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中醫謝強:施針用藥治五官 傳承岐黃興「旴江」

2024年2月23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海報新聞記者 孫淼 濟南報道

點開國家級名中醫謝強正在運維的微信公眾號,《聽聞遠方有你,千里旴江醫史探尋》已經更新到一百九十七篇,每一篇置頂的位置都是徵集旴江醫派醫藥史線索的公示信息。這也是他最鍾愛的事業,對江西傳統醫學——旴江醫學的傳承與弘揚。由於對該流派研究的痴迷與執着,謝強已然成為「旴江醫學」最具權威的詮釋者。其實,出生於中醫世家、謝氏五官科第六世傳人的他還是一名名聲斐然的中醫耳鼻咽喉科專家,是江西中醫耳鼻咽喉科創始人。而更傳奇的是,謝強在10年前被確診為淋巴癌晚期,硬是用堅強的意志、樂觀的心緒及自己精湛的中醫技藝,戰勝了病魔,在中醫界傳為一段佳話。

近日,《醫脈相承——國醫名師訪談錄》欄目組對謝強先生進行了專訪。

「地標性」人物:江西中醫耳鼻喉學科創始人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是中醫五官科的地標性人物,也是旴江醫學的傳承人。但說起中醫五官科,或五官科,大家多會覺得這是一個「小科室」。那麼,您當初為什麼會選擇五官科?從您學習到從事五官科的臨床和研究中,您覺得它是一個小科嗎?

【謝強】我們家是中醫世家,原來我認為五官科是小科,我從學校畢業以後被分到江西中醫學院工作。恰好趕上廣州中醫學院舉辦「首屆全國中醫學院耳鼻咽喉口腔科師資班」。因為當時耳鼻喉科是一個新興學科,全國都還沒有。再者,年輕人雄心大,搞大科多好,我就說要考慮一下。回到家就問我父親,在父親的鼓勵下,我參加了那次進修班。

一進廣州中醫學院,老師給我們講授了五官的狀況,及其相關學術情況,我一下就愛上它了,也為我今後在耳鼻咽喉科領域的發展埋下了種子。其實五官科和全身,人體整體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為什麼生命活動這麼旺盛,就靠五髒六腑,就靠髒腑工作,維持我們人體的陰陽平衡,那麼髒腑就跟五官相通,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等,所以五官和五髒是密不可分的。

【主持人】五官其實是體內髒腑功能的一個體現,如眼睛花了、聽不清聲音了等,其實都是體內出現問題的一個表現。那麼,如果在衰老的時候,是不是也能從五官上看出人體衰老呢。

【謝強】對,我有一個學術思想,就是五官衰退是人體衰老的前奏。如果養護好五官,那麼我們人體就不容易衰老。

我曾遇見過一個28歲的患者,他易身心疲勞,到處檢查,沒發現問題,中醫調理了半年也無改善。我給他號脈、診察後發現,他右手尺脈微弱,尺脈主腎。該患者因早產導致先天不太足,後天又心神疲勞,最後我就判斷是精氣不足,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效果非常好。該患者就是五官衰退了,他的視覺、聽覺、平衡覺、味覺、嗅覺都微微有下降,尤其是味覺、嗅覺下降,他對食物敏感度不夠,對生物界的新陳代謝變化反應有一點點遲鈍。雖然在西醫檢查方面,他的器官沒看出什麼問題,中醫診察方面,也沒有看出明顯的陰陽失調。因為我們家祖傳就是搞五官,通過我的經驗,我認為他五官有問題。

現在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十二對腦神經,有十一對跟五官密切相關,另一對也有間接關系。比如講十二對腦神經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等,均跟五官有關系,它們在人25歲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致使五官的功能也下降,輸入到身體的信息對人體的刺激就差了,那麼各個器官功能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五官衰退,也就是人體衰老的前奏,抗衰老一定要抗五官衰退,才能達到推遲人體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主持人】您說到五官,感冒、流感等為數不少的疾病都是先從五官開始的,還有一些咽喉的慢性疾病,很多人「約定俗成」地認為是上火了,要麼吃點去火的藥,要麼輸液消炎,但好像越治越差,是不是消炎清熱對於扁桃體、咽喉的炎症並不全面?您是五官疾病診療的地標性人物,正確的治療辦法應該是什麼?

【謝強】五官的炎症,對人體影響很大。中醫看病講究辨證論治,所以,炎症就是火也是不對的。「火」也有很多,五髒六腑都有火,要辨證准確到底是哪的火。火是陽旺陰虛,它也可能有氣虛的問題,不能光清火,還要扶正。對於慢性五官疾病,我喜歡用阿膠,最好的要屬東阿阿膠。因為,五官需要髒腑的精血元氣等精微物質滋養,阿膠養肺、益肝、補腎,關鍵是補精血。我們人體的元氣要有物質基礎,要靠精血來化生元氣。精血不足,元氣就化生不夠。阿膠是血肉有情的滋補物,以動物的精血來補人體的精血,它的藥性和人非常的接近,它的滋補性的作用比植物性的藥更強。在服用時,可以把中藥煎成水,拿一小塊東阿阿膠放在裡面,再放到火上隔水燉,烊化了再喝下去,養生治病。

「流派」拓寬者:弘揚、傳承旴江醫學千年薪火

【主持人】提起謝強,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旴江醫學」。由於對該流派研究的痴迷與執着,經過多年不懈考證,您發表了連篇累牘的文章,如《旴江醫學史考》《旴江醫派志略》等,已然成為「旴江醫學」最具權威的詮釋者。

