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三合泥

2024年2月22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三合泥是啥?


不怕你們笑話,我一個510104打頭的成都土著一直以為三合泥就是土豆泥


因為它在我有限的印象中,就是三十多年前,龍抄手小吃套餐上的一個選項,當時只埋到腦殼吃抄手、挑涼面,全然不識三合泥。


這個時候,很多老輩子絕對要站出來提勁想哈當年:


三合泥嗎就是糯米粉、黃豆粉黑芝麻那些炒的嘛!那二年辰的古月胡三合泥,還有一家雪園三合泥……



現在哪兒還可以吃到資格的三合泥?


成都老超哥@驍哥 第一反應是:擔怕只有鍾水餃龍抄手兒這些……看還找得到不!


作為曾經名震江湖的成都名小吃之一,三合泥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如今已然籍籍無名。它成了成都老輩子和年輕娃兒之間斷層的盲區。有人說好吃,也有人說好難吃。


三合泥消失了嗎?沒有。那麼到底是誰,還在做三合泥?





三合泥的那「三合」,各路說法略有差異。有說是大米、黃豆、糯米的,也有說是糯米、黑豆、黑芝麻的,還有說是糯米、黃豆、黑芝麻的。萬變不離其宗,總是這些香顆顆。


關於三合泥的起源,@江湖饕客向東 老師曾提及:


它是1920年中期,成都九眼橋頭黃樹山創制的。這是黃樹山老婆家中根據家傳和醫學原理製作出來養生間食。


需把糯米、黑豆等炒熟磨成粉調勻。一來打尖宵夜,二來滋補養生。黃樹山家道中落,便把這道甜食拿出來賣,以維系家中生計。


原先是每天在家裡面炒制好,用缸缽裝起放進竹籃,拿到九眼橋頭上來賣。後來乾脆租了間小門面,使小銅鍋現炒現賣。


上得廳堂,下得街坊。這便是成都最早的「黃記三合泥」。也叫九眼橋三合泥。



不曉得是否是「黃」「董」二字草草寫來大體相似,以至於後來傳一傳地,好多人都囫圇記成了:成都人士「董樹山」。


為人稱道的古月胡三合泥,則是黃樹山被調到古月胡甜食店之後,依照古月胡師傅的意見,改進而成的三合泥。


進階版的三合泥,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冬瓜糖橘餅等水果蜜餞,吃起來口感和層次都更豐富一些。


而雪園三合泥,則是再後來,由雪園小吃店經營時期的改進版。相較之前的三合泥,又加了桔紅、玫瑰等輔料,讓它吃起來更加油潤香甜。





古月胡的三合泥,現在協茂森老鍾家還有得賣。這是鍾水餃創始人最早所用的店招,也是鍾水餃幾經浮沉之後,最新迭代出來的門店。


還有一家,則來自位於樹德巷一家叫舊城小院的串串店。老闆兒胖哥,賣了二十多年的串串兒,還做得一手香滑軟糯的傳統三合泥。



胖哥特別自信:我們師傅就是當年在古月胡炒三合泥的師傅!


