說,作為國內規模領先的沉浸式航天主題科普綜合體,開館半年多,參觀游覽人數已突破30萬人次。

海陽大秧歌舞動火紅年

正月初七,年味正濃。在海陽市新元廣場,一場由數萬人線上線下同步觀看的海陽大秧歌賀年會,又為龍年新春「添了一把火」。

隨着主持人的一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秧歌隊的精彩表演」,碧城工業區岱格莊村秧歌隊和方圓街道牟家村秧歌隊在「樂大夫」的帶領下,踩着鼓點兒鏗鏘登場。鑼鼓聲鏗鏘有力,節奏感十足;花鼓上下翻舞,激情澎湃;彩扇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錮漏與王大娘嬉笑打鬧,俏皮扭動。隨後其餘12支秧歌隊依次登場,上演了千人秧歌大拜年的熱鬧場景。

「太有新年氛圍了!在外工作多年一直懷念海陽大秧歌,聽着鑼鼓點自己都不自覺地扭起來了,今天帶着妻兒既過了『眼癮』又飽了『耳福』,久違的年味回來了!」從杭州返鄉過年的劉勁松說。

春節期間,除在海陽市內高鐵站點、河清島燈會、招虎山廟會每天定點舉行大秧歌表演外,海陽秧歌隊還組隊到陝西榆林、濟南、青島、威海各大景區表演,展示海陽文化魅力。

作為首批入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海陽大秧歌已經成為海陽對外宣傳的重要載體和城市名片。「藉助海陽大秧歌賀年會,希望更多的老百姓喜愛上海陽大秧歌,一起傳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海陽市文化館館長冷平看來,大秧歌承載着民族的文化和記憶,凝聚着海陽人民的智慧,經過幾百年來的世代創造、傳承和發展,已經成為展現海陽傳統文化風貌的文化精品。

新春燈會開啟沉浸式夜遊

從傳統到現代,從寫實到抽象,華燈初上,漫步河清島,各種風格的花燈匯聚一堂,一步一景,交相輝映。春節期間,海陽河清島花燈會結合龍年新春主題,打造出一場流光溢彩、年味濃郁的花燈會。

伴隨着熠熠燈光,一組組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彩燈,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炯炯有神的龍目、飄逸靈動的龍須,巨大的龍頭造型彩燈寓意龍年繁榮興旺、吉祥如意;大紅燈籠、「星光大道」「詩詞燈」「生肖燈」等寄予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光彩絢麗的燈塔、充滿韻味的宮燈長廊展現傳統燈會的新面貌;夜空中綻放的「鐵花」則給遊客帶來了一場「人間滾燙,星河燦爛」的視覺享受。除了流光溢彩的花燈外,河清島還為遊客准備了環球飛車、敦煌一夢、高空走鋼絲、豬八戒尋嫦娥、鼓舞盛世、不倒翁、李白對詩、財神送福等沉浸式演繹活動。「燈會龍年元素很多,拍出的照片特別喜慶。」市民張琪舉着手機,一路拍照。

除此之外,春節期間,海陽還精心推出「文博圖里尋年味兒」系列年俗活動,在海陽市博物館、海陽市圖書館和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舉辦「峻青作品線上誦讀」「小小講解員培訓營」「尋跡中國龍」龍年知識分享、巧手蒸餑餑、做糖球等活動,在讀歷史、觀文物中品鑒別開生面的文博精品。

登高祈福、遊逛廟會、觀賞花燈、秧歌展演……一張張笑臉勾勒出幸福的圖景,人們在海陽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來。

記者 龐磊 通訊員 姜祥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楊雲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