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散養孩子,放養伴侶,富養自己

2024年2月28日 28点热度 0人点赞

看到一句話,深有同感:


「人到了一定歲數就會懂得,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不是金銀幾何、世俗成就,而是家庭。」


人到中年,總是愈加領悟家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明白: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只能靠用心經營。


而經營的要點,就是理順自己的心態,擺正和家人的關系。


新的一年,不妨試着散養孩子,放養伴侶,富養自己,當你活好了,家庭自然就順了。




都說當中國式家長真的太累了,個中艱辛,若非親歷,難以言喻。


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能盡全力托舉孩子的人生,給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


可惜,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你強忍身體不適也要堅持叫孩子起床,給孩子做早餐,換來的卻是視而不見,讓ta認定你的付出不過是理所應當;


你哪怕分身乏術也不忘督促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得到的卻是叛逆對抗,讓ta覺得你控制欲太強。


以至於,當我們發現自己明明傾其所有,卻依然教不好孩子時,會生出強烈的挫敗感。


其實育兒的過程註定是一場修行,只是修的不是管教的方式,而是父母自身的智慧。



作家老舍對於自己的三個子女,皆是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


他從不過問孩子們的成績,也沒有強迫孩子非得子承父業,像自己一樣。


唯一秉承的原則,就是讓孩子們在一個平等、寬松、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生活中,他把孩子們都當成好朋友,帶他們坐茶館,上澡堂子。


做任何決定前,也必定會跟孩子說明情況,並詢問其看法和意見。


舒乙15歲那年,老舍美國講學回來,看到兒子長高許多,第一反應是伸出手來跟他握手。


也正是這份慈詳中帶着克制與尊重的父愛,令舒乙頓時感覺到自己長大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老舍的散養教育不僅未耽誤孩子,反而把他們都培養得十分獨立優秀。


正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之前你習慣於大包大攬式地付出,不妨趁這個新年伊始,試着改變策略,以無為勝有為。


一是停止包辦,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要從小培養他們自主做事的習慣,或用請孩子幫忙的方式讓他們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


只有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操持家庭的不易,才會在成長中習得感恩之心。



二是適當隱身,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感覺孩子不聽話難管教,根源是出在你已經越俎代庖、干涉過度了。


孩子從來就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學會尊重他們個性與需求,永遠是你贏得孩子信任的前提。


三是擺正心態,降低對孩子過高的期待。


我們需要切記的是,孩子沒有義務滿足你的任何期待。


聰明的父母,都在靜待花開,而真正的教育,也只能從你正視並接納孩子的不完美開始。




伴侶,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和我們沒有血緣關系卻又無比親密的人。


或許我們都曾以為,在乎一個人,就是要對對方投以事無巨細的關心,要將其緊緊拽在手心。


然而慢慢你會發現,過度的在意,只會帶來痛苦,而非幸福。


總是關注伴侶的一言一行,只要ta一不回消息,你就開始胡思亂想,心生各種猜疑憂慮。


渴望深度參與伴侶的生活,一旦ta有所疏忽,你就感覺備受打擊,陷入極度失望的境地。


兩年前,朋友因為先生去參加工作應酬而忘了結婚周年紀念日,大吵了一架。


選擇了冷戰,等着對方來哄自己。


不料想,自那天起對方像變了一個人,既沒有主動退讓,還表示厭煩了她的無理取鬧。


後來先生每天加班越來越晚,任她她再哭鬧、難過,都無濟於事。


為了不讓自己變得崩潰抑鬱,朋友只得想辦法轉移注意力。



幾經考慮,她決定撿起年輕時的愛好,報名參加寫作培訓課程。


結果寫着寫着,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上稿了不少平台,找到了久違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寫作也令她結識了一撥志趣相投的朋友。


然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當她忙得沒空想感情的時候,先生卻願意主動來找她溝通了。


