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半數韓國人都姓“金”、“李”、“樸”?

2024年2月5日 39点热度 0人点赞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傢,也是自古以來東亞地區的強國。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中國的文化,對於東亞地區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因此,在如今的日本文化、韓國文化以及朝鮮文化中,你很容易就可以發現中華文化的影子,比如在韓國,大概有50%韓國人都姓“金”“李”“樸”,而這些姓氏都是漢姓。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為什麼大部分韓國人都是這3種姓氏呢?

韓國人對於自己的姓氏狀態,其實也是非常了解的,因此當地有個諺語,表達的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如果你在首爾的南山往下拋擲一塊石頭,被擲中的人,大概率姓“金”或“李”。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韓國五千多萬人中,有20%的人姓氏為“金”,20%的人姓氏為“李”。當然,還有10%的人姓氏為“樸”。三種姓氏的總和,達到了一半之多,這是中國所難以出現的狀態,而這樣的姓氏現狀的存在,其實和韓國傳統的社會制度有所關系。

在高麗王朝時期,其實韓國人是沒有姓氏的。直到公元6世紀的時候,高麗王朝才開始使用姓氏,並且姓氏的使用范圍非常窄,隻局限在了皇室和貴族階級。

換而言之,當時擁有姓氏,其實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在《北史·高句麗》中有所記載,高句麗的開國皇帝朱蒙建國之後,以“高”作為自己的姓氏,而屠夫、工匠、商人和僧侶等都沒有擁有姓氏的權力。

後來,高句麗出現了不少士紳,他們擁有較大的權力,為了吸納他們,太祖王健才放寬了姓氏的限制,為他們賜姓,也讓姓氏不再成為皇室的象征。

為了區分姓氏的來源和分支,韓國的姓氏還會區分成為不同的本貫,也就是籍貫的意思。在韓國地區,金姓其實擁有超過兩百個籍貫,而最多的籍貫為金海金氏,大概有600萬的人口。

到了1047年的時候,高句麗文宗大力推行科舉制度,並在1055年的時候要求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必須擁有姓氏,此時姓氏才真正意義上走入了尋常百姓傢。值得一提的是,奴婢等沒有人身自由的存在,其實獲得姓氏的時間還要晚上很多,直到朝鮮王朝之後才開始。

而在這個時候,其實“李”、“金”和“樸”三個姓氏已經成為了姓氏的主流,因此人們想要獲得姓氏,大概率也是從這些姓氏中獲取的,比如當時人們為了獲得金姓,甚至開始造假族譜,也使得1910年的時候,金姓的貴族從總人口的10%增長到了70%,使得這個姓氏成為韓國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1909年的時候,韓國政府通過了新的個人戶口普查登記制度,要求所有的韓國人都要有姓氏,而很多平民和奴隸沒有名字,便跟著自己的主人亦或者是地主冠姓,所以便出現了如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