【謝強】「旴江醫學」是我的老師楊卓寅教授在1988年提出來的。我是追尋他的,繼承他的遺志把它做好。楊教授曾叮囑我:「你正年輕,又是旴江邊出生成長的人,有責任把旴江流域的醫學研究搞出來。」也正是那次囑托,我開始了長達四十餘年的「旴江醫學」史料搜集工作。此外,我的祖母也曾說,在民國時期,旴江醫學流域有16個縣市,單臨川縣一個縣就有兩百多名好醫生。

旴江醫學流派誕生在江西的旴江流域,即今撫河流域。多年來,經我考證,旴江醫派起源於西漢,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有醫藥人物2027人,醫藥著作821種,旴江醫派道教醫學的風格特色明顯。中國最著名的三大道教祖庭就在江西,在旴江流域和它的周邊。

我個人認為中醫學其實就是道家醫學,為什麼?《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論》這四大經典都歸入到《道藏》里。孫思邈是著名的道士,我們現在醫學生宣誓的大醫精誠就是他的《千金藥方》裡面的:「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醫道相通,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寫的《肘後備急方》提示了屠呦呦青蒿素的研製。葛洪和他的叔公葛玄兩個人,在我們旴江流域的下游,樟樹市閣皂山形成了一個道派叫靈寶道,現在靈寶道在全國各地都有。位於旴江下游的南昌新建縣,它的西山有一個萬壽宮,是許遜淨明道的祖庭所在,現在世界各地建了很多萬壽宮,萬壽宮文化就是來自旴江流域的下游西山。旴江上游的長壽女麻姑收入道教經典著作葛洪的《神仙傳》,旴江下游的老婦治寄生蟲病收入道教醫學經典著作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他們都是道醫,都會看病、治病。道教起源於江西,道醫學的發展促進了旴江醫學的發展,也促進了中國醫學的發展。

【主持人】作為中醫學的研究者可能比較熟悉該流派,對廣大公眾而言,可能並不了解「旴江醫學」,就請您介紹一下,旴江醫學的理論特點是什麼?

【謝強】「旴江醫學」注重養生、治未病,重視養元氣。在旴江醫派歷史上流傳着許多的方子,比如明代在旴江的中游金溪縣有位宮廷御醫,叫龔廷賢,龔廷賢祖孫三代都是宮廷御醫,他寫了近二十本書,其中最著名的是《萬病回春》《壽世保元》。《萬病回春》是治病的方劑,即治病又康養;《壽世保元》與《萬病回春》相為羽翼,主講長壽之法。龔廷賢是道醫思想,他講究養生,他在用藥時講究養元氣,元氣就是脾、腎,元氣有先天元氣和後天元氣。人沒有病要養元氣,有病要補元氣。病後治療都要養元祛病,所以元氣非常重要。中醫主張:你能夠使人家不得病這是大醫,治病是小醫。

「樂觀派」老者 憑借精湛中醫技藝戰勝癌症

【主持人】您提到旴江醫學它是重在治未病,養生。謝教授,您雖已至古稀之年,但狀態特別好,給人的感覺特別年輕,您來分享一下您的養生的辦法吧?

【謝強】其實,我曾患有淋巴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全身幾十處轉移,還有三處骨質破壞非常嚴重。我採用了中西結合治療,做化療,以中藥輔助。期間,掉頭發、惡心、失眠等不適症狀都沒有,一年以後慢慢就好了,身體比原來更好。

養生方法就是保養元氣,注意陰陽平衡。旴江醫學就遵從《黃帝內經》一句話「陰平陽密,精神乃至;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怎麼「陽密」?我們旴江流域流傳,早晨起來一定要激發陽氣、鼓舞陽氣。因為早晨太陽剛剛出地平線熱能很低,陽來自太陽,人和自然相通,中醫講天人合一,所以自然界的熱量很低的時候,陽氣很低的時候,我們人體的陽氣也非常低。剛起床,一個晚上的陰氣很旺,這個時候要振奮陽氣,可以練一下八段錦,中國流傳很多八段錦,大同小異,做完以後手就會很熱,這時候要撫摸百會穴升騰陽氣,百會穴是人體陽氣匯聚之處;出門前要喝杯熱開水,若喝碗熱粥就更好了,不要喝太飽,就鼓舞了陽氣,把陽氣鼓舞起來了。有人說早要吃好,這個好就是鼓舞陽氣。中午太陽最盛,注意陽氣不能太旺,太旺就耗傷陽氣,所以要午休一下,陽氣平安了,安安靜靜,陽氣就不躁動了。到了晚上太陽下山了,我們中醫學講,早晨從腎裡面升起腎陽,晚上要歸到腎裡面,所以到了傍晚,要收藏陽氣。收藏陽氣,按摩湧泉穴下潛陽氣,左手搓右腳,右手搓左腳,不會的就搓腳板也可以,從腳跟搓到腳尖,來回100下。

再講「陰平」,就是陰不能太盛,怕它傷陽,因為陽在陰中,陰中求陽,陽中又求陰,但陽不能太盛,盛則傷陰。生命在於運動,人不能長坐,如果總是躺着,陰氣就會重,就會陰寒,這時要學會調動陽氣,小劑量的運動就很好,大劑量的運動就是陽氣太躁動了。在夏天,陰也不能太盛,冬天你要動一動,要多活動。陽要注意秘藏,不能耗動太多,否則便會傷陽。秋冬早晨激勵陽,鼓舞陽,夏天要用陰制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