前不久,夫妻倆愉快地度過結婚第十二個周年紀念日。


周國平寫道:好的婚姻,都擁有必要的張力,這種愛牢固,但不板結;纏綿,但不黏滯。


愛得太滿,只會物極必反。


不如從現在起,修煉放養伴侶的智慧,讓彼此都能在婚姻中變得更加舒展,而非壓抑。


一是建立互相信任感。


夫妻之間,最好的默契,是心照不宣;最深的支持,是相互信賴。


不要因為害怕失去而患得患失,把心放寬,真愛你的人都會你陪你到最到。


二是守好合理邊界感。


越是親密愛人,越需要相處有間,千萬別總是以愛之名干涉對方社交,或試圖控制對方生活。


給對方留自由,也給自己留空間,才能把婚姻經營得濃淡相宜。



三是葆有適度神秘感。


兩性之間長久的吸引力從哪裡來?


答案是:杜絕審美疲勞,製造神秘感。


多學習新技能、嘗試新愛好,激發對方探索你的欲望,愛的火花自然不會隨時間而消散。




「有一種不能倒、不能病、不敢歇的年紀,叫人到中年。」


這句話,可謂道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為了能扛起責任,我們只能疲於奔命,殫精竭慮,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以平衡好方方面面。


可總是顧及別人,委屈的便是自己。


你全身心撲在家庭上,總是抽不時間學習提升,到頭來卻成為家人眼中沒用的中年婦女;


你拚命透支精力做事,總是抽不時間休息保養,到頭來卻把自己的身體熬成病痛纏身。


面對這些境況,人自然就會覺得很累,甚至容易心生怨尤。


事實上,問題的根源,不在別處,而恰恰在於你對自我的過分忽視與消耗。


知乎上看到一位中年媽媽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曾經她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卻把日子過成一地雞毛,女兒叛逆難教,和老公相處也愈加冷淡。


之後為了懷二胎,她選擇放棄銷售主管的工作,原想着能更好地經營家庭,沒想到爭執與煩惱依然不斷。


感覺到自己開始有抑鬱傾向後,她接觸到了心理學,也為陰霾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


在學習群里,她雖然年紀最長卻最有學習熱情,最終憑借努力,得以順利拿到優秀學員證書。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學習了心理學,讓她對親子教育、親密關系的相處有了更成熟的認知。


過去,她總是怕自己做不夠好,現在才明白,做60分的媽媽和60分的妻子已是恰好,剩下的40分留來做自己。


如今的她,已經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傾聽師,在助人自助的道路上,走得陽光又自信。



哪怕人到中年,即使責任加身、瑣事纏身,都不足以成為一個人放棄自己的理由。


新的一年,我們也要把自己放在人生第一序位,將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來富養自己、善待自己。


一是戒掉焦慮,照顧自己的情緒。


有些事你不把它當回事,它就不是個事。


無論經營關系還是處理矛盾,少一些糾結與較勁,多一點豁達與隨性,你會開心很多。


二是投資學習,充實自己的頭腦。


人到中年萬事休是非常可怕的想法。相反,越是到了的一定年齡,越要重視對學習的投入。


通過給大腦充電,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理念,方能於紛繁世事中活出清醒自知。


三是調整習慣,保重自己的健康。


好身體,都是靠自己養出來的。


改掉不良作息,保持營養均衡和適度運動,堅持定期體檢,為健康負責就是為人生負責。





喜歡作家淺白色所寫的一句話:


「成年之後,過得快不快樂已經不再是他人的責任,而是自己的。」


孩子、伴侶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即使是一家人,也都有屬於各自獨立的命運。


通透的活法,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


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不該忘記「自己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這件事。


也只有當我們真正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更好地愛家人。


2024年,就從散養孩子、放養伴侶、富養自己開始,卸下多餘負擔,清空無謂煩惱。


做個輕盈灑脫的中年人,要求少一點,快樂自會多一點。