「那二年辰物資匱乏,肚子裡面不得啥子油水,這一碗三合泥下去,能抵餓。


胖哥說,炒這三合泥,主要講究火候食材的比例。糯米為主,豬油重,黑芝麻為輔——這些過筋過脈的要點,他瞭然於心。



現在城市頭的三合泥,很少有現炒現賣的。幾乎都是師傅一早炒好,擱到那兒,你要吃哇,馬上舀一碗,微波爐加熱。


隨溫度融化掉的豬油,再一次浸潤了炒制過的糯米粉和黑芝麻,然後它們手拉手喚醒了夾雜其中的果脯雜碎。


我第一次吃,入口只感覺到一陣黑芝麻糊的香,再來便是一股直截了當的甜。最後,果脯的酸和糯米的香交替而來。這是一口不用咀嚼便輕易獲得的香甜軟綿。



胖哥炒的三合泥,必須要「三不沾」不粘鍋,不沾勺,不沾碗。你吃上一小碗,那種味道啊停留一會兒便會慢慢消失,然後你心頭就要想,就要念——這便是成都小吃的魅力所在。


當然,成都小吃也是真的考手藝。難弄。胖哥這一鍋兒三合泥,往少了說,也要炒一個半小時。


他給我指了指對面工地:「你炒一鍋三合泥還當不到去對門子搬一天的磚來錢。」


胖哥的三合泥美名在外,自然有人慕名而來。曾經有個新加坡華裔找到他這兒來,吃了一口便打包了一鍋兒帶走。



還有一個廣東人,一心想拜師,將這手藝學了走。胖哥連連擺手:我們成都人的小吃,咋可能拿給你們廣東人學起走?


轉過頭來,胖哥又補了一句:這麼珍貴的傳統小吃,才不能拿去給資本運作了。



胖哥這碗甜甜黏黏的味道,讓我同行的朋友想起了他上一次吃三合泥的時候。「那是十五年前,在後子門吃的了。」


第二家,我去的是府南新區一家叫水雲香的川菜館子。聽人說,這兒還尚存一碗成都最正宗的三合泥。


走到門口,服務員就會來問:吃小吃還是吃炒菜?我說吃小吃,他便引我到隔壁店面上坐,這兒的招牌是:水雲香雞湯抄手。


招牌之下的一排小字也不服輸:各種老成都名小吃,三合泥,五香油茶,醉豆花……



水雲香的小吃都來得便宜,8元一碗的三合泥,不過三兩句話的功夫便上了桌。


三合泥不消多,碗只有坨子那麼大。黑芝麻的香味已然隨騰騰熱氣散發而出。表面上的花生碎幾乎占滿了這碗三合泥的表面,挖一勺,方寸之下的顆粒感由勺柄通向指尖。



在油里翻砂的口感中,花生碎的香味悄然而至,然後便是一股更為直給的甜。攪拌過程中,間或翻上來兩抹橘紅亮色,我順口請教服務員小哥,他說這是果脯。


我問他這三合泥里都有些啥,他摳摳腦殼支支吾吾:黑芝麻,黃豆粉兒,蜜餞果脯……還有,還有啥?



第三家,我找到了傳說中做成都小吃超級厲害的流水席號稱雙楠一霸。@驍哥 也給我力薦,說流水席家的健哥,是個懂家。


照例點了一碗三合泥,8元錢。來招待我的,是流水席的老闆兒林姐,她說這家店都開了26年了,來吃三合泥的都是些老成都。



流水席的三合泥呈淺棕色,我問她為啥子外面那些都是黑乎乎的。林姐說:總是火候沒把握好,炒過了嘛。


色差如此之大,其實是因為林姐用的是白芝麻。一樣的,加上糯米粉、黃豆粉和蜜餞,又根據現代人低油低糖的飲食理念,把豬油和糖都減了量。



林姐炒出來的三合泥,確實沒有入口就來的油和甜,哪怕你接到多吃兩三瓢,也不會起膩。表面撒的花生碎中,還有更為細小的增香顆粒,肉眼都能看出,林姐的這碗三合泥,費了不少心思。


「是嘛,我這兒所有小吃弄出來,都要不到炒這一鍋兒三合泥的功夫!」



我問林姐,既然這麼難做,也沒幾個人吃,那為啥還要做?林姐說:傳承老味道。


就憑好多不會開車的老年人,坐地鐵轉公交都要來吃,她這一鍋兒三合泥,便從燒煤油開始,一直炒到今天。





三合泥會不會消失?


@驍哥 說不會。但它要再流行起來,怕是不太可能了。


彼時,峨眉山西正街31號的三合泥炒得正火熱,在這口毛邊鍋里頭,豬油咕嘟冒泡,黑芝麻焦香清亮。


三合泥不會消失,它永遠都在等待那些小時候吃過的人,長大了又突然想回去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